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孤寂

  

  一大清早,刘奶奶就来到小区门口的小店门前,像往常一样店主见刘奶奶来了,马上就搬出椅子请老人坐下。店主是一位热和善的中年妇女,每每见到老人小孩来玩耍总是热情地招呼。跟刘奶奶寒喧了几句,见有顾客要买东西店主就赶紧忙生意去了,剩下刘奶奶孤零零一个人端坐在椅子上。老人家坐在那里时而定定地盯着某东西一动不动,眼神空洞而落寞;时而抬起头张望着马路上穿梭的车辆、过往的行人,偶尔也能看到个把熟人,这时她总是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立马她像小孩见到久别的亲人那样从椅子上腾地站起来,热情地跑上前去打招呼拉家常。有时运气好时也能碰到以往知根知底的老姐妹,那她就马上牵着她的手来到店门口,再拿一把椅子坐下俩从长谈,聊过去的人和事,年轻时美好时光,回忆过往的酸甜苦辣,当然忘不了谈各自家庭子女。每每谈及有出息的子女她们兴奋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长谈过后老人家就依依作别。末了,又剩下刘奶奶一个人孤寂地坐在门前,看过往的车流人海,回味着那曾经的欢乐时光。
  
  刘奶奶是一位面慈心善性格温和的老人,现虽已有七十多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老人家一生养育了三个子女,老大是个儿子,下面两个女儿。因老伴去世得早,她年轻时在农村干活,拼死累活地将三个子女拉扯成人,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好在几个孩子也都听话争气,都有了不错的归宿,对老人也都非常孝顺。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上班,因不满足于原来的生存状况,自己求上进,刻苦钻研,考研后又考博,博士后毕业后在北京的一科研机关工作,媳妇则在北京的一电视台工作。儿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工资福利待遇高,在北京有宽敞的住房。儿子媳妇也非常孝顺,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前年就将老人接到北京的家中生活,想将老人留在身边颐养天年,好好地尽一份孝心。可在北京勉强住了半年后老人还是坚决要回老家,不是他们殆慢了老人,也不是生活饮食上不习惯,只是老人那里生活很觉孤寂。原来,儿子儿媳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是早出晚归,累了一天的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老人嘘寒问暖,交流谈心。

有时甚至一出差就是几个星期,老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老人是倍觉孤寂。当然,趁着节假日,他们也尽可能抽出时间陪老人出去走走,让老人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让老人开心。但大多时候老人要一个人打发百无聊赖的孤寂时光。虽然,一个小区邻里左右也有不少老人,他们对刘奶奶也很友善,平日里出门,或去小区健身活动场所,或上街买菜都要叫上老人家一块。刘奶奶当然乐于跟老人们一块消遣交流,可问题是刘奶奶是个目不识丁的南方人,说一口地道的家乡土话,根本无法与这些北方的老人沟通。有时为了说明白一件事情他们是比划了半天也没搞明白,弄得双方急得不行不知咋办才好,有时甚至闹了许多。

时间久了,刘奶奶无形中就跟老人们产生了隔阂,心里暗暗地滋生出一种自卑的情绪,到后来就与老人们慢慢疏远了,又离群索居,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望着防盗窗外那一方灰蒙蒙的天仿佛是坐牢般,感觉是度日如年。为了不让儿子媳妇,刘奶奶在北京熬过了半年后就坚决要回老家住。看到日渐憔悴,知道老人家过得并不开心,儿子只得让母亲回去。考虑到老母年事已高,一个人住自然放心不下,于是儿子就请妹妹带老母同住。因为按农村习俗养儿防老,儿子养老天经地义,父母一般不在女儿家长住的。考虑到一方面无法对老人尽孝心怀愧疚,一方面也希望两个妹妹代自己尽心尽力地侍奉老母,于是在两个妹妹在县城买房时每人各给了八万元钱,以弥补自己内心的某些缺憾。另外过时过节也给老人可观的生活费、养老费,以便老人在急需时不会为难。平日里一个星期打一个电话给老人,一是报平安一是及时了解老人的近况。
  
  好在,刘奶奶两个女儿的家境也都相当不错,他们对老人也很孝顺,老人在这里呆着也很安心。只是平日里女儿女婿都是上班,工作也很繁忙,跟老人交流的日间也不太多,下班吃过晚饭后他们又好点麻将,所以大多时间也还是老人一个人在家,孤寂在所难免。
  
  所幸在小区居住的老人不少,刘奶奶总是与老人们相约谈心、交流。
  
  吃过晚饭后,刘奶奶也总是早早地来到了小区的店门口。在天气好的日子里,陆陆续续也有许多老人前来闲坐,老人们天南海北地拉着家常,说着道听途说的奇闻轨事,在欢声语中老人们间相互偎依打发了一人又一个孤寂的长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