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什么时候开始“苏杭”并称齐名的
在中国各地的风土谣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应该算得上是流传最广的了。
而关于它的来历,目前研究俗语的人一般都只能举出较晚的书证。其中引用较多的是《七修类稿》和《古今小说》中的记录,但这已都是明代的东西。而在更晚期的苏南民歌《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中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
但实际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显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杭州在漫长岁月里仍是一个浅浅的海湾,西湖尚与大海相连。直到隋朝以后,海潮与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在海湾堆积,最终促成了这一地区的成陆,西湖也终于与大海隔断,形成了一个瀉湖。可见隋唐以前,杭州还默默无名。
杭州从隋大业六年(610)成为江南运河的终点,到安史之乱以后人口激增,再经由吴越钱氏的经营。钱氏治下的吴越国,不仅将杭州真正推向了江南一线城市的地位, 更避免了南唐式的悲剧,纳土归宋,以一个地方政权的悲剧命运作为句点,却为杭州在宋时期的大发展写下了开篇。
北宋时,宋仁宗称赞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苏杭两地的重要名胜不少与白居易相关,公元822年,在朝中失意的白居易请求到外地任职,担任杭州刺史,成为最早发现西湖之美的大文人。仅仅三年之后,白居易再任苏州刺史,正是在此任上开辟了七里山塘街。作为“苏杭两州主”的白居易对苏杭的名声产生了深远影响。
“霅川(今湖州)殊冷僻,茂苑(今苏州)太繁雄,惟有钱塘郡(今杭州),闲忙正适中”。尽管当时,论城市繁盛,杭不如苏,但或许正是这种”闲忙正适中”的杭州才恰好抚慰当时政治失意而倍感落魄的白居易。
白居易偏爱杭州,更明确的证据不得不提那两首《忆江南》。“最忆是杭州”与“其次忆吴宫”直白地表明了文人心迹,吴宫指的则是五代割据时期一心向佛,规避战乱的吴越钱氏,一个能写下“陌上花开缓缓归”这般诗意“便签”的特殊王室。
到了南宋,苏州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收录“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时,“苏杭”的并称已经深入人心。尽管范成大仍然追忆“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但苏州作为江南中心的地位在此时已然褪色了。当年不起眼的杭州,转而成为临安,做了百余年的南宋都城。
其实,苏杭受到如此推崇,无疑与其富庶有关。但这并不是"天上"的全部。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名郡,如常州、湖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令誉的。常州被李华推为"关外名邦",湖州甚至得到顾况"江表大郡,吴兴为一"的评价。那些地方都没有成为江南的冠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然风光有关。
相关文章
-
开国上将中,他的级别最低,却因为一个重要身份被授上将
-
川航出过几次飞机事故:1次(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
蚩尤的坐骑“食铁兽”到底是啥动物?难怪他最后会输给黄帝和炎帝
-
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
-
周恩来问此人: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答四个字,不久后华恢复工作
-
万仙阵他被接引道人带走了 千年后成佛 地位等同如来佛祖
-
中国朝代更迭多次,为何汉人的称谓从汉朝起就没变过?
-
“大陆清明都学台湾的”vs“台湾也过中秋节?”
-
宁古塔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流放的刑罚(清朝时建立)
-
哪位元帅,建国后既当过总参谋长,又当过副总理和国防部长
-
走进伏羲庙,探索华夏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庙
-
李白立冬最美诗词,只有4句,一开头就不俗,尾句更是美得醉人
-
细数金庸小说中的十大女中豪杰
-
克柔龙:白垩纪最大海生爬行动物(长10米/澳大利亚出土)
-
慈禧的儿子怎么死的 死后慈禧替儿子管理朝政
-
盗墓贼盗古墓九次一无所获,考古队移走棺椁,专家:佩服墓主人
-
北京记忆丨驾机护送周恩来先生返延安
-
1955年行政级别工资制度是如何出台的
-
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红领巾寻访新四军六师部旧址纪念馆
-
打开中美大门第一人,却因拒绝“批邓”遭排挤,在周总理逝世时大骂江青,这个安徽人让我们钦佩
-
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乡
-
孙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下,为啥没人找他报仇?你看他旁边有啥
-
狄仁杰公正无私聪明绝顶,但他却有个窝囊废儿子,曾向他磕头求饶
-
抗美援朝:志愿军6个兵团的司令员都是谁?4人来自这个省!
-
禄丰龙:亚洲出土的唯一板龙科恐龙化石(体长6米)
-
女子贴身佩戴一块玉10年,专家:你胆子可真大,你可知这玉来历!
-
一个政权从潜规则的歧途上聚敛财富,难以避免整个体制乃至全社会的腐败与沉沦
-
70年前,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三大“王牌兵团”!
-
“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和“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仅仅是神话传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