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的社会—炎帝姜宜和姜来
炎帝姜宜,男。姓姜,名宜,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五任帝。
姜宜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姜承,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
姜宜生于帝明七年(癸巳,前4648),出生在黄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姜宜是帝姜明的长子,初封在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十五岁时,父亲为了考察他的工作能力,派他去管理物质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宜阳,让他独力治理该地。姜宜放开手脚,带领宜阳的百姓大搞开发和建设,五年时间使宜阳的繁荣超过了帝都。帝姜明认为姜宜确实有治国的才能,便正式确定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28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去世,姜宜即位称帝。
姜宜即位后,立都于宜阳。以甲寅年(前4627)为帝宜元年。
姜宜执政时,炎帝神农氏政权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制度仍施行父系氏族的公有制管理,村有村长,社有社长,族有族长,部落集团首领为大酋长,各部落大酋长共尊炎帝神农氏为帝(国家元首)。
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麻类。江南水源丰富以种植水稻为主,沿海居民以渔业为主,北方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山区居民以狩猎为主。此时的手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制陶、冶金(铜)、木器加工、石器加工、骨器加工、玉器加工等。
文化教育方面,除了普及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外,帝姜宜还在伊川的常羊山上筑台坝立表木,观测太阳的变化,创造了太阳历。古人曾一度把太阳历绘制在当时生产的陶缸上。1972年在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的陶缸,上面就刻有清楚的太阳历,这是远古历史所留下的最好见证,也是对虚假的正统历史有力的驳斥。
此时,炎帝族人的势力已经很大,除炎帝神农氏族人活动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外,炎帝魁隗氏族人也发展迅速,他们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长江、黄河),还有一部分迁徙于边远地区。《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的后代是炎居;炎居的后代是节并、伯陵和灵恝。
已炎帝为分支
炎居的第一个分支:节并的后代是戏器;戏器的后代是祝融;祝融的后代是共工;共工的后代是术器和后土;后土的后代是噎鸣和信;信的后代是夸父;夸父的后代是西岳;西岳的后代是先龙;先龙的后代后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的羌戎。
炎居的第二个分支:伯陵的孙子叫伯夷,伯夷的后代叫许由,许由的重孙为黄帝时期的四岳。四岳的后人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大支脉,形成四个小国齐、吕、申、许。齐国在今山东淄博市;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市西;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西北;许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炎居的第三个分支:灵恝的后代世系不详,主要分布在西部边疆。他的后代被称为“氐”,统治区域被称为氐国,居民被称为氐人。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陕西西部、甘肃的西南部和四川的北部。
另外,炎帝魁隗氏后代祝融氏一支也有很大发展,在长江以南后来发展成为祝融八姓。这八姓是:己、彭、秃、董、妘、曹、芈、斟。此八姓后来都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芈姓,于西周时在江南建立楚国,曾一度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重要成员。
炎帝魁隗氏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曾与祝融氏争夺帝位的共工氏。
关于共工氏的传说,古文献上记载很乱:有说共工是太昊伏羲时期的人,有说共工是黄帝时期的人,还有的说共工是颛顼时期的人。其实这些记载都没有错,只要我们搞清楚历史真像,也就不足为怪了。
姓氏分布图
那么,共工究竟是哪个时期的人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源头查起。
共工原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较大部落的名称,是中华人种燧人氏的一个分支,早在伏羲女娲政权以前就已经存在,最初主要活动在长江流域,他们的首领叫共工氏。
“氏”最早的含义并非指家族,而是指首领,相当于后世的“帝”、“王”、“大酋长”、“皇帝”的称谓。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少典氏等,这里的“氏”都是首领的称号。后来这些氏族的后代便以他们首领的名号为本部族的代称,“氏”便演变成了族团的称号。共工氏也是如此,他们最初的首领称共工氏,后来这个族团便称为共工氏族。从燧人氏时代至颛顼政权时期,时间跨度数万年,共工氏族始终存在着;他们的首领称共工,族人称共工,祖宗称共工,子孙后代也都称共工。
我们这里所说的炎帝分支共工氏,指的是炎帝魁隗氏后代姜共工。炎帝后代共工氏是有据可查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湖南长沙子弹库,曾出土一幅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其内文有:“炎帝乃命祝融从四神降,奠三天,□思鼔,奠四极共攻□步,十日四时”等语。其中的“共攻”,经郭沫若先生考证即是共工。由此可见,《山海经》所载“祝融与共工皆为炎帝后”,并非是凭空杜撰。
伏羲女娲政权晚期,共工氏部落已经迁徙到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曾多次入侵中原地区。炎帝魁隗氏政权初期,共工氏被炎帝政权征服,炎帝魁隗便派自己的一个族孙去领导共工氏,此后,共工氏便从属于炎帝了,为了有所区别,我们称之为姜共工或炎帝共工。
炎帝共工氏的一支势力很大,主要活动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
炎帝神农氏的石年一支也很强大,主要分布在陕西的东部和山西的南部,他的后人一部分居住在关中,一部分定居在汾水流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炎帝的后世家族十分庞大,除占居中原外,还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张,其家族势力几乎渗透到全国各地。
帝宜三十二年(乙酉,前4596),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政权首任帝仓颉去世,传位给他的后人,史称仓颉二世,仍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帝宜四十一年(甲午,前4587),仓颉二世死,在位虚记十年(前4596前4587),传位给仓颉三世。
帝宜四十四年(丁酉,前4584),九黎族首领风虺在河北称帝,立都于灵山虺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南谢家堡乡),国号“冀”。势力强大的九黎族对炎帝神农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帝姜宜命他的儿子姜来驻守来源,以防九黎族人进犯。
