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制作线切割的三种工具痕迹特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玉制作不外乎六大类工具:砣具、线具、片具、管具、桯具和砣机。线具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即是制玉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其材质、形态,乃至操作方式都随着时代的嬗变而不断发生转变。根据工艺特征可分为软索线具、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和金属薄刃线状工具三个小类线状工具,其各所存在的时代不同、产生的工艺痕迹也各有特征。
1、软索类线状工具所使用的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类工具使用的时间漫长。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时代概念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就这个“晚期”大约就延续近3000年。我国几大文化期如红山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基本都属新石器时代历史遗存的范畴。
软性线具材质不明,似乎只要是质地坚韧柔软、可与解玉砂嵌合且经得起多次拉磨的物质,如皮条、藤条、绳索等都可以用来充当此种制玉工具。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软性线具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多用于切割或镂空的制作。使用时双手各执线绳一端,以水蘸取解玉砂朝身体方向反复拉锯(图1),以便部分解玉砂嵌入线绳之中,使软性材料转变出刚性特质,达到消耗玉料的目的。
图1
软索线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以软性线具切磨玉料时,由于通常朝身体方向施力,因此在切割面会形成方向相同、幅度由宽渐窄、并具有向心力的弧形线群(图2)。同时,因为软性线具有难以逆转方向性、加之玉质结构天然形成的疏密差异,以及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施力不均等因素,使得软性线具在使用中会产生上下起伏的波动,从而造成切割面凹凸对应与透空处曲折不平的现象(图3)。
图2
图3-1
图3-2
2、金属线具所使用的时代约在商代冶铸业日渐发展成熟起,其后一直广泛使用。金属线具按其形制可以分为两种: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和金属薄刃线状工具。
(1)金属三角棱线具作长条状,断面呈三角形。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古的实物出现,因此推测这种三角棱线具极可能是以金属制作而成。
至商代,随着冶铸业的兴起与发展,软性线具似乎已不再广泛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金属三角棱线具”。这种线具主要用来制作商代与西周时期玉器内部镂空,使用时需要安装在弓形把手之上,藉由外力的反复作用切磨玉料(图4)。
图4
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金属三角棱线因其断面呈三角形,故而所拉锯透雕出的镂空一般呈由宽渐窄、末端尖收的样态,这一特征在商周玉器的镂空处表现的极为明显(图5)。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如果商周时期的玉饰,镂空不是三角棱条状工具的痕迹,则不符合时代特征,器决定工、工决定痕(图6)。
图6
(2)金属薄刃线状工具实质为一条金属线,线体较细,以直线运动方式磨耗玉料,操作方式与金属三角棱线具基本相同,但操作更为灵活,春秋战国以后逐渐取代三角棱线成为最主要的镂空工具。金属薄刃线具则通常出现在镂空或玉剑具上镶嵌掏空的去料工序中。
金属薄刃线状工具的形状也是弓形器,但是根据所要作工的对象,分为大弓和小弓。小弓主要制作小型玉器的镂空、挖孔去料等,使用时固定在弓形把手两端,玉工手执弓具来回拉锯,单人操作(图7);大弓主要用于分料切割等较大而重的作工,往往由两人或者多人配合操作(图8)。金属薄刃线状工具自产生后一直在被长期使用,直到电动工具被广泛使用才被逐步替代(仿制除外)。
图7-1
图7-2
图8
金属薄刃线状工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质地坚硬、线体细长的金属薄刃线可以配合玉器造形需要,制作出平直方转或随体弯曲的镂空,其线条流畅利落,有时会在切割面留下平直细密的直线痕迹,由于用力难以掌控均匀一致切锯痕会呈波动状、切线痕与器面成钝角(图9)。
