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乌鸡国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今天也经常见到
在《西游记》中,乌鸡国的故事很有嚼头儿。
乌鸡国国王平日乐善好施,斋僧礼佛,被如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还派文殊菩萨这样的中央级领导亲自下去点化他,早证金身罗汉。不料文殊菩萨到了乌鸡国之后,却出了个大乱子。
文殊菩萨因为不能用真身去见国王,就变作了一个普通的和尚,去跟国王化点斋饭。按理说,乌鸡国国王平日乐善好施,斋僧这种事经常做,来者不拒,可坏就坏在文殊菩萨不是真的来化斋的,而是借化斋为名,来考察国王。因为“几句言语相难”,惹恼了国王,就把文殊菩萨用绳子捆了起来,扔在河里泡了三天三夜。
文殊菩萨自然很生气,就回去报告了如来,如来一看,这个国王也太大胆了,连我的人都敢欺负,于是就派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来报仇,把国王推到了井里,泡了他三年,给文殊菩萨报了三天三夜的仇。
原本一桩提拔干部的好事,却成了这样两败俱伤的八卦闹剧,想必是谁都不想看到的。那么,这个责任在谁呢?
吴承恩的立场显然在文殊菩萨这边:我好心来点化你,你却不识好人,不光把我绑了起来,还扔在河里泡了三日三夜,真是大逆不道!后来对你的惩罚虽然多了365倍,也是你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不过,如果再来看看文殊菩萨为什么被乌鸡国国王绑了起来,就会有另一种看法了。文殊菩萨在跟孙悟空解释时用了一个词——“言语相难”,书中没有说是什么“言语”,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不是什么好话,以至于惹恼了国王。
看到这儿,我们脑海里很自然地就会出现这样一副场景:钦差大臣到了基层,指手画脚,大呼小叫,对基层的人呼来喝去,完全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而基层的人则点头哈腰,小心翼翼,唯恐钦差大臣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这副场景太常见了,以至于文殊菩萨一时忘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因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
当一个普通老百姓摆出一副钦差大臣的架势,那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有什么身份说什么话”,人们尊重你或是害怕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你的身份,当你褪去了那一层身份,却还要按以前的身份行事,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官场如此,生活中亦如此。
反过来,这个乌鸡国国王也不是没有问题。在现实中,下面的干部做出了很大的政绩,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为了进一步考察他,提拔他,有时候领导会亲自下去微服私访,看看这个干部真实的情况怎么样。
结果到了下面一看,事情完全不是报告上写的那样,充满了虚伪、欺骗、暴力、黑幕,报告上写的那些政绩,都是下面人的欺瞒而已。
所以,领导要提拔干部,绝不能光看报告,而是要亲自下去走走,以老百姓的身份去体验一番,才能杜绝下面的干部弄虚作假。这样看来,文殊菩萨受的罪,也不是没有价值,至少揭开了国王的真面目。
相关文章
-
西游记沙僧打破琉璃盏下凡,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打算?
-
鸿钧有一法宝,通天教主在里面诞生,女娲娘娘用来修炼补天石
-
西游记女儿国的原型,原来就是云南的这个少数民族,不是神话!
-
佛祖有几个弟子 佛祖十大弟子简介
-
寂然不见:9取经人骷髅头,完成任务后,化9股阴风,去了哪里?
-
弟弟代兄受过 曹国舅大彻大悟专心修道
-
西游记中有位妖怪,敢击伤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也拿她没办法
-
李白竟是太白金星的转世 太白金星的传说
-
他是天帝的长子,坐骑邪恶歹毒,有不老药却不为人知,不是镇元子
-
你看过最侮辱智商的电影是哪一部?
-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闯下的弥天大祸
-
《西游记》阅读感悟|误入小雷音,究竟谁之过
-
我国四大名著作者到底是谁?有分歧
-
黄道十二宫之白羊座:白羊座的故事
-
《西游记》阅读感悟|金鱼精为害乡里长达九年
-
说起“猴子王”,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位?
-
汉服小仙女:旧梦一场,游记惊鸿
-
文殊菩萨的来历 文殊菩萨可追寻的事迹有哪些
-
古代神话故事之人首蛇身的道家创始人伏羲 史记中称伏牺
-
此文专治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的人
-
孙悟空为何胆敢要挟如来?只怪佛祖不小心说露了嘴,被捏住了把柄!
-
四殿五官王 十六小地狱一大狱的恐怖之处
-
佛祖万名简略为十名的原因 十种名号的介绍
-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个“猴子王”
-
中国古代四大名捕 看似无情之人却用情至深(无情盛崖余)
-
银角大王:太上老君看守银炉的童子(被化成脓血后复活)
-
须菩提教孙悟空的功夫没用?被没名份的魔王得到验证
-
西游记中,孙悟空幕后隐藏着一个大佬,比如来还厉害
-
猪八戒为何当着三千诸佛的面叫嚷?如来又是怎样劝慰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