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婴儿死亡率高,只因有一个恶毒的贵妃吗?是缺一个钱乙
看《明史·后妃传》,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宫里要是死了个把皇子,都会怪罪到当时得宠的贵妃头上。被黑得最惨的,就是明宪宗的万贵妃了。
明宪宗早期子嗣不多,《明史·后妃传》就说,是万贵妃将那些怀孕的后宫女人给弄流产了。
柏贤妃生的皇次子朱祐极3个虚岁就早夭了,《明史·后妃传》也说是被万贵妃给害的。
可万贵妃自己生的皇长子,没满1周岁就夭折了,这又是谁害的呢?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后宫之中确实存在尔虞我诈,但是,一个妃子,哪有本事害死那么多的皇子,难道都以为皇帝是当摆设的吗?
宫里的那些小孩子,好吃好喝、有人伺候,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夭折呢?
古代皇宫里婴儿的死亡率高,除了皇帝结婚生孩子太早,近亲结婚等等因素之外,明朝太监刘若愚写的《酌中志》中,还提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一氧化碳中毒
《酌中志》记载,宫里每年四仲月(即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会在民间挑选合适的奶妈备用人选共20人。其中,生了女孩的奶妈10人、生了男孩的奶妈10人。她们被安排在专门的地方居住,统一供给吃食。
每年四仲月,选乳媪,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妳子府居住。
——《酌中志·卷十六》
等到宫里有人怀孕了,就会在这些备选奶妈中,挑选生男、生女的奶妈各1-2人,到文华殿西北临河的房子里待命。待宫里的妃子将孩子生下来了,是公主的话,就让生过男孩子的奶妈去哺乳;如果生下来的是皇子,就交给生过女孩的奶妈喂养。
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妳口,皇女则用生男妳口。
——《酌中志·卷十六》
这些出生的皇子皇女,大多和奶妈朝夕相处,和亲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天气冷的时候,奶妈们就会在房间里烧上“红箩炭”。这种炭的供暖效果是不错,但是,在烧着炭的密闭房间里待久了,难免会头晕目眩,大脑缺氧。
大人如果感觉到不舒服了,可以跑出去透透气,可是,小婴儿怎么办?估计连哭都来不及反应,就这么永远地“睡过去”了。
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皇子女婴幼何堪?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
——《酌中志·卷十六》
搁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氧化碳中毒。但是,古代那个时候,谁知道“一氧化碳”是个啥东东。只知道不能让这些金贵的皇子皇女吹风冻着,就是没人想过,他们能不能正常呼吸。
这些被选进宫的奶妈,虽然生过孩子,但也不一定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母亲。她们中有很多人,可能也是第一次生孩子,自己的孩子还没过哺乳期呢,就出来打工挣钱了。
宫里的婴儿夭折了,大多被归为是自然死亡,或者相信是命该如此,也不可能做个尸体解剖什么的,去查明真正的死因。
这倒让人联想到,唐朝武则天的女儿突然死亡的事来。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位小公主是被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亲手弄死的,为的,就是嫁祸给王皇后,她自己便可以取而代之。
但是,王皇后最后被废的原因,却是那个老掉牙的“行巫蛊之术”,并不是因为杀害小公主。
唐书只记载了这位小公主出生于永徽五年(654年),月份不知道。而武则天又于永徽五年(654年)农历十二月,生下了二儿子李贤。以此推算,这位小公主应该出生在永徽五年(654年)正月里。
那个时候,正好天气还比较寒冷,房间里烧炭取暖,也不稀奇。日本作家原百代就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房间里烧着暖烘烘的炭火,才导致这位刚出生1个月左右的小公主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的。
而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的描写,也正好印证了,古代冬天,因为房内烧炭而死亡的皇子皇女,并不在少数。
原因二:惊吓而死
《酌中志》中记载,明朝的皇宫里养了很多猫,还建有专门的“猫儿房”。这些猫可不是普通的猫,不但有名字,还有官职在身,身边还都有专人负责伺候,身份可比那些太监宫女们高贵多了,也算是他们半个主子。
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
——《酌中志·卷十六》
宫里有很多小婴儿,都因为那些吓人的猫叫声,得了惊风(中医病名,西医叫小儿惊厥)而夭折。
凡皇子女婴孩时,多有被猫叫得惊风薨夭者,有谁敢言。
——《酌中志·卷十六》
猫咪们虽然白天看着很可爱,可是,大晚上叫起来,确实挺吓人的。尤其春天的时候,一只猫在叫,就像是一个怪婴贴着窗沿在哭;如果是一群猫同时叫唤,乖乖,那即便是大人,胆子小点的,都会觉得毛骨悚然。
之前冬天上学的时候,因为起得早,外面天都还没全亮。小区里有很多野猫,在那里不停地叫唤,那种类似于婴儿啼哭的叫声此起彼伏。再加上当时路人又少,只得一咬牙一闭眼,撒开腿就冲了过去,直到猫叫声渐渐消失在身后,内心的恐惧才终于退散。
根据《明熹宗实录》中的记载,明熹宗朱由校的3子3女全都早夭,也极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惊吓。
