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思潮对体育的影响
尚武精神是因为战争环境的残酷而逐渐形成的,至上而下的风俗,亦称国家文化。中国历史上,尚武思潮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武帝时期和唐初达到巅峰。
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齐、赵、秦人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齐国的技击之术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汉代的尚武之风推动了北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唐代的尚武之风使唐代涌现出无数名将。
形成之初
上古时期,战争是国家大事,支撑华夏族群发展的就是远古粗犷尚武的社会风尚。因此,从夏代开始,就出现了以培养武士为主的学校,统治者为战争准备,把贵族子弟全都培养成武士。商、西周、春秋直至战国均是如此。相传在与东夷的战争中,少康之子柕发明了甲,甲的发明为战胜善战的东夷族起了重大作用。
秦人祖先是古羌人的一支,因为远离中原,被中原各国视为蛮人。但是,自孝公任用商鞅励精图治、厚积薄发,终于在春秋末年成为五霸之一,并为其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人尚武精神正是源于此,耕与战更是支撑他们经济生活与战争扩张,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华夏一体”的大一统政权。
鼎盛之时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干戈四起,战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巨大动荡,冲击了原先森严的宗法秩序,绝对的等级地位开始松动,士人有了施展才能的契机,能够实现振兴家国的远大抱负。“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简简单单一句话,勾勒出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意气飞扬,也为后世谈侠论义提供了说不尽的话头。眺望历史时空,豫让、庆忌、专诸、荆轲等豪杰侠士仗剑驰骋、厮杀纵横,演绎了一幕幕家国兴亡,荡气回肠的传奇。身系军国大事的将帅像孟尝君、信陵君也被人们传颂。春秋战国时,尚武思潮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尚武、重义、轻死之风盛行。各国统治者皆尚武之君,齐有桓公,管仲因此提出“武勇者长”的主张,将尚武精神作为国策。
汉代,整个社会的精英人才愿意从军报国建工立业,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因此有汉一代,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战功显赫,据说“汉族”之称就是来源于匈奴的赞叹。唐朝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丽,耀中华国威,创史上盛世。不过汉唐两代过于炫耀武力,重视贵族政权,尚武精神仅仅是高门子弟的追求。
泯灭之路
宋朝开始尚武之风渐衰。由于开国皇帝赵匡胤依靠“陈桥兵变”夺取了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后来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自此,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同样品级的官职,文官要比武管大一些。而且宋代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进一步削弱军人的权力。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军事制度直接导致了宋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人的战争一败再败。
相关文章
-
【红色印记】第23集:珍藏一生的党证
-
《渡江侦察记》原型人物熊兆仁逝世,今年已有3位开国将星陨落
-
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此人仅率800人突围,后成开国大将
-
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少林派是天下第一大门派,二者相比孰强孰弱?
-
周恩来与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
-
中国改名失败的十大城市,其中南京曾前后改过44个名字!
-
金箍棒一共有四届主人,难怪孙悟空是最差的一届,看看它的逆天来历
-
朱祁镇为什么杀他奶奶?威胁皇权为主(被称为女中人杰)
-
谢辰生忆郑振铎(二):他是如何提出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
-
中国古代14大神箭手 养由基凭什么夺冠
-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公历4月5日前后)
-
《跟着唐诗去旅行》:唐代诗人走过的路程远超我们想象丨导演谈
-
袁天罡是谁:玄学家、天文学家(隋末唐初人物)
-
《救荒本草》是何书?外国人竟认为它比《本草纲目》还高明!
-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
魏碑极品《张黑女》,天下孤本,未有可比肩者!
-
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何以传世百年 发扬儒家教育思想
-
光明日报国学版:人文始祖——黄帝
-
高渐离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给荆轲报仇(视死如归)
-
网友想象一千年后语文书的样子,明星网红齐聚一堂,看完哭笑不得
-
死囚死前都必吃断头饭,却又在碗里放一块生肉,原因和奈何桥有关
-
宋朝皇帝能力排名前五名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
他才是三界第一,若不是为了自由,鸿钧老祖也得低头做他小弟
-
历史解密唐朝十大酷刑
-
这位古代小国国君擅长养猪,因自大被灭国,还留下一个“怪”典故
-
唐末起义的领导人黄巢兵败下落之谜
-
《雪中悍刀行》:徐骁的生意经,顶流的商人
-
小型偷蛋龙类:雌驼龙 体长近1-2米(嘴巴像鹦鹉)
-
秦始皇为什么不灭了匈奴?多种原因(国力未恢复/匈奴领土用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