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英国为何要痛揍伊拉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发起了法国战役。
没过几天,英法联军防线就在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被围困在法国东北部沿海的狭窄地带。
后来在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中,短短10天中从敦刻尔克港口侥幸将33万6千名英国远征军和法军士兵撤至英国本土。
可是所有重型装备都被丢弃在欧洲大陆,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
在拉拢诱使英国妥协而提出的和平建议遭到拒绝后,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企图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攻入英国本土。
后来因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存在许多后勤供应和气候方面难以克服的困难,纳粹德国改为单纯以空袭来迫使英国投降,双方的交战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空袭与反空袭的大规模空战。
在7月到10月底为期3个多月的战役中,双方共投入战机6000余架,在交战中被击落击伤过半。
损失数千名飞行员和其他空勤人员,更是造成十几万平民的伤亡。
这场“大不列颠战役”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德国空军损失了大量战机和飞行员,也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
希特勒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把目标转向东线,开始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对于英国人来说,不列颠之战无疑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存亡的伟大战役。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国人在万里之外的中东与当地的伊拉克军队打过一仗,被称为是“第二次不列颠战役”,这是怎么回事呢?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伊拉克,历史悠久,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王国正是建立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在历史上先后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统治。
上世纪20年代伊拉克沦为英国托管地。
1927年,英国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国后,为了控制这个英国本土与英属印度之间的咽喉要道,保护自己的石油供给,英国在当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驻军。
二战爆发后,伊拉克政局发生了变化。
仇视英国的伊拉克贵族盖拉尼,在德国间谍策划下发动政变,成立了国防政府,试图将英国人赶出中东地区。
他直接与德国政府联系,希望与纳粹德国结盟,建议希特勒派德军进入伊拉克帮助抵抗英国人。
当时英国驻中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韦维尔爵士,他对于伊拉克的形势变化并没有引起重视。
韦维尔没把伊拉克人放在眼里,认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才是真正的威胁。
可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却认为伊拉克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旦德国进入,就会切断英国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给,与印度之间的空中通道也将受阻。
而且,伊拉克的盖拉尼政权会给阿拉伯国家树立一个坏榜样,引起反对英国的连锁反应将是致命的。
经过丘吉尔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韦维尔派出的第10印度师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陆。
皇家海军赫尔姆斯号航母和两艘巡洋舰紧随其后,第10印度师的其余部队也已经开拔。
盖拉尼意识到,要想延缓英军从陆上对巴格达的进攻,必须阻止英军取得制空权,这样地面英军就不敢贸然前进。
在距离巴格达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个哈巴尼亚小镇。英军在那里建了个皇家空军基地,盖拉尼决定对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点,英国驻巴格达大使被使馆外面汽车发出的噪声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惊的场面:一辆辆伊拉克军车正从拉希德军营开出,向着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亚开去。
大使立刻警觉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标一定是那里的皇家空军基地。
他立刻用无线电台联系上哈巴尼亚基地司令斯玛特。
这个空军基地其实也就是一个飞行训练学校。
基地有1000多名空军人员,但真正掌握足够飞行经验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过实战经验。
基地的防御部队包括350人的国王近卫团第1营,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队。好在这些警察都是当地的亚述基督教徒,他们在伊拉克被视为异类,所以反而对英国人亲近。
哈巴尼亚基地的军事装备,有18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劳斯莱斯装甲车,还是轿车底盘改装的,钢板只能挡挡子弹,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
据说仅生产了100来辆,放到现在或许是价值连城的收藏品,当时却没啥用。
至于飞机也都是些老旧家伙:9架角斗士双翼战机算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的了。此外,还有1架伯林汉姆MK-I型轰炸机、26架奥克斯福德教练机、38架其它型号的教练机。
本来这就是个航校而已,这些飞机只是为了训练准备的,当然不适合作战的需要。
航校所处的地形也不利于坚守,小镇南边有一个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视整个基地。
更麻烦的是基地的供水设备还得仰仗镇上电厂的供电。
30日凌晨,哈巴尼亚基地的航校学员们被凌厉的战斗警报惊醒,手足无措地投入基地保卫战中。
