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瞻基为什么让宦官读书,使明朝埋下覆灭的祸根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贤明的君主之一,与他的父亲仁宗共同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仁宣之治。明帝国也在他们父子的手中走向顶峰,很多人说物极必反,多少有些唯心主义,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英明的朱瞻基发布了很多命令,其中一条就是教授宦官学习知识,正是这一政策,让之后的明帝国蒙受巨大损失。宰相的废除是皇帝下的命令,内阁是皇帝设立的,锦衣卫是皇帝设置的,宦官同样是皇帝赋予的权力。
史料记载“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宣宗在皇宫设置了内书堂,其作用是教授宦官学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为一种制度。那么明宣宗为何要教这些宦官读书,这其中隐藏了怎样的目的?
图1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
一、宦官是唯一可以启用的力量
从朱瞻基的执政表现看,他是一位相对宽厚仁慈的君主,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仍逃不了言官的指责甚至谩骂。明宣宗也被人诟病为蛐蛐皇帝,这斗个蛐蛐虽然称不上高雅,也不应上纲上线吧。
作为一国最高领导人,有点自己的爱好也很正常。难道古代皇帝就必须按照圣贤指引的道路走,那只不过是士大夫的一厢情愿罢了。朱明王朝可并非宋朝君臣共治,从朱元璋的暴行开始就已经把士大夫得罪光了。
作为言官或者内阁成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督皇帝,由于朱瞻基的仁厚,以至于那些大臣们更加肆无忌惮。重文轻武是明朝的习惯,而不受制约的文官则会坏了大事。为了确保皇权的绝对唯一,朱瞻基决定启用要借助另一批人的力量,这就是宦官。
图2 明朝太监们所佩戴的三山帽
在朱瞻基做太子的时候,就只有宦官陪伴左右,这些宦官对他很好,并且言听计从,对于朱瞻基来讲,这些宦官就好似家人一般。面对大臣的步步紧逼,朱瞻基左右四望,眼前的就只有听话的宦官。
虽然朱瞻基很清楚启用宦官的危害,也清楚为什么太祖禁止宦官干政,但对比那些士大夫,他更相信官宦,于是朱瞻基迈出了第一步,教授宦官读书。一个学富五车的罪犯,自然比一个文盲强盗可怕得多。
一群学识渊博的宦官能造成什么危害?轻者扰乱朝纲,重者祸国殃民。不过当时的朱瞻基可能没有考虑这么多,毕竟他也不能预测未来。
图3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二、为了制衡文官力量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干掉了丞相制度,作为交换,他必须每天忙碌到深夜。因为没人帮他处理政务,权力全部集中在他一人身上。朱元璋出身平民,不怕苦不怕累,勤劳程度超越所有明代的皇帝,但他也不是超人,一国需要处理政务数量是巨大的。
所以朱元璋设置了殿阁大学士,史料记载“十一月戊午,置殿阁大学士,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这就是内阁的前身,然而朱元璋设置这些内阁大学士,只是处理政务的参谋人员,还没有之后的票拟的权力。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正式设立的内阁,朱棣他勤奋的程度显然不能跟他父亲相提并论,必须有人来帮助,但朱棣皇位来之不易,自然对内阁权力严加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皇帝的勤奋程度越来越差,权力就下放得越来越多。
宣宗上台后,更懒了,而且国家大事也实在太多,所以他再次赋予了内阁大臣票拟的权力,各地的奏折在上奏皇帝之前,内阁大臣需要在奏折上用纸条标写上意见、建议,让皇帝最后修改确定。这无疑把军国大事的一部分权力给了内阁,所以内阁成为国家的核心枢纽。
图4 明朝中央集权制
白驹过隙,随着内阁权力过大,宣宗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论什么朝代,一方势力过强必定会出问题的。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皇帝就经常被大臣废立,而他朱瞻基必须要保住老朱家的天下。所以他需要另一批人制约文官的权力。
奏折的票拟权在内阁大臣手中,批红权在皇帝手中,这些司礼监的宦官们,经过的系统的教育,肚子里也有了墨水,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帮助皇帝行使批红的权力。这一制度赋予了司礼监过大的权力,好在宣宗皇帝监管严格,才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不过到了后期,宦官开始肆意使用这些权力,皇帝则变得更加懒惰,以至于出现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的宦官。