图9-1
图9-2
如果古代玉器镂空深处无一丝拉丝线切痕,则不符合时代特征——即使再精致的打磨,都无法让镂空的边角深处光滑无痕(图10)。
图10
古玉镂雕起止工痕特征
欣赏一组镂雕高古玉(图1):
图1-1
图1-2
图1-3
由于造型优美,镂雕高古玉往往是受追捧的一类收藏品,品种繁多、存世量大。仿品数量也自然就多。
图1组的镂雕玉佩还漂亮吗?静静地思考3分钟,然后作判断。
——
——
——
不要纠结了,其实都是仿品,而且一眼假。何以见得?镂雕工痕与古工相去甚远。
截取图1-1玉佩的局部做个剖析(图2):
图2
图中标识的A点(A1、A2、A3)起工(开始位置)不对,B点(B1、B2、B3)收工(结束位置)不对。
关于古玉的镂雕工艺前面已经有所介绍(参见《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细察工痕藏拉丝》和《(42):线雕如何辨古工拉丝或留定位孔(镂雕)》等。古玉镂雕的工艺程序是基本固定的:切磨造型、打孔定位、拉切成空;古玉每一个镂空部位都是从打孔定位开始、到拉切成空结束。上述图标的A点应该是而实际都不是开始定位孔特征,上述图标的B点应该是而实际都不是拉切结束点特征。
在这方面,偶见一玉作师傅对新仿作工的见解,可以说是实践经验的判断:
“我是做了四十几年的雕刻工的人,从脚踩的机器做到现代工具,过去每个洞与洞里面的工都是靠铁丝加解玉沙手工拉出来,所以每个洞的结束点都是尖的,现代的是用针尖状的金钢钻工具挑出来的所以洞里面的结束点是的。”
所以,对于镂雕工痕的判断可不是闭门造车想当然的噢。
真正古工镂雕的开孔定位和拉丝结束一定是工整规矩的,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璧的镂雕工艺堪称古工“教材”(图3)。
图3
此璧向内出廓,镂雕龙凤,镂空工艺高超,工整规矩,截面如峻壁峭立,边缘棱角分明,末梢尖锐犀利,呈现流畅而富有张力的弧线(图4),A点(A1A2A3)管钻定位明确清晰,B点(B1B2B3)拉丝收尾交待清楚。
图4
下面将南越王墓玉璧与图1-1玉佩的镂雕起(钻孔定位)止(拉丝收尾)的特征作一个比较,以便能够轻松判断识别真仿(图5):
图5-1
图5-2
其余图1-2、1-3玉璧的看点一样的仿工缺陷,以及型纹沁等其他方面的仿点,不再一一赘述。
高古满地一真难求,如此的“高仿”遍地都是,可不要小觑了此类仿噢……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
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二)
-
中棘龙:欧洲大型肉食恐龙(长8米/有25厘米长小棘突)
-
皇帝朱瞻基为什么让宦官读书,使明朝埋下覆灭的祸根
-
一百年前的函谷关,你见过吗?
-
历代神仙:实有其人,还是传说?
-
【仲宫·学习党史】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26日
-
就这货,波斯第一美女,还有13名男子为她自杀
-
16鞋为什么对男的如此重要
-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只是传闻(明朝时期已经去世)
-
天青石龙:蒙古小型恐龙(长80厘米/尾巴带有扇状羽毛)
-
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万贵妃
-
图兰角龙:已知最早的角龙科动物(长7米/9000万年前)
-
大型食肉恐龙:激龙 脑袋酷似鳄鱼(体长达10米)
-
党史上的今天丨湘黔铁路全线通车
-
小型偷蛋龙:河源龙 介于鸟类和恐龙之间(有鹦鹉喙状嘴)
-
孙悟空上天前,谁是前任弼马温?难怪得知真相的孙悟空气炸了!
-
大军阀张作霖给落马皇帝溥仪磕头历史档案解密
-
技艺|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
-
解放军揍越南有多狠?越军将领:换谁都守不住
-
援朝老兵口述|董成军:二百多人,一场战斗后只剩三十几个
-
中原突围,只有这两个旅保全了建制,旅长后来都是开国中将
-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的四次历险
-
玉楼春:柳三绝一语成谶,孙家急剧衰落,其实归根结底都因为他!
-
唐家璇解密“南海撞机”:美国道歉信六次易稿
-
鲁智深怎么死的?揭秘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的死因
-
侦察龙:欧洲小型肉食恐龙(长1.8米/仅出土牙齿和颚骨)
-
胡开国:“有人拉更要自己往上爬”
-
关于武汉的历史冷知识,有个特色用语,让很多外地人大跌眼镜
-
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谁会加入到中国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