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名人资料 > \

[图文]毛主席专职摄影:国庆第一胶卷要从天安门往下扔

[图文]毛主席专职摄影:国庆第一胶卷要从天安门往下扔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金水桥席地而坐与群众共观焰火

已近耄耋之年的著名摄影家钱嗣杰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七年,作为领袖的专职摄影记者,他拍摄了大量极具价值的作品,"毛主席畅游长江"、"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等。有一幅作品的内容别具一格,它真实记录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金水桥席地而坐与群众欣赏焰火的动人场面。

 

国庆第一胶卷从天安门城楼上扔下

1966年国庆节,钱嗣杰从上午开始就紧随毛主席。无论是在栏杆前的检阅,还是在大厅里和民主人士握手寒暄,领袖的举手投足都一一摄入镜头。拍毛主席在城楼上挥手的正面照有一定难度,栏杆前可供记者回旋的余地很小,相机一举,镜头和领导人近在咫尺,拍出的效果很容易失真。钱嗣杰不得不仰着身子,尽量拉开距离,姿势很难拿,也很危险。怕掉下城墙,一只脚的脚尖还要死死钩住下面的一根管子。每当这时,毛主席和周总理总要关切地提醒记者小心,有几次周总理甚至亲自上前紧紧拉住了记者的衣角,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拍好国庆照片外,钱嗣杰还有一个"秘密"工作要做-;-;及时"扔"出照片。按规定,新华社上午就要收到记者拍摄的"国庆第一卷",并赶在中午前抢发出去。上午10时20分左右,国庆第一胶卷须送出天安门。钱嗣杰身处严密"封闭"的天安门城楼上,照片怎样发出去呢?方式很有趣,扔到城墙下即可。隆重的庆祝仪式,沸腾的游行人群,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安门广场,可谁曾注意到,站在城楼上的钱嗣杰正把胶卷用黑口袋包好,向城下扔去。扔点一般选在天安门城楼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城下早有人焦急等候,送卷的汽车停在石碑胡同待发,司机拿到胶卷后以最快的车速赶回新华社。中午,盛大恢宏的国庆新闻照片准时发往世界各地。

 

毛主席不让搬椅子

 

摄影师被群众"喝令"蹲下

 

1966年10月1日晚上9时左右,天安门广场上空绽放出朵朵绚丽焰花,广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虽然参加了一天的活动,毛主席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凭栏远眺,人群中"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老人家情绪极佳,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转身离开了城楼向电梯间走去。钱嗣杰和警卫战士很纳闷,赶忙跟在后面。毛主席到城楼上参加活动,很少坐电梯,经常背着手走楼梯。这一次老人家乘坐电梯下楼,看来心情挺急迫。电梯稳稳降到地面,毛主席健步穿过中间的城门,向金水桥桥头走去。

 

广场上的群众看到伟大领袖正向自己走来,个个心潮澎湃,欢声雷动。来到桥头,老人家停住脚步,远方多彩缤纷的礼花映红了伟人慈祥的面容,高大的身躯显得更加伟岸。领袖与群众离得那么近,彼此看得那么真切,中间没布防,没有警卫,没有隔阂。毛主席非常兴奋,向群众频频点头,既好像和大家打招呼,又像在示意人们安静下来观看焰火。老人家率先垂范微笑着坐在地上,双腿就势一盘,亲民形象跃然而出。这个时候,周总理也从天安门城楼上快步跟了下来,见毛主席席地而坐,也高兴地坐在桥头,两位伟人完全融于人民群众欢乐的海洋里。

 

北京的秋天夜冷风寒,警卫员担心毛主席受凉,掉头往回跑,想去搬把椅子。毛主席立即摆手制止。一直未离左右的钱嗣杰正好站在两位领导人的对面,身后的群众已经向他高喊:"那位同志快坐下来,快坐下来。"钱嗣杰意识到自己挡住了大家的视线,可不能马上坐下,职业敏感告诉他,这"突发"的一切太感人了,太难得了,两位领导人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然,完全是领袖和人民心相连,意相连的真情流露,其效果不是摆拍、作秀所能达到的,一定要记录下这千载难逢的瞬间。他迅速调整焦距,按动快门,一张珍贵的摄影作品诞生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兴致很高,一边交谈一边欣赏礼花,幸福而动人的情景持续了20多分钟。这是毛主席在多次国庆活动中惟一次走下城楼,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钱嗣杰为后人留下了空前绝后的经典一刻。

[图文]毛主席专职摄影:国庆第一胶卷要从天安门往下扔

 

