水滴筹争议不断,水滴保就能安然赚钱?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
今年3月底的时候,以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等业务而知名的“水滴公司”完成了由腾讯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蓝驰创投、创新工场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总额近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近日,水滴公司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水滴保险商城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这场以“水滴保”为主题的发布会上,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宣布公司已完成总额在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一轮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腾讯继续跟投,中金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机构纷纷参与。
而承担着水滴公司商业变现重任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水滴保”也升级为品牌化运作的“水滴保险商城”,正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依靠公益性水滴筹积累起自己“第一桶金”的水滴公司将如何发力商业性质的水滴保?在此过程中又如何解决保险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又会不会“反噬”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筹、水滴互助等业务?这些都将是未来水滴公司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水滴”和“水滴保”
作为最近几年在互联网公益、保险等领域崛起的“新贵”,水滴公司借助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流量的加持而快速崛起,逐渐发展为拥有三大主营业务条线的综合性平台,并以此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商业闭环。
截至目前,水滴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包括免费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网络互助平台“水滴互助”、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保”。
三者都是基于包括公众号、小程序等在内的微信社交体系火速发展起来,其中水滴筹与水滴互助为公益项目,旨在吸收用户和流量,水滴保作为商业项目承载着水滴公司的收益来源。
按照最新的数据统计信息,水滴平台目前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 6亿人,独立付费用户达 2.5 亿人,在整个网络互助或互联网保险行业都处于第一梯队。
水滴筹一直以来免收服务费的策略帮助它成为中国网络筹款平台中的佼佼者,水滴互助也保障了超过7500万名用户,同时已经成功为2500余名大病患病家庭分摊了超过 3.5 亿元人民币的互助金。
水滴保业务上线于2017年,它本身并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作为互联网保险流量平台联合中国平安、泰康在线、安心保险等近50家保险公司为用户提供各类互联网保险产品。
经过两年的发展,水滴保旗下的保险产品数量已经超过60种,以健康险、意外险、旅行险等多种保险产品覆盖了几乎全年龄段的各类用户人群,水滴保险现在的用户规模已超过一千万。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是中央财经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在成立水滴之前,他曾是美团外卖的联合创始人。2016年初,沈鹏正式离开美团、创立水滴平台。
水滴一经成立就获得了不少互联网大佬们的关注与支持。以王兴、熊晓鸽、徐小平等为代表的几十位互联网领域知名人士都纷纷力挺水滴公司,“老东家”美团点评直接参与了水滴公司的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腾讯则在近几轮融资中不断加码。
水滴公司得以获得大量关注和互联网巨头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开创了一个颇具想象力的社交+公益+保险的商业模式。
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水滴公司得以开创性地帮助普通用户解决“重大疾病资金筹措”的问题,这让水滴在广大老百姓心目中有了不小的群众基础。得益于此,水滴聚集起庞大的用户群,再加上微信社交传播的裂变,水滴平台得以将自己的获客成本拉至很低,而且用户们的平台粘性还很高,这给了商业变现“无穷”的想象空间。
于是水滴保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变现手段,大量水滴筹、水滴互助用户先天具备危机、保障等相关意识和倾向,平台省去了不少的用户教育和信任成本,互联网保险顺势推出自然就能带来大量的转化。
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可以看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熟人之间的公益筹款产生大量的流量,通过网络互助将流量进行有效留存,同时还建立起了有一定壁垒的风险共担“联盟”,剩下的流量继续商业化沉淀,通过互联网保险、健康产品等为水滴公司带来直接盈利。
在这个闭环的商业模式之下,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只使得水滴公司的平台造血能力非常强。此外,水滴公司还与拼多多等下沉市场巨头一样将自己的业务发展重心聚焦在规模庞大的中国三四线城市市场,通过下沉市场积蓄起广阔的流量池来为水滴的商业闭环不断强化“地基”。
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水滴平台最重要的用户来源。数据显示,水滴平台几乎超过四分之三的筹款用户、捐款用户、互助用户都来自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而且他们的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都非常高。
在这种背景下,水滴平台的用户群体对品牌正建立起覆盖规模越来越大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对于水滴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十分有利。
传统保险行业的核心难题就在于“流量”和“转化”。流量上传统保险公司一般通过广泛的电销、熟人关系形式“低效”地接触客户,在规模上肯定没有办法与水滴平台比;而当传统保险公司接触到用户后,大量用户又很难快速对其构建起足够的信任,这强化了用户对传统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水滴保”在传统保险公司劣势的地方反而强势,这让它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用户数据、社交关系、强关联、高信任度......水滴平台的生态链条让保险的商业转化效率可以做到很高。
水滴平台基于海量用户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大数据,这是各大资本纷纷看好水滴公司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水滴平台的这些用户还都是已经筛选好的互联网保险最直接的潜在客户,这无疑让水滴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想象力非常大。
水滴筹争议不断,水滴保就能安然赚钱?
