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为何会被霍去病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匈奴人是天生的骑兵。
对于以在草原射猎禽兽为生的匈奴人来说,骑射就是他们的生活。
擅长骑射的他们,不但统治了蒙古草原,还控制了河西和西域,并“臣服诸羌”,占据了青海羌族所居之地,成为庞大的帝国。
然而,面对霍去病时,匈奴人却一败再败,只能无奈地感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是怎么做到的呢?
霍氏优选
若论及人口、兵力,匈奴远不能与大汉相提并论。
然而,论及骑兵数量,大汉始终无法与匈奴相提并论。
没办法,大汉要建立骑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苦心训练,而匈奴人“因草原射猎禽兽”,所有的男子天生就是骑兵。
尽管大汉休养生息几十年,通过实施马政、扩大兵源等多种方式发展骑兵,但能够深入草原的“敢战深入之士”是有限的。
因此,大汉虽大,但对匈奴作战,不能堆人,还是要走精兵路线。
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汉已经发展起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军队。
而霍去病的部队,则是优中之优。
由于汉武帝的赏识,霍去病拥有优先挑选将校士卒的权力。
所以,无论是最初800人的“轻勇骑”,还是1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霍去病精心挑选出来的。“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霍去病军的战斗力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
精心挑选的将士,加上优先配备的优良装备,霍去病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同时,霍去病军中又汇集了一批投降汉朝的匈奴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路,又能帮助汉军因粮于敌,以战养战,使之能轻装“绝大漠”。
可以说,霍去病的军队,是大汉集全国之力所磨砺出的利剑,如果指挥得当,他们是能够给匈奴致命打击的。
让匈奴蛋疼的攻击时间
霍去病攻匈奴的时机,则令匈奴人十分蛋疼。
匈奴人的战斗力,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匈奴人的战力巅峰,是在秋季。
夏秋季节,草原水草繁盛,无论是狩猎取食还是马儿吃草都十分方便,因此,到了秋季,马养肥了,“秋高马肥”,匈奴人在这个季节的战斗力十分强大。
而到了冬季,草原天寒地冻,水冻草枯,人、马的生存条件都很艰难。每过一次冬,牛马都要大批死亡,匈奴各部都如同换一次皮。
春季和初夏时,情况略好,雪水解冻,饮水狩猎情况稍好,但草未生长起来,马未养壮,受制于自然条件,匈奴人难以将大量军队集结于一地,大范围运动。
相比之下,汉军受到季节的约束则略小一些。
汉军生产了大量的马饲料,马匹食用马饲料,可以不必完全“靠天吃饭”。
因此,春季时,汉军骑兵的战斗力不受影响,而匈奴人的战力未复,是双方战力最为“不公平”的时候。
所以,霍去病进攻时,汉军往往能长驱直入,迅速、猛烈地攻击对手,而匈奴人则往往难以集结大军,“以主力对主力”,进行“公平决战”。
“我能打你,而你不方便还手”,霍去病天然拥有一定的优势。
直击要害:被瓦解的战争潜力和统治基础
然而,匈奴人口虽不少,征服的部族更不少。
以霍去病的几万骑兵,如果一个一个打,最多只能起到骚扰作用,很难直接改变全局。
要给与匈奴人真正的打击,就要精准选择打击目标,瓦解敌人的战争潜力和统治基础。
霍去病选择的目标,是“稳、准、狠”的。
匈奴的统治区域,既有匈奴本部人马,也有被奴役、征服的部族。
尽管各被征服的部族、属国,接受匈奴的征发,但他们与匈奴的矛盾也很深,彼此关系微妙。
即便是在匈奴本部,匈奴单于与下属小王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无差别进攻,霍去病这几万人是很难改变大局的。
因此,霍去病采取了“舍服知成而止”的策略:重点打击主要敌人,而积极争取胁从分子。
第一次河西之战时,霍去病过邀濮部落的牧地,下令不许进攻。而在扫荡匈奴的5个小部落王国时,又宣传政策:拒战者诛之,归附者赦之,积极争取,始终以休屠王、浑邪王所部为主要打击目标。
