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时,为饥饿中的文公割股献食。但文公归国后封赏群臣,却偏偏忘了这个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山林。文公幡然醒悟,于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来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晋文公伤害,不愿接受文公的弥补。文公以烧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终烧死在山中。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断粮待毙之时,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介子推回答说:"我不求你日后报答,只求你关心百姓,做个清明的国君。"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在国人内应和秦国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当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经有的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草衣寒食。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知道,立即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晋文公一行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晋文公要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未能找到介子推母子遗骸及物品,后有人从半山岩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张破席子。晋文公接过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他还下令让随从人员把焚烧林的残木拾上几块,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他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厅行走,呱嗒呱嗒地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人们将最忠诚的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寒食节又称清明节的原因
晋文公焚绵山之日,正值"清明节"。晋文公十分感伤,令全国上下不得举火炊烟,并把清明节这天也称为"寒食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现在说起清明节,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寒食与踏青。清明节寒食的习俗已不为人所推崇,倒是清明时节上山踏青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清明"节除称寒食节外,还有踏青节之称。
介子推的故事生动感人,流传了两千多年。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尚品格,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一种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原平市东郊古代建的石鼓祠,大殿内塑有介子推与母亲的全身坐像,两侧墙上绘有二十四组有关介子推故事的壁画,每逢清明节成千上万的人到石鼓祠凭吊介子推。现在侯马市新建"晋文公宫"及盂县藏山"晋国城"都塑有重耳周游列国、介子推割股济君、火烧绵山等景点,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周列国》电视剧也有"火焚绵山"专辑。
介休市民营企业家,山西省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阎吉英先生,从1995年10月以来投巨资开发绵山风景区,修复了许多古建筑,重修了云峰寺西小院的介推殿,在龙脊岭兴建了9.9米高的介子推携母塑像;在哀号坡新建了到介公岭(石窟介公祠)的一千八百多级登山石阶,在巨形石窟内修建了高12米的介子推、介母及解张三尊塑像,并在石窟岩壁上精心制作介子推故事和寒食文化浮雕。石窟介公祠被游人称为"天下第一石窟祠",它铭记着介子推的高风亮节,也体现了介子寒食清明文化精髓。
两千六百多年以来,登绵山过寒食节,朝拜介子推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不绝。寒食清明节原发地介休绵山,通过十年多的开发建设,寒食及忠孝文化已成为绵山景区独特的文化遗产;石窟介公祠已成为千万人凭吊介子推,过寒食节,登岭踏青感受介子忠孝文化的旅游度假胜地。
寒食节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相关文章
-
在“12345”中心帮忙接电话,是一种什么体验?
-
抹茶粉和绿茶粉的区别,颜色不同/味道不同/功效不同
-
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前途
-
冷空气先来一波 上海今日起风降温
-
九沟寨属于我国哪个省,隶属四川省(九寨沟县5A景区)
-
年轻女流落街头身无分文,纵身一跃跳河,浑身发抖:我几天没吃了
-
泡脚桶的水可以重复用吗 最好不要(不太卫生)
-
四川校园暴力事件 如何遏制校园暴力
-
斯里兰卡在什么地方
-
财联社3月26日电,欧洲理事会采用所有结论,其中包括能源内容。
-
河北辛集市发现3例阳性感染者全市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
-
包头市2021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的通告
-
张洪泉:“聊城正能量”为什么有那么多阅读量
-
思维逐渐迪化什么梗 这梗代指脑补没有的情节
-
因果律武器:只要说一定不会发生的 几乎都会发生
-
冰箱送货工打碎30万元名家花瓶 称卖场也有责任
-
80寸幕布长和宽是多少 投影幕布选择常识
-
柿子和芒果能一起吃吗,不能一起吃(同食会造成腹泻)
-
揭秘女性疏通经络,保护好腰部五大必要性。
-
柿子是热性还是凉性 柿子不能与哪些食物同吃
-
西安一男子分得3套拆迁房又强占姐姐那套,法院:月底前搬离
-
标价1975万元,世界上唯一的幼年霸王龙化石竟然都可以网购?
-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被人冒名在微信群里讲课,打假时被秒踢
-
成雅高速车祸有人受伤被困,两辆“路过”救护车接力救援
-
【王牌决策情报&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
鳖甲怎么吃 营养价值很高烹饪方法有很多
-
九龙县海拔多少米,最高海拔4000-5000米(最低海拔1400米)
-
日照绿茶的特点,比普通绿茶更大(冲泡茶水颜色更深)
-
“小雪到,四禁忌”,今日小雪,哪4个禁忌不能碰?老祖宗话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