不过,水滴平台构建起的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商业闭环虽然看起“完美无缺”,但它的良性运转却是以水滴筹、水滴互动为代表的公益项目能够顺利运转为前提。
但水滴平台赖以发家的水滴筹服务却正在不断陷入舆论的纷争当中。
这种争议在最近某德云社艺人“虚假”大病众筹的事件中达到顶峰。在该名挂着德云社艺人名头的的众筹案例中,当事人被网友扒出“使用华为P30Pro手机”、“拥有两套房”,“众筹金额远高于实际治疗所需金额”等等问题,这极大地激发了大量网友对于水滴筹平台以及其商业模式的质疑。
而根据媒体报道,水滴筹平台中存在的明明有基本财务承担能力,却通过平台以“爱心”之名大量筹款的行为大有人在,这一方面暴露了水滴公司在平台监管上的缺失,另一方面也让水滴筹这一公众筹款模式面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境地。
从水滴筹成立到现在,它所面临的舆论危机和质疑就没有停止过,频繁“诈捐牟利”的事件就像悬在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之剑”,让公众对水滴筹的监管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爱心蒙尘”正在成为水滴筹平台上越来越常见的现象,这种乱象要么没被扒出,一旦被扒出,带来的负面影响力往往就是爆炸性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水滴平台上的大量用户都是心怀着自己的爱心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与数据留给平台方的,这一方面让水滴平台的流量足够丰富,另一方面虽然水滴有权利利用起这些信息进行商业化尝试,但利用的时候注定会因为“爱心”而遭受更多严格的审视。
水滴保本身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水滴筹争议不断的背景下,水滴保即使模式很好,它也无法真的就能这么“安然”赚钱,水滴公司必须要在监管、审核机制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商业模式闭环的顺利运作。
否则,因“公益”而起的水滴公司,最终也难逃因“公益”而陷入舆论纷争的境地,一旦“爱心破了产”,那么水滴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就丧失了。
互联网保险行业竞争激烈,水滴保仍要突围
不管是水滴筹、水滴互助打基础的网络互助行业,还是水滴保所聚焦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其实都不只有水滴公司一家大玩家。
随着网络互助近年越来越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展开布局。水滴互助之外,轻松互助、e互助、抗癌公社、壁虎互助等多家新兴平台强势发展,更有蚂蚁金服旗下“相互宝”、京东金融推出的“京东互保”、滴滴金融推出的“点滴相互”、马化腾马云和马明哲“三马加持”的众安保险、腾讯背景的微保等“重磅”网络互助或互联网保险产品拥挤在这一赛道中。
目前从用户数量上来说,“水滴”、“轻松”、“相互宝”三大品牌处于一线,水滴互助坐拥先发优势,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宝潜力惊人,轻松保正虎视眈眈地谋求快速发展。
从产品角特色上来看,水滴互助主打社交,相互宝依托金融,轻松保重视传统保险行业的合作与创新,三者各自都在往着自己的优势领域发力狂奔。从长远角度来看,很难说哪家可以最终突围而出。
水滴保目前比较大的劣势就在于,它虽然依托于微信的流量高速发展,却只是腾讯投资的平台之一,它本身并无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强巨头背景。在行业模式和玩法越来越透明的现在,一旦巨头们重磅投入、发力狂奔,水滴平台目前所拥有的优势并不难攻破。
另外京东、阿里、苏宁、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保险巨头也在争夺互联网保险这一块大蛋糕。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目前互联网保险这种创新性的模式具备很多的优点,但短时间来看,它相对于传统保险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面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发展,传统保险行业并没有只是乖乖坐以待毙,而是不约而同地积极拥抱这股“趋势”。它们也在借助互联网的保险手段和方式,力求实现自身保险业务的增长。再结合传统保险行业本身就具备的线下优势、服务优势与沟通优势,大量传统保险公司正在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服务模式,这对它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提升,也让互联网保险的很多优势不复存在。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120家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传统保险在积极拓展互联网保险的同时,更是没有放弃传统的保险业务模式和优势,只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保险的手段实现了保险业务的网络化和营业网点的强互动而已。
