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因核辐射病危后,杨振宁问他:造出两弹,国家给你多少钱?
20,28,62。
如果用三个数字来概括邓先生的一生,我想应该是这三个数字。
邓先生在他短短62年的人生里,有将近28年的时间没有和亲人相见,而他一生的心血结晶,原子弹和氢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分到邓稼先头上的,只有区区20块。
他来的时候,中国没有核工业,当他走的时候,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核能大国。无双国士,邓稼先当之无愧。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名字一直都默默的在幕后,当人们开始怀念他的时候,他已经挥了挥衣袖离去,不带走半片云彩。
可是我们的怀念,仍然不能停下,因为对于他,遗忘会让每个中国人的良心感到苦楚。我们今天,再次不厌其烦地,去看看他。
“只身赴洋,穷万里而寻真理”
邓稼先像很多民国知识分子一样,出生在一个现在来讲的高知家庭。他的父亲邓以蛰辗转任职过很多高校,是中国近代美学界的一代宗师,并且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也是很多年的好朋友。
这也在命运中,冥冥将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位近代著名人物牵了一条线。同样的家世背景,同样的教育背景,竟然幻化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一个誉满天下,著作等身,长寿可盼期颐;一个却默默无闻于当时,千秋功名不显扬于当世。
杨振宁
所谓造化弄人,不尽于此。
邓稼先很聪明,这点不必我来说。1941年刚进西南联大,1948年便进入了美国的高等学府普渡大学继续攻读,后来因为成绩太好,短短两年间就修满了全部学分,26岁的时候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在一大群学生中鹤立鸡群。
美国政府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东方人,开出了常人难以拒绝的offer和优待,邓稼先的导师也对这个学生万分挽留,甚至给他写好了介绍信,好友杨振宁也劝他不要回国,这些他都婉言谢绝了。
1950年,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深藏功与名
《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意思是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在邓稼先回国仅仅八年之后,他就迅速地从当时的主流媒体,国家科研机构甚至是自己的亲人面前消失了。
从1950年回国到1958年被中央安排到核武器研究所当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和自己亲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真真的算起来只有这八年。
他对妻子说,“他要离开一段时间”,然后任凭妻子怎么问,他都不说。没有送别,没有杨柳依依,有的只是他拎着皮包,在汽车的轰鸣声中渐渐离去的背影。一段时间,就是足足28年。走的时候身强体壮,回来的时候,邓稼先什么病都有了。
邓稼先留给爱妻的,是一张他们去照相馆拍的一张全家福,和他们爱情的结晶——一双儿女。
全家福
他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工作,因为当时科技人才的缺乏,他的助手都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既要设计核武器,又要抽出时间给这些年轻人上上课,培育下一代的人才,真正是夜以继日,鞠躬尽瘁。
而这些对于邓稼先的身体的伤害,和危险的核武器试验来说,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在一次核试验失败之后,不顾在场科研人员的劝阻,邓稼先亲自去了核试验的中心地带,带着仪器和自己的双手,不时翻翻看炸裂的碎片。他是核物理学家,他知道这次对他的伤害到底有多么大,但是他选择了前进。
出来后,邓稼先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对那些焦急的科研人员说:“没事了”。他说的“没事了”,是说根据他的实地观察,确认了核材料没泄露这个基本事实,造成的污染不会对周边的人民群众产生影响。这边的“没事了”,他的身体却“有事了”。核辐射让这个中年人,渐染沉疴,仅仅七年之后,邓稼先便去世了。夫人许鹿希在事后回忆说,当拿到治疗报告的时候,她的眼泪马上就下来了,辐射剂量大的简直难以想象。
但是在那时候,他还是微笑着说:“没事了”。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6年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在邓稼先去世十年之后,在1996年,我国的核试验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然后向世界宣布:“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那个在大漠里研究了28年的老先生,那个亲赴试验场的中年人,那个年少成名的青年学者,很可惜的没有能看见这一天。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他的情怀。
“不为名不为利”
邓稼先和自己的好朋友杨振宁有一张合照。那是邓稼先去世前最后一次和这位自己的好友拍的照片,那时候,邓稼先的嘴角还依然有血迹,并且和比邓稼先大两岁的杨振宁比起来,邓稼先看起来更老。
在邓稼先病危的时候,杨振宁曾经过来看过他,为了转移老友的痛苦,杨振宁问了邓稼先一个问题“你研究两弹,国家奖励给你多少钱?”
“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这是邓稼先给出来的答案。
杨振宁愣住了,一时语塞。后来才渐渐了解到,1985年国家颁发的奖金是10000元,但是以单位的名义而不是个人的名义。分到邓稼先手上,只有二十块。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奖金,是他这位好朋友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数字。
不由得想起了邓稼先在自己六十岁的时候,说的那些英雄垂暮的话,他说自己是“强弩之末”,后来又自我解嘲说“强弩”也称不上了。一语成谶,两年后,他便去世了。
现在想来,仍然让人不胜唏嘘。
即使自己自称是“强弩之末”,但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哪怕自己身体上的疼痛永远也不会停歇,哪怕出现了医生都束手无策的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哪怕癌细胞在无时无刻蚕食着他,他依然心里关注着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的核事业,20多万字的《群论》和《建议》他在病床上一笔一划地雕琢起来,作为自己送给党和人民的最后的礼物。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对在场的科研人员叮咛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对自己的爱妻儿女尽管有愧疚,但还是说:“假如生命结束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他的妻子许鹿希也在一直理解他,她说:“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曾经一无所有的国家,如今的辉煌,是无数先辈们的自我燃烧和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铸就的。他们是鲁迅说的中国的脊梁,无论什么荣誉加在他们身上,我们都会觉得值得。
在这个看似和平实则暗流汹涌的年代,被各种消息包裹着的人们,在别有用心的聒噪下,甚至会笑邓稼先傻。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可能比邓稼先要高出很多,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邓稼先是独一无二的。
文/枕猫
相关文章
-
规律-因势而就:制度变化的秘密,人事架构才是理解制度的钥匙。
-
青年宋美龄为何会钟情于张学良?
-
张巡、许远信仰的降福总会(二)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20日
-
河源时代倾城的房子怎么样?值不值得购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罕见旧照重新上色,让战争的残酷更加真实呈现
-
韦氏族谱的溯源和延续
-
蒙茶茶词典——青砖&茯砖(一)
-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鸿门宴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刘邦赴宴请罪)
-
【史林漫步】陈济棠的“黄金时代”
-
诸葛亮怎么死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
-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别被电视剧骗了,常半夜出发,迟到还被打
-
沈玉萍|蒙元时期回回“哈只”考
-
慈禧上厕所时,为何要宫女口含温水站在一旁伺候?
-
古人去世后,家属守灵为何点三根香,点两根或四根可以吗?
-
民间故事:县令深夜回家,听到鬼差谈话,一个举动害了三条人命
-
学党史|《红色档案》领袖的致敬:人民英雄纪念碑
-
从《金瓶梅》西门庆的奴隶性看古代的蓄奴制度
-
郑板桥: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
在古代,每个商人都要经历一次下海
-
过年了,传统礼仪不能丢
-
王重阳为何要邀请欧阳锋和段智兴,到中原参加华山论剑呢?
-
对善人宽,对恶人严,对庸人亦宽亦严
-
宋仁宗多爱张贵妃 宋仁宗为何唯独偏爱张贵妃
-
清明祭初祖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
定之方中——《诗经》中的天文
-
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海外华人所创立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
我们把炎帝和黄帝称为什么 炎帝和黄帝是什么样的人
-
马云平均一秒赚多少钱:二十万左右(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