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姜宜的重孙姜克出生在太行山以西的榆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姜宜二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卒于帝宜四十六年(己亥,前4582),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在鸣皋山(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尊号炎帝。
炎帝姜来,男。姓姜,名来,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六任帝。
姜来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明,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
姜来生于帝明二十四年(庚戌,前4631),出生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涞源是他的父亲姜宜称帝前的封地,古时称莱原,其地位于太白山(此山位于山西大同市境内)以东,是神农氏最早引种莱麦的地方。神农氏四任帝姜明执政时,把他的儿子姜宜封在了这里。姜宜在此娶伏羲氏女子为妻,生下了姜来。姜宜即位称帝后,又把该地封给了姜来。
公元前4582年,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五任帝姜宜在宜阳宫中去世,遗命传位给长子姜来。
姜来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他把帝都宜阳的宫室赐给了几个弟弟,重新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命名为榆林。
姜来执政时,知人善任,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官号为后土。
古文献上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
句龙在担任后土时,工作极为认真,给民众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句龙死后,为了纪念他,帝姜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阴睢(sui)为他修建了后土祠。《水经注,河水》记载:“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
汾阴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这里的后土祠从炎帝时期至西汉时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后土祠因时间久远损毁严重,汉武帝下令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后土祠。重修的后土祠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汾阴睢崩毁,被黄河水冲走。
关于后土,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阴间的幽都就是后土所建,并且由他治理。还说后土生的头像猛虎,而且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天堂,一只眼睛看人间,一只眼睛看地狱。他的身子却像牛,肥大粗壮。
句龙(后土)的后代很多,大部分都居住在汾水流域,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华夏民族的主体。
姜来任用的另一位大臣,也是远古历史上的着名的人物。他叫姜伯夷,是炎帝魁隗氏的后裔。姜来任用他为主管祭山的官,号为祝官,被后世尊称为山神。传说唐尧时的姜四岳便是姜伯夷的后人,其后代也很发达。商朝末年的姜尚是姜伯夷的后裔,姜尚又名姜子牙,号称姜太公,因初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市西),故又称吕尚。他曾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被周武王封为齐候,立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就是姜尚之后。
姜来执政时期,施行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变,还是实行统一的氏族公社管理制度,主张氏族内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氏族内部已经是贫富悬殊,等级明显拉大,社会的性质正在悄悄地改变。
帝来十四年(癸丑,前4568),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仓颉三世病死,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前4587前4568),传位给他的后人,帝号仓颉四世。
姜来晚年时,中国北方有两股势力强大起来。一是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国,占据了太行山以东数千里之地,对中原地区正虎视眈眈。二是崛起于西部甘陕地区的轩辕氏,他们正在沿桑干河流域快速地向东部发展,企图与九黎蚩尤氏争夺太行山以东的广阔地域。
姜来五十岁称帝,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卒于帝来十九年(戊午,前4563),终年六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长山西北(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东北炎帝陵),尊号炎帝。
相关文章
-
揭秘: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与“偏房”共天下?权力被谁“分寄
-
寻根溯源,我国出土的传统古画中伏羲和女蜗“人首蛇身”缠绕在一起是为何?
-
被西方记者问及蒋介石回大陆的问题,周总理思考后说了一句话
-
盘点中国古代最厉害的5位谋士,第一位甚至成为了神话人物
-
古代的皇帝,为何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是用美貌的宫女?
-
中国奥运冠军唐功红:举重太拼导致七窍流血,结婚6年依旧无子
-
古人夏天都靠啥消暑?
-
北方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为何最初都是因为“复仇”发展起来的
-
关羽之妻是谁 关羽的妻子具体是什么身份
-
王翦到王导,谢安到谢晦,王谢二族由盛至衰,折射出历史的变迁
-
北美唯一大型食肉恐龙:伤龙 前指爪长达26厘米
-
福建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县,总人口仅12万!
-
苏妲己是哪里人?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苏妲己这个人么?
-
东吴特殊的坞堡部曲军制:支撑东吴的根本制度
-
史上最牛的官员,一人担任6个国家的丞相,最后却被车裂而死
-
民间盗墓高手有多厉害?盗墓贼:一个月,两个人,我能挖进始皇陵
-
揭秘:黄克诚大将1977年是如何复出的?
-
为何古代皇宫没有双胞胎?
-
解密《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才是天下第一
-
古代人都吃什么主食 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和现在不相同
-
武则天写下这28个字成为所有佛经的篇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
厚鼻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6800万年前)
-
中国历史上十大诗人
-
霍去病杀李敢之谜 揭秘霍去病为什么杀李敢?
-
党员符合标准,才有凝聚力战斗力
-
清明|除了扫墓和踏青,古人还会这样过清明节……
-
起死回生的主人公是谁?人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假的)
-
黎明角龙:甘肃小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12亿年前)
-
雄关龙:暴龙类恐龙的祖先(长3.5米/距今1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