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窥视补课,教育需要静养

  

  教育,一种财富,智慧的积累。它不像流行的假睫毛、假牙、假肢一样,却像一种内服药一样,使很多的人相信它的效果。为此,就有了成绩好、分数高、上好学校、有好工作、有好收入、有个对象等,一切都是教育带来的正效益似乎已经麻醉了。它和学习相关,和分数捆绑,和短效结交,成了一个指挥棒。于是,承担重要责任的学校就脱不了干系,作为主要责任的家庭就紧张忧虑,作为导向责任的社会就舆论成了旗帜。在这个背后,有一个隐藏的短缺,补课,使人相信它的效益,甚至快感。
  
  补课,能补什么?作为一项简单的了解吧。
  
  有种补课的理由是假期小孩没人带,送到一个机构监管一下,出于这种想法的家长想必是买个安全,很难想象出会不会检测学习了什么,孩子懂得了什么,更少关注孩子人际交往的关系。
  
  另类补课,小孩学习成绩的确是不好,知识脱节很厉害,补课是补习在本该年龄段没有学好的知识技能。经过的磨练,是否能真的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真正梳理了问题也是无法检验。
  
  较真补课,小孩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还是要学习,学什么呢?学将要学习的内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补课,让孩子有了领先别人一步的成就感,沾沾自喜,与揠苗助长有点关系。要是小孩接受能力强,无疑是件好事,兴趣会激发。要是不能接受,那就意味着下次小孩还要课堂听学校的再授一遍课,重复一下看效应。
  
  效益补课。正因为有了上面的种种理由或需要,就有了效益补课。为了这个补课,教育规章把它和学校的师德考评挂钩,杜绝和抵制有偿家教。标签式的发文,打了谁的脸,抹了谁的黑。既然知识的传递需要师者,那么有何过错呢?过错在哪里啊?过错就在教育的本位上。
  
  教育,一种是的学习,一种是书本的学习。前者正是夫子倡导的儒家教育学习理念,后者是朱子发扬的儒家教育学习观念。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人一生的教育需要。对于一个幼小的生命,始终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顿悟,智慧的启发。忽视的熏陶和引领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孩子与家长对立,与老师对立,种种厌学的情绪背后总是患了强迫症。为了成绩,分数,家长会失望,老师会叹息,难教,很难教好。师者,也会感到压力,如果没有成绩如何向社会交代。关注教育,家长会感到压力,如果没有成绩孩子如何在以后的社会上立足,如何竞争。可惜,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不会想分数会决定自己将来怎样。对孩子,将来是什么,上幼儿园就是幻想心中的英雄式的人物,渴望一种安全和需要,崇拜一种精神。再大一点,孩子会在家长和老师,也就是被称为“大人”的人的心中看到、听到、感受到能比较的、自尊的萌发开始了,也开始怀疑了,至于未来是什么样子很少去描绘。远一点,初中高中才叫理想、努力、奋斗,这时候产生的叛逆、或顺应,都在证明一个问题,和时间争一争,赶一赶,需要补课,是因为太差劲了。补课还连带了兴趣,各种兴趣提高班都在强化师资,吸收接纳孩子,教育能不效应吗?只要有人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就可以了。而这个人,不是孩子,而是被定格了。
  
  教育一旦被定格,还能挣脱吗?教育始终在挣扎,补课从地上到了地下,它已经和良心无关了,只和时间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的呐喊是时代的强音,转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还是相信分数,成绩。补课只是完成了一个结果对另一个结果的接力,方向在哪里,那是很遥远的事情。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可是教育走得太慢了。如果教育能改善,还是看一看夫子的思想,生活本位,感受学习,再结合朱子的继承和发扬,源头活水是一种境界。
  
  补课,换个名词,变成学习。罗列学习要学什么,那就复杂多了。知识是传授,传递交接,但有一点智慧是吸收、批判。补课,并不能解放自由,心灵的自由。现代的教育与私塾先生的教育是天壤之别,高楼之高,大师之大的辨证的启示,还不是印证了民族的灵魂捍卫。
  
  任何伟大的教育,都是一项创造,一种产婆术,不是知识的断层的接力。为此,它需要静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