据媒体报道,2018 年国内共有62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
显然,水滴保除了要面对一众互联网大佬的竞争,还要直面传统保险行业巨头们的竞争压力,这也促使了大量互联网保险行业内的问题开始被不断曝出。
互联网保险作为发展尚未成熟的“新兴物种”,它所面临的问题还不少,“缺乏网点服务人员”、“缺乏有效沟通”、质疑多、售后差、客服堪忧等普遍性问题让以“水滴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投诉量居高不下。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在保险业总体投诉明显回落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却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20%”。
报告显示的主要投诉内容包括,“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理赔条件不合理、拒赔理由不充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等,这些问题正好也印证了传统保险相比于水滴保之类产品的优势,可见在实际的保险服务上,水滴保们和传统保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样看来,互联网保险虽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头的青睐,也代表着未来的保险业务发展方式和方向,但是要完全取代传统保险业、实现商业模式突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保险平台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自身存在的弊病,同时传统保险公司也在通过与互联网保险的兼容来实现未来的发展。
可见,虽然水滴保等互联网保险增速很快,也有广阔的流量池可供挖掘,但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先天缺陷决定了它的发展壁垒。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水滴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在“非主流”的位置徘徊。
互联网保险“取代传统保险业”的行业潜力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挖掘,互联网保险行业内也还在进行竞争激烈的“上半场”争夺,再加上自身所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水滴保后面的路注定还长。
相关文章
-
从“天猫”到“天猫新品“:入口名称背后的阿里组织力
-
【动点播报】滴滴顺风车困境突围字节跳动收购三七互娱子公司上海墨鹍
-
拯救开发者噩梦的NVIDIA云端神器!2万家企业已经受益
-
青岛品物科技受邀参加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生态伙伴会议并获得聚力共赢奖
-
以工匠精神专注IT教育,起点学院再度斩获“年度最受欢迎奖”
-
与您分享|2021.12.13日签
-
百度又遇问题
-
焦点分析丨与特斯拉终有一战,蔚来打算先用自己的方式先追赶它
-
ins相机特效在哪
-
全民试水线上协同办公,第一天就又中毒又崩溃了……
-
巴菲特减持苹果,会引发连锁反应吗?
-
苹果向左,Costco向右
-
雷军端午祝福视频引争议!“端午为什么说安康不说快乐”这些禁忌,你知道吗?
-
热点|谷歌母公司Alphabet押注未来联网气球和无人车等项目上季度投入超13亿美元
-
子弹不飞了,罗永浩:撒钱
-
美国疫情加剧:特朗普检测虚惊一场,女儿伊万卡开始“隔离”,马云捐助百万口罩
-
即刻:构建一座基于认同和共鸣的社交城市
-
川网传媒:虚拟主播“小雅”是川网传媒推出的首个虚拟IP,整合了AR、AI和动作捕捉等技术,能实现虚拟“小雅”与真实环境的融合、互动,可用于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多种场景
-
基于微信平台的第三方授权体系:场景和原理
-
苹果日本官网搞事情?“福袋”或重新来临
-
今日头条擅用七匹狼商标,七匹狼公司起诉索赔10万
-
大好日子,索尼又发疯了?
-
腾讯云后阿里云再出事故,企业上云如何避免云计算事故造成损失?
-
智东西晚报:马云获授比利时王国大将军级皇冠勋章马斯克:SpaceX将发射可重复利用飞船
-
用户、企业、政府,个人信息保护的三角拉锯
-
趣头条能脱掉"土味"上"台面"吗?
-
“数策股份”完成5000万元C轮融资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数据智能应用服务平台
-
新浪网负责人被约谈,新浪新闻、新浪博客应用遭下架
-
QQ再也不是我的小甜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