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想象一千年后语文书的样子,明星网红齐聚一堂,看完哭笑不得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权德舆
80后的语文课本当中,记忆最深的当属朱自清的《背影》,其中一句: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被很多人奉为了“伦理梗”。
什么是“伦理梗”?
就是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那言外之意是说他是你爸爸。
语文教材中,除了《背影》中的这句,还有一句文言文,记忆犹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情此景,动人心弦。
当然,要说语文课本中最火的“梗”,非“杜甫很忙”系列莫属。
“杜甫打篮球,杜甫弹吉他,杜甫喝红酒……”
要说“杜甫”为什么那么忙?还不是因为《登高》旁边的那副插图给闹的。
语文课本中的插画那么多,为何“在校人民艺术家”独独青睐这一幅?
杜甫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给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恶搞的动力。
坐在明亮的教室的这批人,集人民群众智慧,让诗圣“变化万千”,杜甫本人知道该做何感想?
从“恶搞”杜甫开始,语文课本开始有点变味了。
这不,有网友大胆想象了一下一千年以后的语文课本,看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流行作家登上课本。
比如教材中如此描述前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药不能停?”
难道在一千年后人的眼里,我们现在的人都脑子有问题?
真是匪夷所思。
又比如在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梗“潘嘎之交”。
“潘嘎之交”是什么意思呢?
说是潘叔(长江)曾奉劝嘎子不要在网上从事酒类销售,说完之后,潘叔自己开始了酒类直播带货,比喻言行不一致,或者说资历较高的长辈通过假意奉劝年轻人,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
人心叵测啊!
这个梗玩得好。
比“潘嘎之交”的深刻寓意更正能量的一个“谐音梗”要属“博君一肖”了,在网友想象的语文课本中,“博君一肖”替代了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成为了知音的代名词。
从网络流传的这组照片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人们通过教科书来观察一千年前的当今社会。
看完网友恶搞的千年以后的课本,有点哭笑不得,有人说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难道再过一千年,人们都不读圣贤,都跑去关注明星和网红了吗?
其实,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别说一千年以后了,就是现行教材、教辅中,流量明星、网红已经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重。
比如有相声演员被编入到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有学生党说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手一抖打了个全对。
再比如有网红出现在试卷中,有人认为她在中国文化输出方面公功不可没。
明星、网红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材料中,这究竟是不是好事?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先贤留给我们的典籍?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无从得知,我想换个思路,带你去看看明朝人为孩子定制的语文课本。
这本明洪武时期的看图识字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真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有牙刷,难道牙刷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吗?
还有这张民国时期老课本的图片,精彩的插画配上文字,满满的舒适感。
有网友说,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这样的课本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大师。
说实话,看完这些距离我们时间不太久远的老课本,再回头去看网友想象的一千多年后的课本,我有点笑不出来。
为啥呢?
教育是向人类传递真善美的过程,如果我们为孩子准备的课本中充满了虚伪、奸诈、以及各种各样的低级趣味,文化传承变得越来越通俗化、娱乐化,那一千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还能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要往哪里去吗?
远的不说,说点近的。
大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说文解字》,那时候只是基于兴趣随便翻翻,直到后来有人介绍说通过学习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540部首,几乎可以掌握所有汉字的精髓,而且顺便还可以打通古文阅读障碍。
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难。
在通过练习《说文解字》540部首小篆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人造字真的太烧脑了,一个字七拐八拐看起来简直不是个字,不仅写起来费劲,理解起来更费劲。
为何?
因为我们小时候上学都是通过拼音认识的汉字,而且学的简化汉字,而篆书和繁体字的字形基本一致,所以说古汉字对于我来说犹如天书一般的存在。
可为什么我要费这么大劲去舍近求远学《说文解字》呢?
因为我读不了典籍,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读懂。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篇就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掉每一位古代先贤,他们追问的大道天命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强国接班人。
看完网友想象的千年后的课本,我笑不出来,因为我目前已经陪孩子读完《论语》、《西游记》,正在吟诵《诗经》……
良心创作者、持续奉献优质好文,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分享关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此人参军没有枪,父亲砸锅卖铁给他买,后成开国上将!
-
七国之乱指的是哪七国: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吴国为首)
-
为何有人说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可能是星际大战,地球就是个战场
-
【党史动漫】第24集《把指导思想写在旗帜上》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十七:阮氏兄弟的绰号之谜
-
清廉学校|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故事
-
他是第一批入朝作战军长,不向张国焘低头,从马家军那里挖墙越狱
-
八上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洞房里新郎新娘为何要喝交杯酒
-
剧版与电影版不相同 《唐山大地震》卫视开播
-
大白读史|古代的动物保护
-
党史天天读|中共六大为何选择在莫斯科召开
-
开国上将许世友病危前说了这句话,真是谁也想不到
-
古人难道终生不剪头发?古人重视头发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含义?
-
盘点这些被永久禁止出国的国宝文物,看看你都听说过几件!
-
周恩来如何看待死亡:了却生前事超然返本真
-
万堤镇冯品毅事迹展馆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
我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面孔还原到18岁,足以让女明星们羞愧
-
金庸武侠:这些人既是武林高手,又是神医!
-
福清金辉旅游分享|龙江桥的历史知识
-
古代这两类就算杀死了人也不用偿命,看似很仁慈,其实并没多大用
-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为何连强盗都不敢打劫?强盗:简直是找死
-
芈月嬴政关系图:芈月为嬴政高祖母(芈月为嬴政奠定基础)
-
聂力回忆父亲聂荣臻:开国元帅的“潜伏”生涯
-
马英九称蔡当局杀马找马 不懂为何有人希望去做太监
-
大英雄项羽谢幕 尸体被残酷肢解
-
1972年山东出土《太公兵法》,打破了姜子牙兵法是伪作的千年传言
-
包拯的子孙后代有哪些 包拯后人下场都如何了
-
古代人下馆子吃什么?吃饭的时候有哪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