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曾是新年第一天
农历十月初一 曾是新年第一天
唐代《捣练图》(局部)
《诗经·豳风·七月》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夜晚到来之前,能够看见名为“火”的星宿从西方逐渐落下。这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农历九月就可以开始缝制过冬衣裳。农历十月初一,人们得以添衣,这就是“授衣节”,也是“寒衣节”的由来。
实际上,在汉武帝刘彻确立《太初历》之前的秦汉,一直以农历十月初一作为新年第一天。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推行的是《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这种历法直到秦朝被汉所灭后,仍旧得到推行,直到汉武帝统一历法,才确立以农历一月作为正月。
孟姜女为修长城的丈夫送寒衣
虽说“寒衣节”的习俗在当代已经式微,但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与寒衣节却紧密相关。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与书生万喜良拜堂成亲的当日,新郎被衙役绑走,充作修缮长城的苦力。自万喜良走后,孟姜女日日盼,夜夜盼,却再也没有等到丈夫的消息。
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因为担心丈夫没有御寒的冬衣,孟姜女连夜赶制了寒衣,辞别家人,踏上了千里迢迢送冬衣的路程。经过多日的风餐露宿,孟姜女终于到达长城脚下,却被告知丈夫因为无法承担过重的劳役,早已辞世。孟姜女日日夜夜于长城脚下痛哭,在她的哭声中,高大的城墙轰然倒下,露出了埋在墙里的万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决意前往长城送衣,就是源自“寒衣节”的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天,古时就有授衣、祭祀等习俗,提醒人们寒冬就要到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亲人,后来逐渐发展出了为祖先、亡故亲人烧寄过冬寒衣的祭祀习俗。
古代人为戍守边关的家人捣衣
杜甫的《捣衣》中“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的都是为戍守边关的家人捣衣。为何是捣衣呢?因为古时平民百姓只穿得起麻布,需要将其捶打柔软,穿在身上才舒适。现在这种麻布仍旧存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夏布就是这种麻布。
唐宋时期,北方生活的人们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正式生火炉御寒,民间也会有互相赠送烧火用的炭等习俗。现在我国北方的供暖时间,大致也是寒衣节前后。
在上海也有“炉节”的说法。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因为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就要吃更多的热食了。所以上海人会在这天开炉做烧饼,头一炉的烧饼用来祭祀祖先,后来的烧饼会送给亲友和邻居,有时候大家也会围炉而坐,喝茶吃饼。
农历十月拉开了冬季的序幕,这一天,古人会以新收的稻米、谷物制作吃食,祭奠祖先,谓之“荐新”。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相关文章
-
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赵高的阴谋(害怕官位不保)
-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他忍辱负重终于十年后振兴越国
-
易中天: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真神啊
-
刘洪森|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三个视角
-
190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这两件大事颠覆中国轰动世界
-
清代广东方言编著的英语教材《英语集全》
-
剑角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体长2米/会使用铁头功)
-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说法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
徐凌霄:说说民国北京的戏衣业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二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
古代有哪些“奇技淫巧”让惊叹不已呢?
-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研究(一)
-
【网信学党史】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12日
-
这座省会古城老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真材实料
-
火车是谁发明的?史蒂芬孙创造火车最早雏形(蒸汽机车)
-
【邻水邓氏节前敬老】慰问家族90岁以上老人
-
他是许世友长子,还是《闪闪红星》潘东子的原型,临终前捐款20万
-
太监为了夺权将一个傻子推上皇位谁知此人成了一代明君
-
小型杂食恐龙:铸镰龙 羽毛覆盖全身(有着极长第二指爪)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这是谁最先提出的?
-
世界公认四大伟人:斯大林/列宁/罗斯福/林肯(功绩卓越)
-
美女拿婆婆给的礼物来鉴宝,称当化妆盒用,专家:你可长点心吧!
-
满洲龙:中国出土的首批恐龙化石(埋葬于黑龙江沿岸)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9日
-
使孔子名扬天下者,是其弟子——中华儒商鼻祖子贡
-
犹太人的集中营是哪?波兰境内(奥斯维辛最恐怖)
-
山海经10大最强神兽排行榜:第二饕鬄最贪吃,毕方仅第十
-
他们穿裙子不为女装而是为了保护大腿!浅谈中国古代战士腿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