图5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三、皇帝的精力有限,需要有人帮助
作为帝国的皇帝陛下,除了处理公务还要享受生活,这是人的私欲导致的,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享受生活,就会放弃一些行使权力的机会,就好比明武宗朱厚照,沉湎享乐,大权旁落被刘瑾钻了漏洞。
如果不是那些直言敢谏的大臣坚守原则,例如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等等,那么多国家就可能毁于一旦。宰相制度源远流长,其官职和其作用的必要性在历朝历代都有证实。北宋吸取了唐朝的教训,但也没有废除宰相,只是把宰相的权力分化,不仅设置了正副宰相,还设置了参知政事来监督宰相的权力。
北宋的东西二府分制,更是把军权、政权分开,使得大臣无法超越皇权。但宰相是必不可少的,皇帝一国首脑,大政方针需要他来拍板,而繁琐的政策规划、制定则需要大臣的帮助。朱元璋废掉了宰相,内阁则很快出现,其权力超越了宰相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是军政一把抓。
图6 明朝 御马监太监 腰牌(正面)
中央集权是必要的,而行使权力则必须有人辅佐,随着明帝国的繁荣、强盛,处理的事情则会越来越多,就算皇帝如朱元璋,也不能连续24小时不停地干活,更别说那些不想干活的皇帝了。
朱瞻基教授宦官读书,并赋予权力是有着他的考虑的,朱瞻基可是少有的精明帝王,但事已至此,权力制衡必须执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史料记载“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而朱瞻基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宦官登上政治舞台后开始肆无忌惮,因为权力的下放,让其可以轻易掌握大权,不止如此,司礼监还可以掌握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影响也是更为恶劣。
文:九鱼亭
参考文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明史.列传第七十二》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皇城根儿的游艺:畅行天下(王晖)谈老北京传统鹰猎用具
-
影响亿万青年,却只活了42岁,他刚刚获得国家致敬
-
曾统一中国北方的民族,从历史上消失,如今在此国发现400万后裔
-
新书推介|曹树基、陈支平:《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100卷
-
大白读史|古代的动物保护
-
奥匈帝国现在是哪个国家 奥匈帝国解体具体原因是什么
-
2012年,湖南青年邓锦杰为救4名落水者牺牲,被救者:关我什么事
-
为什么憎恶和尚,却尊敬道士?鲁迅这话一针见血啊,高下立判!
-
赵子龙为何成不了五虎上将 赵子龙怎么死的
-
凤凰墩果然是泰州“宝地”!这户居民家装油的罐子,竟是元代传下来的国宝……
-
亚马逊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67亿年前)
-
戴安娜死因新线索 女王丈夫被指谋杀戴妃
-
揭秘蒋介石当年是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跃向权力的高峰?
-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贬斥抗金名将结党营私(曾害死岳飞)
-
万历十五年发什么了什么事?戚继光逝世/女真族崛起(明朝的转折点
-
史上一个强大的民族,多次援助汉朝打匈奴,后来却神秘消失
-
白垩纪结节龙科:匈牙利龙 长有五对尖刺(体长4米)
-
对于曹操的威胁,孙权的态度是什么,诸葛亮之语究竟有多大作用
-
李淑一提出一个要求,毛泽东婉言拒绝了
-
英国女王血腥玛丽的故事:玛丽一世(下令烧死约300人)
-
开国内传统冷兵器展览先河:《紫电安邦—历代武备文物特展》
-
马英九称蔡当局杀马找马 不懂为何有人希望去做太监
-
抗美援朝期间,都有哪些人捐献了飞机大炮?
-
水浒传梁山108好汉排名及绰号 108好汉名单大全(值得收藏)
-
巴基龙:亚洲超巨型恐龙(长25米/仅出土4块尾椎)
-
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27日
-
王阳明巡狱被惹火:牢房成猪圈,猪吃大鱼大肉,犯人吃糠水
-
与曾业英先生商榷: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大结局)
-
子夜是指现在的几点到几点:11点到凌晨1点(以子时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