伊拉克军队抢先在南边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
清晨时分,基地派出的侦察机传回了消息:对方阵地上的伊军超过1000人,装备有重炮、装甲车,甚至还有飞机。
大为吃惊的斯玛特校长马上下令开挖战壕,在基地周围部署机枪阵地。教官带领学员们给飞机加油装弹,尽量把它们隐藏起来。
对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断增兵。
第二天,伊军兵力增至1个步兵旅、2个机械化营、1个机械化炮兵旅和1个野炮旅,共有大炮27门。
还有12辆装甲车,加上机枪连、信号连和防空/反坦克连,总计9000人的正规军。
此外,还有大批部族武装随时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军兵营捞油水。
伊拉克空军则装备有63架战机,比航校的飞机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亚航校培训出的飞行员。
斯玛特先后接到英国驻伊拉克大使﹑驻中东军事长官韦维尔和英国外交部的电报,要求他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来自伦敦的一份电报,才让斯玛特下定决心。
丘吉尔在这份电报中说:如果你不得不与他们交战,就狠狠地揍他一顿。
清晨,第一批30架刚刚加装了挂架的教练机带着炸弹飞向伊军阵地。
驻巴士拉的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也飞来支援。
可是因为天色昏暗,面对隐藏在掩体中的伊军,飞机一时也无法确定轰炸目标,同样,伊军的地面高射炮也无法反击。
这时,经验不足的伊军指挥官犯了致命的错误,他命令炮击哈巴尼亚基地作为报复。
这一来暴露了伊军火炮阵地,英军飞机趁机反复投弹和扫射。
受到打击的伊军慌忙打开探照灯,企图锁定英军飞机进行回击,没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标。
英军飞行员大胆地将飞机降低到300米,精准地轰炸了伊军的防空炮兵阵地。
年轻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老旧的战机,投弹完毕,立刻飞回基地,加油,装弹,再次起飞执行新的一轮轰炸。
这让毫无还手之力的伊拉克军受到了重创。
不过,伊军并没有像斯玛特估计的那样,在3小时之内撤退。
直到中午,伊军仍然在顽强地炮击哈巴尼亚基地。
伊拉克空军也投入了战斗,炸毁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军战机。
战斗进行到夜幕降临,英军的64架战机中,损失了22架。
伤亡10名飞行员。
伊军的损失当然更加惨重。
可是愚蠢的伊军指挥官一直拒绝,在击溃英军空中打击能力前发动地面进攻。
他们只敢躲在掩体中不断炮击哈巴尼亚基地。
前线失利,气得盖拉尼下令占领了巴格达英国使馆。
战局呈现胶着状态,丘吉尔责令韦维尔调集一切力量增援哈巴尼亚。盖拉尼则想到让德国人尽快出手。
5月3日清晨,再度开打,双方都开始将重点放在对方的机场。
英军飞机首先对拉什迪和巴格达的伊拉克空军基地发起攻击。
英军飞行员大卫·埃文思创新一种惊险的新战术,他将炸弹改装成离开飞机7秒后就会爆炸。
飞机从900米高度到达伊军阵地上方,找到目标后俯冲下去,贴近目标投弹,然后迅速拉到安全高度。
这样,炸弹直接在伊军头顶爆炸,造成极大的震慑和杀伤。
受到惊吓的伊军炮兵,后来看到英军飞机俯冲就四散逃命。
随着皇家空军的12架运输机带着援军和物资在哈巴尼亚基地降落,伊军的斗志丧失殆尽。
一架运输机还专门给基地运来一批一战时期的老式炮弹。
原来一直受到伊军炮击,苦于没有重火力对抗的军官们发现食堂门前有几门老式大炮,觉得可以一试。
谁知这些大炮装上老式炮弹居然还能发射。
伊军以为英军获得了大炮增援,愈发失去信心。
其实打到这时候,哈巴尼亚基地也已经是山穷水尽。
5月5日,基地的飞机损失惨重,能够出动的只剩下4架教练机。
飞行学员损失近半,同样是士气低迷,有的甚至精神失常。
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5月6日早晨,英国人幸运的得知,高地上的伊军正在撤退。
基地的地面指挥官﹑营长罗伯特决定冒险出击。
溃逃的伊军与从费卢杰赶来增援的伊军在公路上相遇,却乱作一团,无法前进。
英国空军趁机集中火力进行空袭,两个小时的战斗全歼伊军主力。
英军以损失一架教练机,伤亡17人的代价击毙和俘虏伊军1000多人。
哈巴尼亚的战火平息下来,丘吉尔发来了慰问电称:由于你们英勇顽强的战斗,大英帝国延续了在伊拉克的存在。
当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开始派遣空军插手伊拉克的时候,为时已晚。
英军地面部队迅速控制了伊拉克局势,地面增援部队向巴格达推进。
5月30日,面对1200名英军的围攻,巴格达守城伊军拒绝作战。
盖拉尼见大势已去,卷款逃往德国。
英国人随即在伊拉克重新组建了亲英政府。
哈巴尼亚保卫战虽然规模很小,可是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战役的胜利不仅决定了英国的命运,也将法西斯势力从中东赶了出去,改变了二战的进程,功不可没。
因此,史学界称这场战事为“第二次不列颠战役”。
相关文章
-
1983年昆仑发生了什么?为何研究专家仓皇出山,至今派人守山?
-
花甲之年“和珅”双喜临门,天命之年“郭靖”喜得贵子,活的精彩
-
老照片:美国华裔女星,曾被国人误解,抗战中彻底扭转形象
-
[图文]盘点美军七年伊战:军火商发财民意分裂
-
民间故事:老汉买个夜壶,半夜撒尿时夜壶开口说:终于能报仇了
-
拳打女儿控法老,脚踩强占民女英雄王,赫梯人才叫真正的大国风范
-
山东4个“人”字形市,临沂面积未来会被东营超过,有黄河的帮忙
-
他是瘸子将军,一条腿被打废,用50条鬼子命偿还,还让美军变懦夫
-
历史上的今天·1月4日
-
历史上的今天|不列颠空战爆发
-
120个一读就错的地名,你能读对几个?
-
中国“人造月亮”军事价值巨大 美军将有新麻烦
-
德军残害犹太人证据:残忍的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
-
《觉醒年代》好看之中最好看的,就是他!
-
为什么俄罗斯允许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却不允许车臣独立呢?
-
科尔贝:奥斯维辛的圣人,顶替陌生人去死,被罗马教皇追封烈士
-
希特勒曾放出狠话,3个月灭亡苏联,竟差点真的被他做到了
-
中国最早的琥珀,距今4800年,曾被称为“江珠”【琥珀博物馆】
-
伊朗政府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前总统内贾德抓起来,结果怎么样了
-
[图文]盘点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十个大帝国
-
背着国徽翻山越岭,他究竟在干什么?
-
科摩罗群岛早就独立,为何法国还占据一个岛?
-
毛主席逝世前提到的日本人,他是谁?为何令主席如此牵挂?
-
面对屠杀奋起反抗的犹太人明知没有生的希望也要发出自由的怒吼
-
古代名人学士为何爱去青楼
-
周六荐书|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
-
[图文]揭密南京沦陷真相:留守军人血染雨花台
-
二战后德国青壮男子稀缺,在废墟上休养生息的是哪些人?
-
湖南神童魏永康去世,17岁被中科院录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