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思维”观点,探索付费MOOC平台(一)
本文结合用户思维观点,分析了MOOC平台能够吸引用户使用与付费的原因与原理。
成就卓越的用户
“无论你相信与否,很多人并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棒,他们关心的是使用产品时自己有多棒。他们不会因为喜欢这个产品而说他们喜欢产品;他们说喜欢产品,其实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这是《用户思维》这本书里面经常强调的一个观点。
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产品一样,不管是小米手机、Google Search,亦或是一款普通的流行帽子,虽然有人会去说这款产品有多好(小米的米粉,苹果的果粉),而实际上是,大多数用户心里想的是,使用了这些产品之后,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把MOOC平台看作一个商城,那么平台里面的课程就是产品,只不过是虚拟的。随着付费习惯渐入人心,这些课程产品其实也就是商品。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标价、产品详情介绍,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等。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用户想要购买使用(报名课程)商城里面的一个产品,他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说“这件产品棒极了(这个课程太好了)!”,而他们心里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感觉自己棒极了!”。
口碑相传
试想一下,当你想要在某个平台报名一个课程学习时,你除了在平台上看课程介绍,咨询售前课程问题,还会干什么?
你可能会通过各种其他渠道获得一些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课程的口碑如何,比如百度、知乎、微信好友等,看看有没有人已经学习过往期的课程,对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提供的服务如何。
据统计,92%的人会说,与所有其他形式的广告相比,他们更信任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推荐——70%的人说,他们相信在线消费者的评论,并且与所有其他形式的广告相比,这是第二可信的推荐来源。比如下面是在知乎上搜索“优达学城”得到的结果。
不少的课程也会在自己的课程下面放上往期学员对该课程的评价,平台希望通过往期学员的推荐来吸引更多新学员报名课程,如下面慕课网的用户评价。
愿意为课程做推荐的人不一定是我们生活中认识的人,但推荐来源必须来自我们对其信任程度要远高于品牌(知乎账号、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某个人。
而且课程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产品,电商平台的产品通常是一锤子买卖,用户完成了交易,差不多就离开平台(店铺)或者进行下一个商品的探索。
而MOOC平台的产品,用户一旦购买后,就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平台使用。好的课程产品可以凭着“口碑传播”,而不是靠故意炒作。具体情况还需要用户结合多个渠道进行探索课程产品的真实性。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弄清楚,那就是为什么往期的用户(学员)会进行推荐课程?
《用户思维》的说法是:“用户不是因为喜欢产品而向朋友宣传,而是因为他们喜欢他们的朋友。”
类似于淘宝购物后,店家给用户寄了一张卡,上面写着:加微信发好评截图即可返现5元。那么如果往期用户的主要推荐动机来源于此,新用户考察这类的推荐就得更费点心思了。
清晰的应用场景
用户报名学习MOOC平台的课程,很大的一个动机是,他们希望学习完这个课程后,能够学以致用,也就是用户思维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前多数MOOC平台在产品(课程)介绍中,都会有相关作业(项目)的介绍,用户会学到哪些东西,学完之后预期会做出什么成果。然而,这样的介绍只是在表明:平台的产品(课程)怎么样,而不是在告诉用户,学完之后他们可以成为什么?
国内的网易云课堂的微专业介绍,就为用户描述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和学习完后的成果。
以下面的微专业python全栈课程为例,它给用户的感受就是,不仅介绍了python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还像用户传达一个信息:你学会使用python后可以做很多事情。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课程的质量不是用户关注的第一位,用户更关注的是学完之后他们可以在什么场景下表现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课程质量不重要了,只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用户心中更重要的想法。
小结
MOOC平台如今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付费模式,即使多数平台依然持续打造免费课程,但也是为各类付费的课程产品进行引流。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通过付费,平台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一点: 比起打造更好的课程服务,平台最重要的是打造更好的用户。通过为用户构建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应用场景,才能为平台带来实实在在的口碑相传,进而实现用户与平台的良性循环。
本文由 @Abraha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
-
QQ 音乐等 14 款应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被点名;腾讯、网易缺席首批游戏版号;小米印度负责人否认手机涨价 | 极客早知道
-
什么叫手机银行
-
【虎嗅晚报】华为:没有华为的5G,就像新西兰没有橄榄球;京东否认刘强东离婚传言
-
权健官网新上架千元“石墨烯内衣”; 微信7.0安卓正式版亮相
-
微软广告花样来袭,文件管理器都不放过?
-
特斯拉推出FSD订阅服务:99美元/月起
-
没有华为的命,想得华为的病
-
业界|骚扰电话太烦人?转接AI帮你回应吧
-
罗永浩即将开启第二场抖音直播,带货产品提前曝光!
-
重塑股份深耕氢能应用市场,积极拓展行业前行
-
百度知道创变之道:坚守价值供给,拥抱年轻用户
-
我为什么赞成停更“双微一抖”?
-
亚马逊苹果在中国不行了,下一个该星巴克了?
-
苹果笔记本如何插网线连接网络(配置一个c类转千兆网卡)
-
披上AI战衣的中国APP,正在让印度节节败退
-
融媒体,“区”动力!全省首个XR沉浸式虚拟演播区在汉阳启用
-
微博上线视频号计划,未来一年向创作者分成5亿
-
山东某公司服务器感染.Globeimposter-Gamma865qqz勒索病毒
-
济南公安通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涉嫌强制猥亵,无证据证明强奸
-
网易考拉加拿大鹅鉴定门:失效的鉴真机制和冲突的海淘利益链
-
五环外人群,制造下一个「嘻哈文化」?
-
华为Mate 20首发秒杀苹果,光环背后的三大绝招你知多少?
-
这类人才,大力培养!两部门布局!北大、清华等高校已行动→
-
多读书,不如读好书:程序员必读的30本书
-
同一天!抖音、微信小程序日活破2亿,头腾大战愈演愈烈
-
营销观察|推出随心飞,东航在618呼唤现金流
-
这些App别用!
-
退休倒计时!马云又悄悄干了2件事,网友:大佬,收下我的膝盖!
-
共享经济、短视频、新零售、AI:寻觅2019年新经济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