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人:李清照与夫婿爱在瘟疫蔓延时
在医疗卫生不及现代发达的古代,每逢天灾后就是重大疾病传播的开始,如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地区发生大水灾,来年三月就爆发疫灾。有学者依据宋代史料、医书、地方志统计,两宋约发生200多起大型传染疾病,除上述水旱灾的自然因素外,战乱频繁也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战争不仅会造成伤亡,在人口流动与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提供了疾病的形成与传播的良好条件。
虽然宋朝社会繁荣、文化与经济高度发达,但两宋共300多年,与辽、夏、金与蒙古之间发生多起战争,让宋代疫病流行次数远远多于唐代。其中,两宋之交时发生的大型瘟疫,不仅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也让李清照失去了她的丈夫赵明诚。《宋史》记载这场大疫:“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史书上寥寥几语,不过根据李清照所著的《金石录后序》,可以看出这场疫情爆发得有多突然。
《后序》里李清照不仅写下许多与丈夫相处的点滴,也细数着赵明诚将调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时,两人相别的情景,以及赵因病而亡的过程:“(建炎三年)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葬毕,余无所之。"
原来,赵明诚在赶着去就任的路上,就已经生病了,虚弱的身体当然不敌瘟疫的入侵,很快就卧病在床。李清照一得知丈夫消息立刻赶往照顾,但赵终究不敌病魔。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对恩爱的夫妻就阴阳两隔。赵明诚的离去不仅让李清照没了生活依靠,也让她失去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国家的动乱,让李清照一时茫然无所适从。
之后李清照一改过去文风,词作充满孤独无依之悲的伤痛,如《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乍看是一阙咏梅的词作,但内容却无直接对梅花的外形、香味有任何描写,也没有着墨梅花高洁品格的字句,反倒有隐含孤雁失伴的意思。整阙词在情感的抒发上从淡转浓,从“无佳思"到“情怀如水",再延伸至因笛声和雨声触景生情而泪千行,全是因丈夫不在之故。词中引用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嫁与擅于吹箫的萧史之典故,以“吹箫人去玉楼空"暗喻赵明诚已亡故。
在人类漫长的与病毒、细菌抗争历史中,其实不只中国古代的李清照写下令人为之伤感的作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于1985年写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哥伦比亚千日战争前后三十年为背景,描述男女主角历经战乱与霍乱,两人的感情就如同瘟疫般,无法触碰又充满无奈,幸结尾两人能于老年时相守。
相关文章
-
真正深藏不露的人,往往做到这三个“寡”字,做到一个,也很厉害
-
韩国国父曾流亡中国 解密韩国的独立运动
-
清朝皇室有多少爵位?亲王比贝勒高多少级?
-
《水浒传》中的神来之笔——扈三娘就是封建社会成功女性的缩影
-
周翀揭秘丨闽江口马尾海战,“亚洲第一”海军,为何半小时全军覆灭?!快来听一听
-
是怎样的情怀,让史来贺立志要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
-
雷峰塔为什么会倒了,还真和白娘子有关
-
解放军名将如云,谁能排第一?唯有彭大将军
-
秃鹫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8600万年前)
-
古代真的存在一夫多妻制吗?原来被骗了这么多年!
-
104岁老人悄然离世,翻开档案一等功就有10次,一生付出令人敬佩
-
她原本是公主,因亡国沦为宫女,美貌动人被皇帝看中册封皇后
-
杨志:做官不易,路径不对、投资强度不够等等,都会血本无归
-
揭秘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专人送达,你有了解吗?
-
乌贝拉巴巨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6500万年前)
-
解密太子孙登33岁英年早逝成孙吴政权的遗恨
-
蒋介石手下大将,曾被人骂成猪,但看他的战略眼光就知道并非如此
-
中国最核心的省份,为什么最失落?
-
王永生同志逝世
-
奇异滤齿龙:罕见的滤食性爬行动物(长有锤子状嘴巴)
-
被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的中共卧底: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一申健
-
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秦朝被楚国消灭的原因
-
《水浒传》戴宗的神奇"甲马"古代多用于祭奠
-
适量饮酒:扬酒之利,避酒之害!
-
布拉西龙:西班牙小型恐龙(长4-5米/长有突出冠饰)
-
赵姬长相复原图片:善舞容貌绝美(是秦始皇的生母)
-
四大美女千古流传,为何没有妲己?是因为妲己不够漂亮吗?
-
为何古代皇宫没有双胞胎?
-
海珠码头的枪响,民国海军总长被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