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伤逝》之子君与涓生的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为题材的小说。但它所表达的内涵绝不仅仅是爱情,它依然把矛头指向了腐朽而僵化的封建主义,两位主人公所表达出来的挣扎与彷徨,绝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渴望,更有一种对社会解放的呼唤。所以我便以主人公的爱情观为切入点,谈谈我对《伤逝》的理解。
  
  ——涓生期望朦胧的爱
  
  相思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让人们无比痛苦,人们却还要由衷地去赞美它。子君与涓生之间的一条线便是相思,一种可望而不得及的想象。这条线让他们若即若离,有点期待,又有点烦躁,以至于涓生的梦中都是子君倩丽的身影。拖沓的脚步声,撩人的体香……
  
  日夜把她惦念,漫漫长夜,心绪不宁。以至于书翻了十来页却不知书云何物,此时他们之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彼此眼中的对方都罩着一圈光环,没有任何瑕疵。此时,他们的思想竟也形成了一种沟通的假象,一切都像雾中花,水中月。殊不知这花和月是一碰就会碎的呀!殊不知他们的交谈只是理想化背景下的梦呓!他们天真,他们优质,他们幻想着离开社会解放来单独完成个性解放,以至于连涓生的求婚也脱离了广大的社会相识,成为了某场电影中某一个矫情的环节。朦胧的爱总是会太过于理想化,它的粗略大概化是抵不过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这无疑为他们的爱情的刘灿埋下了伏笔!涓生爱的完全是想象中的已经美化了的子君,这样的子君知书达理,勇敢坚毅,勇于追求自己的,殊不知子君的勇气是来源于对他的爱,他的赞啊!一个在传统的封建礼教浸润下成长起来的新,没有理由也没有可能不带有一点儿的封建思想意识。子君的内心是非常希望可以依赖涓生,在家里好好地相夫教子,他们结合的方式是新颖的,但他们相处生活的方式却是传统的,这便是涓生所万万想不到的。
  
  ——子君渴望飞蛾扑火式的爱情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时代强音从子君口中毅然决然地迸出,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一句震动了涓生灵魂的话猛然让涓生发出了“中国女性,竟也要发出辉煌的曙”的想法来。子君的不顾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涓生的冲动之情。这直接导致了他们迈入了错误的婚姻的殿堂。子君应是自诩自己已是万分了解涓生了吧,她自信涓生是她的终身伴侣,因而不顾一切,冲破了胞叔的阻挠,来完成她德涅槃重生。殊不知涓生承受不住她如此炽烈的爱火啊!在前半场中,她一直充当着的是一个温文尔雅,恬静柔美的小角色。她的默默对视,微微点头,都给了一个莫大的满足感,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丑恶,自己的内心究竟是否为涓生所了解。如飞鹅一般,看到一丝火光,便昏昏然,茫茫然,扑向其中。她渴望涓生能带他走出那个令她厌恶,令她窒息的家庭,却万万想不到,涓生带她走进的却是另一个同样令她厌恶,令她窒息的家庭。婚后涓生的冷漠令她无所适从,她只能每天努力地做饭,喂鸡,但这样的做法无疑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隔阂。以至于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子君没有想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仅仅依附爱情的本身,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经营下去的啊!
  
  后来,涓生渐渐地读遍了她德身体,她的灵魂,解开了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确实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可想而知,他们几乎是在自己一厢情愿的基础上建立婚姻,一旦横贯在他们中间的遮羞布掉下,婚姻也就随之土崩瓦解。飞蛾扑火式的爱情最终在子君的死中落下了帷幕,以悲剧而结局。
  
  他们的悲剧集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并未成熟,封建势力依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他们的一厢情愿,脱离现实的抗争终究是软弱无力的。没有社会解放这个大前提,任何的个人幸福都是无从谈起的。但也不能否认,这时人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挣脱意识,他们不懈追求自己的幸福,总是社会和历史的一大曙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