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
在古代小说中常看到把女孩儿喊为“丫头”,如《红楼梦‧第十五回》有:“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其实现在中国人还沿用这种称呼。但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呢?
古代“丫头”一词,最初并非用来代称女孩,而是专指幼童头梳丫髻的发式。如唐朝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又宋朝杨万里《入建平界》诗:“溧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古代不只是女孩儿梳双髻发式,男孩儿也都将头发编扎成两束,盘在头顶左右两侧,因形状类似兽的两只角,故称为“总角”,后来被用来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古代女孩子在束发插簪举行“笄礼”后,便将头发留长。女孩们会在头上梳起左右对称的两个发髻,这双髻就像个“丫”字形,也因此就把“丫头”代称为女孩了。如唐朝刘禹锡的《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意思是脸上有许多装饰的十三、四岁女孩儿,迎着春风姿态柔美婉约的对着人。
“丫头”不只代指女孩子。古代的婢女常常梳着丫形发髻,故婢女又被称为“丫头”,据考证早在宋朝就有这种叫法了。如宋朝王洋《弋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自注曰∶“吴楚之人谓婢子?丫头。”又《水浒传‧第四五回》:“迎儿这个丫头,已自做一路了。”另《红楼梦‧第四回》:“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
另外,婢女也可以叫“丫鬟”,因为梳双髻叫“丫头”,而髻是实心的;鬟则是把头发绾成环形中空的发髻,所以叫“丫鬟”或作“丫环”、“鸦鬟”了。如《红楼梦‧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又《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另南唐成彦雄《夕诗》:“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其实“丫头”还可以是父母对女儿,或是长者对晚辈女孩亲切的称呼。如《红楼梦‧七十一回》:“贾母∶‘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在《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吃好。”这里毛丫头的意思是小女孩,但却含有些许轻蔑称呼的意味。另外,在古代只要是未出嫁的女子,就算是老年都还可以在头上梳双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相关文章
-
德国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四点原因(屠杀600万犹太人)
-
【致哀】一位张家港老将军去了!谁可以被称为民族脊梁?看看他!
-
成吉思汗孙子蒙哥真身葬何处?目标直接华蓥山宝鼎
-
朱温真的会让自己儿媳轮流侍寝吗?他为什么这样做?
-
全国几千个姓氏,这个姓堪称第一大姓,如今人口过亿,是你的吗?
-
清军北京八倍兵力对八国联军为何会失败
-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 齐桓公攻打楚国
-
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六位帝王 解密被扒墓掘尸帝王
-
“男性女化”的朝代,是什么结局?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就是例子
-
我国历史上有1500年空白期,毫无史料记载,这期间究竟发生了啥
-
古代皇帝动辄赏黄金万两,是当面直接发吗?如果领到假钱怎么办?
-
专家在罗布泊找到惊人线索,山海经记载并非神话传说,而是真的
-
李治有多迷恋武则天 一往情深(武则天勾引在前)
-
东北土味趣译《三言二拍》11:单小帅连番搭救失足女
-
人死后嘴里为什么要含钱?古人的做法很讲究,现在还有人这样做吗
-
他是彭老总麾下的小将,当过上海市委书记,逝世后降半旗致哀
-
他19岁参军入伍,因战受伤成伤残军人,94岁临终时立下感人遗嘱
-
【边疆时空】田广林陈晓菲|辽朝南京地区的海疆、海口与港口
-
周总理对我的关怀和教导使我永远铭记难忘
-
汉服大百科: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
-
古代的十大豪宅,你去过几个?如今都还存在
-
趣闻:科举考生因名字谐音不好而丢状元
-
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何以传世百年 发扬儒家教育思想
-
考古出土汉尺,还原关公真实身高,“身长九尺”相当于现在多高?
-
冷兵器时代史上最强:府兵组成的唐代军队的武器和战术
-
【史林漫步】是真名士自风流——“四明狂客”贺知章的真性情
-
水虺是什么动物,古代传说生物(与水蛇相似/可修成应龙)
-
褚时健去世以后:一部新中国商业简史
-
劳务协作铺就幸福路--《追寻党的光辉足迹讲传人社惠民故事》系列专题片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