《明熹宗实录》摘录的《两朝从信录》中内容,记载着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礼科给事中刘懋(mào),曾经替明熹宗分析过,之前 4位皇子皇女都早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得了“惊风”。
臣昨询皇子薨逝之故,原因慢惊风。
——《明熹宗实录·卷之四十四》
追其根源,刘懋认为,是宫里的太监们操练时的铳炮之声,吓着那些皇子皇女了。宫里的后妃们可能天天听习惯了,可是,原本就比较弱的婴儿们,可就不好说了。
后来到了天启六年(1626年),容妃任氏生下的皇第三子,又因为在“王恭厂大爆炸”发生时受惊,不满1周岁就早夭了。
讫至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东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皇贵妃任娘娘所居之室器物陨落,任娘娘于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所生皇第三子,于是日受惊后遂薨逝。
——《酌中志?卷二》
原因三:搞封建迷信活动
古代皇宫里,虽然有好医好药,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时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还是挺落后的。遇到一些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那时的人,就容易相信封建迷信了。
明朝尹直所写的《謇(jiǎn)斋琐缀录》中就有提到,弘治十一年(1498年),宫里有小公主患痘疮,御医都没有办法。而宫里的太监李广,竟然取了符水给小公主喝,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没有救过来。
既成后,适一小公主患痘疮,众医莫效,广饮以符水,遂殇。
——《謇(jiǎn)斋琐缀录·八》
痘疮,应该指的是天花,在明朝那个年代,痊愈的可能性本来就不高,不是所有人都像康熙皇帝那样,抵抗力那么强的。
但是,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当时在药石无效的情况下,人们普遍会相信一些封建迷信的做法,例如,这个饮符水,就真的是很害人命。
明孝宗是历史上少见的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的3个子女(2男1女),都是张皇后所生。太康公主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九月十六日去世,当时只有4周岁。
顺便插一句,《明史·公主列传》中,错误地记载明孝宗有3个女儿:太康公主、永福公主、永淳公主。
永福公主、永淳公主不是孝宗的女儿,而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姐姐,因为嘉靖皇帝登基,才将自己的姐姐封为了长公主。
除了医学知识和客观条件上的限制,古代专门从事儿科的医生也不是很多。给大人看病都不一定100%看得好,何况是给小孩子看,尤其是给话都讲不太清楚的6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病。
医生搭脉时,讲究个心平气和,小孩子,尤其是生病的小孩子,哪里会乖乖坐在那里等你慢慢搭脉。再加上,小孩子很难描述得清楚他到底哪里不舒服了、怎么个不舒服法,尤其是那些连话还说不利索的小孩子,估计连医生问的那些问题是什么意思,都没法听懂。
给幼儿看病,与给没法和人类交流的动物看病,没啥两样。古代看病,只能靠“望、闻、问、切”,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直接拉去验个血、做个CT,就什么都清楚了。
另外,小孩的体质也比较弱,大人能用的药,小孩不一定能用,总不能一律都按照“儿童减半”的剂量吧。
”的北宋名医——钱乙。
说起钱乙,不一定有人知道,但你一定听说过“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就是钱乙研制的。
钱乙的祖上,还是吴越王钱俶家的一个分支。后来这一支北迁到了郓州(今山东境内)。
《宋史》中记载,钱乙在京城一战成名的经典案例,就是医好了当时长公主女儿的病。作为感谢,长公主将他推荐进了皇宫,被授予从九品的翰林医学。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
——《宋史·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这位长公主到底是北宋哪一位公主,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发生的事。
后来,宋神宗的一个皇子(有说是仪国公,即宋神宗第9子赵佖bì)得了抽搐不停的病,御医们都束手无策,钱乙诊断过了之后,药到病除。宋神宗一高兴,就升了钱乙的官,让他当太医丞。
仪国公赵佖(bì),一直活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赵煦病逝的时候,因为没有儿子,赵佖作为宋哲宗的弟弟,又是那一辈还健在的庶子中最年长的,本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却以赵佖眼睛看不见为由,否决了他继承皇位的资格,最后即位的,是宋哲宗和赵佖的弟弟——宋徽宗赵佶。
帝崩,佖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
钱乙因为给皇子看好了病、受到皇帝嘉奖,所以名声大振,但凡宗亲、大臣家里有小孩子生病了,都要请钱乙去诊治。
