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后,那些嫌疑犯及证人,为何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进行视察时,不幸遭遇刺杀身亡。这起刺杀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引起了一场地震。尽管美国当局迅速抓获了嫌疑人,并表示这只是嫌疑犯的个人行为,但人们对于这个答案却并不买账。
(肯尼迪旧照)
那么,多年过去之后,人们有没有找出事件的真凶呢?
我们来还原案发当天的情况。
1963年11点37分,肯尼迪乘坐空军一号抵达了达拉斯。在夫人杰奎琳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肯尼迪开始了对达拉斯的巡游访问。为了展现自身的亲和力,肯尼迪选择了一辆方便进行互动的敞篷轿车。
中午12点30分左右,当肯尼迪的汽车行至美茵街转角处时,一名并不起眼的刺客走了出来,对着肯尼迪的汽车迅速开了三枪。肯尼迪颈部与头部分别中枪,倒在了夫人杰奎琳的膝盖上。之后汽车立刻开向了医院,但却并没有能够救回肯尼迪的命。
几个小时后,美国中情局对外宣称,抓住了一名叫做李·奥斯瓦尔德的枪击嫌疑犯。值得一说的是,这名犯人还是一名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奥斯瓦尔德对自己枪杀肯尼迪的行为供认不讳,他表示这只是自己的个人行为,并没有受到他人的操纵。
如果刺杀案件到此便了结,那人们肯定也不会再有更多的想法。但奇怪的是,就在奥斯瓦尔德认罪两天后,他却在被转移的过程中莫名其妙被另一个人枪杀了。
(被捕的李·奥斯瓦尔德)
枪杀他的是一名叫做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杰克被捕后称,这是为了正义,替肯尼迪报仇。之后杰克被投入了监狱,等待他的将会是漫长的铁窗生涯。
然而还没过两年,杰克·鲁比就因为癌症死在了监狱中。他在临死前宣称,自己遭到了下毒,对方的目的是要灭口。
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根据民间机构的调查,在肯尼迪遇害的三年内,枪击现场的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他们或是死于车祸,或是死于枪杀,甚至那些“自然死亡”的案件都是疑点重重。
由于疑点越来越多,民间百姓自发调查的积极性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起案件之后的几十年里,民间出现了数十种肯尼迪之死的内幕。
那么,百姓们为什么不等待官方给出结论,反而是要自发进行调查呢?
原来,早在案发后不久,美国官方就明确给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肯尼迪的死,完全是奥斯瓦尔德对社会待遇不满,这才对总统肯尼迪下手。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个人行为。
这个官方结论出自于著名的沃伦报告。沃伦报告是由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后成立的沃伦调查组,在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这份报告在经过约翰逊总统的肯定后,迅速在全世界面前进行了公布。
(林登·约翰逊)
不过,这份报告并不能让绝大部分人信服。人们对于约翰逊如此草率便盖棺定论的行为,反而产生了怀疑。
在后期的调查中,约翰逊成为了肯尼迪一案中,被怀疑最多的对象。要说理由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美国的法律,当总统在任期意外死亡后,副总统可以绕开竞选,直接继任美国总统。也就是说,肯尼迪死亡,约翰逊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约翰逊继任后,废除了肯尼迪颁布的多项法令。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废除了肯尼迪让美军从越南撤军的命令。
那么,约翰逊为什么要让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呢?
不少人推测,美国有一部分高层官员,能够在国际军火商中得到巨额分红。而一旦撤军,这份分红肯定也就荡然无存。以约翰逊为首的官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不得不将肯尼迪刺杀。
当然,这个理由也仅仅是人们的推测。毕竟如果从国际社会的层面来看的话,刚刚被肯尼迪搞垮台的越南吴廷艳集团,以及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担惊受怕的卡斯特罗,都有理由出手杀掉肯尼迪。如果说约翰逊仅仅是出于利益考虑,这实在显得有些牵强。
除了约翰逊之外,美联储也是杀死肯尼迪的重要嫌犯。因为在1963年,肯尼迪曾签署过一项法令,想将货币发行权力收回到政府的手中,彻底摆脱美联储的控制。这件事触及到了太多人利益,美联储最终出手,肯尼迪含冤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逊在继任后,也将肯尼迪的这项法令废除。
(参考资料:《肯尼迪传》)
相关文章
-
非洲战斗力最强国家,打败西方列强却被兄弟毁掉,如今仍贫困潦倒
-
为什么文莱从一个大帝国萎缩成为一个袖珍国家?
-
[图文]罗美二战中2名交战飞行员66年后握手言和相拥致敬
-
萨达姆在监狱里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否如传说那样受尽折磨
-
乌克兰拒售燃气轮机,俄造护卫舰落空,9.5亿美元转手卖给印度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
我国面积最大的地方,低调上千年,个个都是富翁
-
二战时丘吉尔著名肖像你知道谁拍的?这位“摄影界伦勃朗”还拍过更多名人
-
[图文]张学良为中东铁路与苏联开战 中苏关系趋于恶化
-
[图文]中国赴索马里海域护航舰艇编队组成曝光
-
1768年,库克船长前往南太平洋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
-
曾比驴子还迷你,为何最后成了“大洋马”,简述日本军马培育之路
-
比利时为何讲荷兰语和法语,没有比利时语?
-
瓦良格号进入地中海时,为何没有走苏伊士运河,却绕过整个非洲?
-
袁宝璟:曾家喻户晓,富比李嘉诚,为何会在14年前被“安乐死”?
-
[图文]二战期间日本学界曾用“和寇”一词代替“倭寇”
-
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战争全过程简介
-
《尚食》我有点追不下去了
-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朝鲜,结局如何?
-
法国最畏惧的两个国家,现在一个富得流油,一个强悍无比
-
55年授衔元帅,为什么不能称“解放军元帅”?
-
京西小众游赵家台村:一来一往穿梭历史五百年
-
他是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间的战神,却因刚愎自用被做成瓦罐焖鸡
-
俄罗斯航天发射基地拜科努尔,为何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
意大利为什么不将梵蒂冈、圣马力诺吞并?明明已将其“包围”
-
铁木真是如何集权的?用千户分润权力,建怯薛军驾驭朝臣
-
认识日本新天皇:学霸情圣出生在仓库里的非传统皇太子
-
1943年开战,这是希特勒原计划!为何提前4年行动?
-
百年汉阳造的“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