在休屠王、浑邪王连遭重挫,引发单于震怒时,霍去病前往受降。
在受降时,情况复杂,面对复杂局势,霍去病立即率领精锐骑兵突入匈奴军中,将浑邪王纳入自己的监护之下,纵兵斩杀8000多力战欲逃之人,稳定局势,护送浑邪王及4万多匈奴降众东渡黄河。
霍去病把打击目标始终放在一小部分顽敌之上,因此,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战斗,因此,数万精骑的纵横驰骋,能够给敌人带来摧毁性打击,摧毁敌人的战争潜力,动摇敌人的统治基础。
由于霍去病的打击目标精准,政治手段与武力手段相结合,因此,汉军几次出击,摧毁了匈奴人在河西的统治,给汉匈形势带来了决定性的变化。
勇气
匈奴毕竟是草原霸主,其武力是强盛的。
尽管汉军精心选择了打击时间、打击对象,但要在战场上击败匈奴人,仍然十分费劲。
尽管霍去病的军队是精心挑选的勇士,又优先配备了最好的装备,但在交战中,仍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一次河西之战,“师率减什七”,万余精骑,只有3000余人凯旋。
第二次河西之战,汉军斩杀匈奴30200人,但汉骑也“大率减什三”。
客场作战,如果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承受如此大伤亡,要想进退自如、完成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霍去病本人的英雄气概,则是这支汉军能如此神勇的关键。
身为主帅,霍去病“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身先士卒地投入战斗。
汉家精骑本就是一群狼,在霍去病这种头狼的带动下,自然激发起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任务!
两千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匈奴、大汉王朝,都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然而,“匈奴而灭,何以家为”的英雄主义,依然激励着所有的中国人!
相关文章
-
为何“统一天下”的是始皇帝,而非西周甚至夏朝?
-
明代除了魏忠贤,还有哪些宦官专政?
-
古代“春运”什么样?
-
唐代“恶钱”:政府部分认可的假币,为什么又要严厉打击?
-
子夜是指现在的几点到几点:11点到凌晨1点(以子时为首)
-
【百年党史】9月9日
-
有奖 |古代五大黑科技,是有人穿越了?
-
蒙恬不死打得过项羽么:打不过(项羽力能抗鼎)
-
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妻妾超过30就不再待寝,声称合理利用资源
-
67年前,浙江姑娘何招娣,捡到价值千万瓷器上交国家,现在怎样了
-
揭秘:高岗为什么复职后又被撤职?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六:贾诩仅寥寥数语,为何能了却曹操的心事
-
周恩来为少数民族的解放和发展呕心沥血
-
元好问:自鉴于历史的、风尘满面的镜子
-
图里亚龙:超巨型食草恐龙(长30米/欧洲最大的恐龙)
-
历史上的熹妃是谁?熹妃的身世和遭遇有哪些
-
历史上有九个大一统朝代,为何没有一个朝代真正突破300年大关?
-
古代手握重兵率军戍边的边将,为什么在宋朝以后就很少起兵造反的?
-
奇门遁甲是谁发明的:非个人创作(古人共同研究结果)
-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
水浒传中最神秘的美女李师师,最后离奇失踪,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
为何韩国人贴春联是白纸黑字?
-
关羽失荆州:蜀国关羽荆州出兵是千古之迷
-
大型鱼龙恐龙:真鼻龙 上颌像剑一样长(形似现代剑鱼)
-
禽龙类植食恐龙:原赖式龙 头部占身体六分之一(长达1米)
-
都说山东贡献大,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有三个都是由华北贡献的
-
趣闻:古代中国人跪着吃饭是为避免走光?
-
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米 马拉松的由来
-
腱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13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