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百年前的颐和园,溥仪卖门票赚零花钱
这些老照片所记录的影像,是1918-1919年间的颐和园,距今已有100年的时光。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在此居住。1912年初清朝灭亡后,颐和园作为宣统帝溥仪的私产,仍由皇室内务府管理。
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
远眺颐和园。
我们现在去颐和园游玩,要收取门票,其实进园收门票的办法,始于溥仪。收费参观在当时属于“创新”的举措,溥仪也是出于无奈。
颐和园内走马观花的游客。
民国政府优待皇室,有关键一条:每年拨款400万元供皇室开支。要知道,民国政府也没有钱啊,这400万元拨付的少,拖欠的多。皇室经费年年短缺,溥仪的日子越过越拮据。这种情况下,民国政府与皇室商量了一个筹款之道:开放颐和园,收取门票。
颐和园内的宫殿。
1914年,皇室内务府拿出了《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颐和园向社会售票开放一事很快得到落实。按照章程规定,颐和园的售票处设在东宫门外北朝房,门票每张售价1.2元。每天早8点开门售票,下午4点停止售票。
颐和园内的一处景观。
一张门票1.2元,这在当时可谓昂贵。那年头一块大洋可以买到30斤上等大米或是10斤猪肉,北京每个家庭的平均房租为每月1.25元。这么算下来,对普通百姓而言,想去一趟颐和园并不容易。
颐和园内的清宴舫。
颐和园门票还有优惠政策,如幼童和军界人等参观半价、重要外宾和各国公使进园可到外交部领取优待券。如果游客损坏园内设施,将面临1元至10元不等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交地方官惩处。
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凤。
颐和园卖门票的收入,二分之一交给皇室内务府广储司存储,二分之一留本园存储,以供园内各项开支。有学者统计,以1921年为例,当年颐和园卖门票收入合计38126.79元。
颐和园大门前的石狮子。
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首次对社会开放,一度引起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前来一探这个神秘禁地的真貌。
颐和园宝云阁,俗称铜亭。
宝云阁是现存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重达207吨。
远眺颐和园。
1914年,《群强报》记者报道了自己进入颐和园的过程:“予等至宫门照壁前下车,照壁前有极壮丽之牌坊。牌坊以南,各部公所在焉,以外交部公所为最宽敞。予等至门前,由典守者验照放人。予等入门后,即该雇园中二役为前导,不仅可以指途径,并可以备咨询。其人皆甚褴褛,面有菜色,盖即以此为生活者……”
相关文章
-
古代后宫也有宫女,为何皇帝只让太监贴身伺候?有4个原因
-
【家风家训】古人家训重视啥
-
【图集】邓小平:政治智慧高超讲大局、抓大局的楷模
-
明朝名将排行榜前50名:一徐达、二常遇春,袁崇焕上榜
-
考古百年路:实证5000年文明史重建中国史前史
-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牛吗,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影响亿万学子)
-
乾隆裕陵鬼挡门之谜:死后竟复活了
-
甲骨文将从隐学变为显学,已经不属于冷门和绝学,不会失传了
-
福泽谕吉为什么说孔孟可耻?
-
他是十大帅中最低调的一位,出身山西后又解放山西,堪称圆满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68:平定徐州黄巾乱军,陶谦独安一方
-
先后当过三个兵团的司令员,这一年,他一人被授予开国上将
-
寻魂之旅《三国之志2》开启名将试炼
-
巨型植食恐龙:费尔干纳龙 最长可达16米(诞生于侏罗纪)
-
张飞历史上真实外貌解密 历史上的张飞长什么样子
-
开国内传统冷兵器展览先河:《紫电安邦—历代武备文物特展》
-
【边疆时空】田广林陈晓菲|辽朝南京地区的海疆、海口与港口
-
冠椎龙:欧洲中型植食恐龙(体长5米/颈椎骨突起)
-
三国赵云现在有没有后人 关于赵云后代的传说有哪些
-
学党史|《红色档案》领袖的致敬:一个高尚的人-白求恩
-
古墓出土一件文物,专家:这项工艺原来不是印度的,是我们自创
-
今天,陈延年牺牲94年!合肥延乔路不久将有大变化!
-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晚上一起睡吗?不是(但是非常讲究)
-
西安一工地发现2000座古墓,难倒考古队:必须躺着和尸骨面对面挖
-
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
-
现代人想单身就单身,在古代却是不行的,轻则重罚、重则坐牢
-
北宋羌族首领归顺朝廷,竟提出改姓包,只因受一个清官的感化
-
我国古代第一美女与日本“女神”放在一起,哪个更美?
-
李亨为李隆基献上众多宫女,76岁的李隆基却无福消受,2年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