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唐时期西域栽培水稻疏议
(此文原载《农业考古》2005年1期)
西域归入我国版图时的三十六国
内容提要:
从文献记载来看,汉唐时期我国西域栽培水稻的地域分布大致在今:一、塔里木盆地北部的焉耆、轮台、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等地。二、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疏勒、疏附、伽师、英吉沙、岳普阿、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等县市。三、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阗、民丰等县市。有关西域栽培水稻的考古发现,仅1901年斯坦因在汉杅弥城故地喀拉墩遗址一例。1995年11—12月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尉犁县营盘墓地19号墓中发现的一把保存完好的稻草,发掘者认为是野生的。笔者认为:汉晋时,山国栽培水稻是具备条件的,营盘墓地出土的稻草完全属人工栽培的粳稻是有可能的。吐鲁番地区唐代以前并不栽培水稻,其民间食粽所用的糯米只能是取自邻近地区龟兹或焉耆所产的糯稻。唐政府规定:凡实行屯田的地区“上地五十亩,瘠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给牛一”,历年来,在西域发现了许多汉唐时期的屯田遗址和灌溉系统遗迹。种种迹象表明:西域在汉唐时期的屯垦过程中其水利事业的发展是空前的。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西域农垦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栽培水稻创造了必备的条件。唐朝政府鼓励垦区种稻、分配耕牛的政策,在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今库车)和北庭都护府驻地(今吉木萨尔)、疏勒(今喀什)、焉耆等地,肯定推行过。因为这里不仅是汉唐时期的重点屯垦区,而且是汉唐时期的水稻栽培区,现在这些地方仍然是西域水稻的主产区,这说明汉唐时期西域屯垦区内一定有水稻栽培,且具一定规模。
关键词:汉唐、西域、栽培水稻。
笔者所言的西域,是狭义上的西域。是指汉、唐王朝中央政府管辖、已纳入中国版图的西域。《汉书》以其名列传:“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1)”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官之始。
相关文章
-
宋太祖有意传位弟弟 赵匡胤为何不立太子
-
崇祯换成朱元璋能不能翻盘:可能性很大,朱元璋能力强大
-
牛不牛!全国十大将军县,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
熊兆仁同志逝世
-
开国上将许世友晚年回忆,如果他来指挥西路军,一定会打趴马家军
-
纪念专辑 | 深切缅怀刘绪贻先生
-
历史上的故宫建筑为何频发火灾?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
王近山追掉会上,家属唯一的希望落空,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心酸遗憾
-
武汉军区六位司令员,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任期最久的长达12年
-
水浒传中最神秘的美女李师师,最后离奇失踪,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
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到底是什么样?
-
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作为
-
揭秘: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的五大筑造难题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16日
-
程万军: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不是类“相”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的景象?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
-
日本刀始祖,中国刀剑巅峰之作——唐横刀
-
越南战争一等功臣杨启良,独守阵地毙敌18人,建国后到工商局工作
-
古代的佩剑方式转折点:荆轲刺秦王,秦王赢政竟然无法拔剑出鞘?
-
中国改名失败的十大城市,其中南京曾前后改过44个名字!
-
奇门遁甲是谁发明的:非个人创作(古人共同研究结果)
-
侯立虹:毛泽东是“大救星”的再认识
-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大盘点:各领域都有人才(总有你膜拜的)
-
土匪也抗日 东北凶残土匪是怎么消亡的
-
苻坚成事的最大功臣,真正做到出将入相,被誉为“功盖诸葛”
-
唐慎微与《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受人爱戴寿终正寝(治病救人参与耕作)
-
杨延昭名声如雷贯耳 杨廷昭并非杨业的第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