钱乙的医术,是跟着他的姑父学的。钱乙3岁的时候,父亲去东海游历了,之后就没有回来过。不知道他是在海上出事了,还是本身就不想回家。那时,钱乙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孤身一人,根本没法生存。好在,他还有一个姑姑、以及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姑父。姑姑、姑父就将他给收养了。钱乙的姑父姓吕,对他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好,送他上学,还教他医术。
3岁的孩子,记忆力也不是很好,逐渐地,钱乙一直都认为,姑姑和姑父就是他的亲生父母。但是,钱乙长大了之后,姑父还是告诉了他,其实他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
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有可能还活着的时候,钱乙就下定决心,要将父亲给找回来。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钱乙30多岁的时候,还真的将他的父亲给找回来了。
钱乙去找自己的父亲,是为了完成心中的一个执念。论感情的话,他肯定是和自己的姑父,更像一对父子。
乙为方不名一师,于书无不窥,不靳靳守古法。
——《宋史·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他只把自己当成救死扶伤的医生而已。就如同以钱乙为主人公的电影《医者童心》中,钱乙说的那句话:“医者,是这世间最清白的营生。”
那些宫里的御医,也不见得就是医术不好。能进太医院,肯定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只是,那些浸润宫中多年的太医们,为了保命,都只会用一些滋补的药,而不敢对症下药。反正万一没把病人看好,最后查药方的时候,一看都是些没啥副作用的补药,也就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而如果擅自用一些特殊的药材,看好了还好说,如果出了人命,则会被人抓住错处,搞不好还会把小命给丢了。
而钱乙,则只想凭借自己的医术,将病人的病给看好。当然,技高,才能胆大。钱乙首先是对自己的医术非常有自信,才会认为自己开的方子,一定是正确的。
钱乙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他就自己给自己看病。后来他发现,这种病最终会导致全身麻木疼痛,严重起来还可能危及性命。钱乙喝着自己开的药,将病痛都逼到一侧的手脚上。最后,钱乙虽然左手、左脚蜷曲不能活动,但是,却身体健康,体格也变得强壮起来。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
——《宋史·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或许是因为钱乙半身不能自如活动,便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回到了家乡。不过,这也是钱乙所期望的吧,这样,他就可以给更多的小孩子看病了。
有人会觉得,钱乙这样,不是太亏了吗?
记得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第二部》,桃园村惨案系列中,那个为了48两银子,而害了8条人命的凶手乔泰,他的妻子余氏,原本面颊上有很大的一个毒瘤。乔泰用砍柴挣的钱,给余氏请了好几个大夫,最后终于有个大夫,去掉了余氏脸上的毒瘤,让她恢复了原本清秀的容貌。
可是,没过多久,余氏就开始吐血,最后得了重病去世。看电视的时候,就想,那个大夫或许只是用了什么药,将余氏脸上的毒瘤给强行逼回了体内,并没有从根子上,去除余氏体内的毒素。最后这些毒素发不出来,损伤了余氏的五脏六腑。
如果真的要选择,人们是会选择顶着好容貌少活几十年呢,还是宁可选择有一个丑陋的容貌,但身体健康地活到七八十岁呢?
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同吧。像钱乙,他就选择用半身偏瘫,使自己可以活得长寿一点。钱乙最后一直活到了82岁去世。
相关文章
-
揭秘: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失败
-
复兴重任在肩青年接续奋斗
-
历史:盘点中国历史上疑似穿越的三大人物,哪个你不认同?
-
上帝对宇航员的警告 宇宙中存在智力比人类更高的群体
-
唐伯虎书法真迹图片,笔画婉转流畅(衬托内心温柔)
-
开国将星仅存13颗,今年已有两位开国名将逝世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四八:贾诩如何看待刘表,八个字道出本质
-
中国学者在楼兰研究上有了发言权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惹慈禧不满?
-
治水英雄——历史上的共工到底是怎样的
-
中国古代导致人口大减的14次人口屠杀 我们生对了时候
-
龙是否真实存在?6000年古墓有新发现,刷新人类对龙的认知
-
林彪在东北打的第一战
-
梁思成简介: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启超长子)
-
剧版与电影版不相同 《唐山大地震》卫视开播
-
一日一言l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排名
-
子婴为什么能杀掉赵高:时机和对人性的了解(赵高有求于子婴)
-
后宫野史趣闻!古代后宫防出轨用此法
-
平儿为什么不怕王熙凤 王熙凤与平儿的关系如何
-
不产战马的山东,从秦汉到晚清为何老出响马贼?
-
日本被诅咒的贱民“黑暗一族”
-
哈拉巴文明消失的时间 当时人类已制作工具冶炼金属
-
成吉思汗赏了个女人给窝阔台,却想不到她后来差点葬送蒙古帝国
-
唐代竟然就有圣诞节?而且还放三天假!
-
当年许世友找他比武,30多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
揭秘金正日的家庭:金正恩和金正男关系到底怎么样
-
秦始皇后宫女人为何在史书上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