做专职记者有"阴影"与毛主席聊天彻底放松

其实,钱嗣杰抓拍的本领也不是与生俱来,他至今记得第一次为毛主席拍照时露的"怯"。1950年,钱嗣杰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去北京饭店采访外事活动。初次担纲,钱嗣杰既紧张又兴奋。毛主席来了,那是钱嗣杰生平第一次见到伟人的容貌,忘情得直鼓掌。毛主席并没有注意这个毛头小伙,很快走了过去。一旁的老记者低声问道:刚才主席情绪很好,你拍了吗?这一问,钱嗣杰才想起肩负的重任,脑袋里"嗡"的一声,懊悔得无地自容。十多年后,当上级调他去毛主席身边工作时,心里总有点"阴影",生怕出现闪失。那个年代,领导人接见外宾一般不做摆拍,他们的一举一动很难预判。有一次,毛主席参加外事活动,钱嗣杰率先抢好了位置,可双方握手时脸部都转向了另一侧,钱嗣杰举着相机干着急。好在会谈完,毛主席送客时表情依然愉悦,钱嗣杰赶紧补拍,算是过了关。

 

1964年,钱嗣杰跟随周总理出访非洲十余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7月的一天,正在刚果采访的钱嗣杰突然接到北京来电,命他一周内回国。急匆匆赶回新华社,吴冷西社长亲自找他谈话,并交待任务,这时候他才明白组织上派自己给毛主席当专职摄影记者,事后也才知道,调查人员已对他本人和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以至于老家的乡亲们都猜疑忠厚的小钱犯了错误。

 

过了调查关,还要通过毛主席的"面试"。钱嗣杰是由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领着去见毛主席的。正值夏季,一路上钱嗣杰紧张得汗湿衣衫。毛主席心知肚明,握着他的手唠家常为他放松。"你姓什么呀?""我姓钱""你有钱,我可是无产阶级,以后我们要一起工作了。"风趣的谈话让钱嗣杰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说话和动作也自然了。毛主席问起非洲情况,回答起来也是头头是道。"面试"后没多久,上级就通知钱嗣杰搬进中南海办公,看来毛主席对这个人选很满意。

在领袖身边工作是辛苦的,也是愉快的。196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45周年的日子,在武汉东湖,毛主席心情格外舒畅,主动对工作人员说:"咱们不拍全体合影了,我和每个人都照一张,好不好?"在场的人高兴极了,等一一拍完,主席惦记着钱嗣杰:"谁给小钱照一张?"卫士长曲琪玉自告奋勇接过相机,钱嗣杰为他调好焦距,跑到毛主席身边。曲琪玉拍完第一张,钱嗣杰担心效果不佳,就请卫士长再按一张,一向公平的毛主席听到了立即扭头问道:"人家都拍一张,你怎么拍两张?"问得钱嗣杰真不知该怎样回答。

 

躲过克什米尔号一劫站在油桶上拍周总理

 

采访中,记者提起了万隆会议,没想到触及了钱老悲伤的往事,他连连摇头叹息:损失太大,太大了。克什米尔号飞机上牺牲的几位记者都是人才,年轻的文字记者李平为人热情,和钱嗣杰最要好,前往万隆之前,曾承诺帮钱嗣杰写照片说明……文字记者沈剑图最擅长写英文稿,又快又好,可惜他们都魂归大海。

 

钱嗣杰是临时奉命弃机登船赶赴印尼的,在海上整整颠簸了七天七夜,虽幸运地躲过一劫,可也差点被累坏。万隆会议期间,钱嗣杰整整五天五夜没合眼。白天拍照,晚上冲洗,印尼空气潮湿,胶卷要电扇吹一宿才干,到了天亮,赶紧去邮局寄出,接着又直奔会场。周总理一见到钱嗣杰等记者,就关心地询问他们的身体。面对总理熬红的双眼,记者们更为感动,快六十岁的人了一天歇不了两个小时!总理更辛苦。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能遇上周总理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在记者眼中,周总理不是高官,倒像个慈爱的长者,没有架子,没有矫情。无论什么活动,只要一结束,周总理周围肯定围满了记者,问新闻稿怎么写?照片怎么发?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钱嗣杰又领受了新华社驻联合国记者的重任。中国代表团临行前,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成员,走到钱嗣杰面前时,总理特意叮嘱了三句话:小钱,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要把照片拍好。事后大家都好奇地问钱嗣杰:"总理为何对你格外关照?"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钱嗣杰始终牢记总理的嘱托,努力工作,把中国代表团的卓然风采完美地展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40年的记者生涯让钱嗣杰跑遍了世界各个角落,镜头所及无所不包。1988年离休后,还当选为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副书记,2005年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去年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上被授予了"突出贡献摄影家"的光荣称号,年近八十的人了,仍在为了摄影事业快乐地忙碌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