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政协|《茶馆》
(来源:三亚政协)
三亚政协
欢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政协资讯
MEIRIYISHU
MEIRIYISHU
MEIRIYISHU
MEIRIYISHU
「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它会聚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今天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故事正由此开始。老舍抓住了茶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揭示得淋漓尽致。
书籍简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2019年2月23日至3月5日,北京人艺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话剧《茶馆》。
创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1958年5月,作者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说明了《茶馆》是怎么写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人物介绍
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他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却悟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既有干事业的狂热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软弱灰心一面的特点。
《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来源:市政协办公室综合网络
编辑:王虹月
审核:周威
• end •
三亚政协
相关文章
-
宋辽澶渊之盟之谜 宋辽皇帝结义为何延续百余年
-
蒋介石蓄谋暗杀宋庆龄 只为反对宋美龄同与其的婚姻
-
古桥下悬挂着的剑,堪称古董级别的文物,为何从古自今无人去拿?
-
赵祯和曹皇后有几个孩子?没有孩子(曾经几次差点被废)
-
清朝最后一位太监自述:晚上伺候皇帝和妃子,鞋子里一定要藏这个
-
一代明君周文王 创《周易》伐纣王
-
缅怀!湘潭市民冒雪排队向毛主席铜像敬献鲜花
-
蒋介石计划水淹解放区 蒋介石的黄河战略
-
春秋战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
美国历史课本中的9幅中国版图,美国人还算有点“良心”
-
俗语“家有四样,不破也亡”,是哪四样,古人说得有道理吗?
-
非洲角鼻恐龙:轻巧龙 小腿比大腿长很多(堪称奔跑能手)
-
赵建华京胡演奏音乐会——京胡曲牌联奏《琴源》
-
李克农最愧疚的事,特务是如何在毛泽东住处放置了炸弹
-
夜读|为什么解放军军旗上标注着“八一”二字?
-
张宪的妻子是谁?他是不是岳飞的女婿还有待考证
-
古代采花贼怎么作案?别被电视骗了,其实根本不用悄悄进门
-
开国中将吴法宪,晚年被判入狱17年,出狱后,过得怎么样?
-
原子弹即将试验,罗布泊竟然发现了土匪
-
程万军:明朝辜负了历史始自两祖皇帝二化士大夫
-
作为中传统武术,太极拳除了强身健体外,究竟能不能适应实战搏斗?
-
都知道唐朝有唐刀,但你知道唐剑长什么样吗?
-
《长歌行》:一生“降”了两次的公孙恒,为何超级讨人喜欢?
-
周恩来曾跟随一代宗师学习中国功夫
-
解密康熙铲除鳌拜集团幕后推手
-
中国古代如何惩罚违法的外国人,都有哪些法典可用
-
汉服的前世今生:影响至今的中国历史服装文化
-
古代这些食物当药吃?是为了吃找理由,还是真的有治疗作用?
-
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此人仅率800人突围,后成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