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神论

  

  作者:何鹏荣
  
  第一篇:“神”是什么?
  
  世间是否真的有“神”?
  
  古往今来,改朝换代,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市,乡间山沟。无论是从学的、从政的、从教的、从工得、从农的、从商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人敬仰的“神”的存在。西方敬仰耶稣,东方敬仰天帝,南方敬仰释迦,北方敬仰清真。各地都有各地“神”,各族都有各族的“神”,个人都有个人的“神”。人们都对这些“神”摸顶崇拜。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中,我们知道世间根本没有“神”,但为什么信“神”者比比皆是?
  
  “神”是什么?
  
  “神”是过来人,是曾经的“先知”,和“学者”。
  
  “神”是我们身边那些我们大众所推崇的、敬仰的人的精神化身。他们给付了我们一种精神寄托。我们也把这种精神寄托叫信仰。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精神寄托和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道德底线和精神追求的。在现在社会里,特别是年轻人,都整天感到无聊、没意思、没精神、郁闷等等,过着行尸走肉般的。这些都是没有信仰的一种表现。他们没有精神追求,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想着的是痛苦的责任、恐怖的死亡、忧伤的疾病、苍白的工作和无聊的生活,想着的是不劳而获和生活的享受。
  
  “神”就变成了人们追求效仿,学习的对象。
  
  “神”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寄托。
  
  “神”就成了我们的信仰。
  
  第二篇:“神”是怎么产生的?
  
  经过我对各种“神”的研究,发现所有“神”的产生,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一、包容之心:无论他人曾经做过什么样的错事、坏事,犯过天大的罪过,“神”都可以已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他。佛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胸怀;耶稣有世人罪过,我来背负的胸怀;天帝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胸怀;清真有人人皆有过错,包容是仁心的胸怀。这些观念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成为人人敬仰的神,首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二、博爱之心:神之所以能包容别人的一切罪过,就是因为所有的神都具备博爱之心。爱和包容是两回事,就像呼和吸一样。虽然都是喘气,但性质不同,包容是接纳。爱心是付出。所有的“神”都是在提倡一种精神叫:“普度众生。”爱心包含施舍,曾经再一次演讲中我问道:“如果你身无分文,你还会施舍吗?”学员们很迷茫的问我:“何,我都身无分文了,还拿什么去施舍?”我说:“可以,如果你身无分文了,你还可以施舍你的爱心和善行。”“神”之所以能成为神,就是因为他们在身无分文的时候,还在拿爱心和善行继续的施舍给他人。
  
  三、渊博的知识:神其实都不神,只是他知道了你不知道的事而已。我们常看一个魔术师表演,当看到一个魔术师变化出很多我们不可思议的事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嗨!神了啊!”这就是神。我们凡人之所以把耶稣、老子、释迦、默罕默德、孔子等敬为神,是因为他们都有比我们渊博的知识,他们懂得比我们多,他们知道的比我们广!我们不懂得哲理,他们懂,并教导我们去懂得;我们不懂得科学,他们懂,他们的教导我们去探索;我们不懂得音律,他们叫我们去弹唱;我们不懂得知识,他们叫我们去学习。我们不懂得怎么去解开心结,他们叫我们自己打开了我们的心结。于是,他们就成了我们的导师。他们就成为了效仿学习的对象。
  
  他们渊博的知识加上他们对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包容和爱心。我们就认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推崇的“神”。于是,我们对他们摸顶崇拜,我们为了能寄托我们对他们的敬仰,所以我们就把他们的塑像固定成了一个模式,放在专门的地方去朝拜。当我们的精神空虚、当我们的信心迷茫、当我们的事业无助、当我们的生活受挫时,我们想到了他们(神)。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食粮。于是一代接一代的就把这些神流传了下来。
  
  我是个神的信徒,我信道教、信佛教、信上帝也信清真,因为他们都是教人向善,教人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和包容之心。他们的教义中有我们终身也学不完的哲理和科学理论。但我进寺不烧香,见神不磕头。因为所有的这些神,在他们自己注释的教义中,没有一本是让我们去烧香磕头的。而是后人打着神的幌子,在传承神的教义中,添加了这些迷信的东西。用来迷惑世人和增加神的神秘感。
  
  其实神都是过去那些拥有伟大精神和情操的人。他不需要我们去迷信他们,他只是要教导我们一些知识。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神”真的让我们去给他们烧香磕头,那他们的情操和爱心何在?那就真的不值得我们去推崇了。
  
  第三篇:人人皆可成“神”
  
  “神”是过来人,人是未来“神”。
  
  佛曰:“人人皆有佛性!”即人人皆可成“神”!
  
  有人问我:世间是否真的有“神”的存在?
  
  我肯定的说:“有”那就是“精神”。
  
  因为所有的神,都是拥有无比强大精神的人。
  
  “神”需要修炼,所谓的修炼不是让你住进山洞里去面壁,而是在的阅历中,把自己性情从棱角磨练成圆角。
  
  人的一生就是从恶向善进化的一个过程。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人们喜欢听好听的,所以,人们喜欢流传孔子的性本善理论。但人性本恶也是不可避讳的现实存在。人从出生,就带有双性,善与恶。切恶大于善。从小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偷偷做了坏事后的喜悦和看到别人被批评后的幸灾乐祸之情,,难于言表。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幼儿园、学校等机构,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之下,让孩子们知道了那些是善的该做,那些是恶的不该做。人的善行也就一点点的战胜了恶性。
  
  佛曰:“人人皆可成神!”因为佛懂得,所有的人,只要能拥有一颗对待一切不公、恶行、劣举、缺点、懒散、丑容、卑鄙、狡诈、陷害、违法、犯罪、无耻、赖皮、诬陷、谎言、欺骗、凌弱的包容之心。和爱丑、爱美、爱自己、爱他人、爱坏人、爱好人、爱邻居、爱家人、爱孩子、爱配偶、爱敌人、爱朋友、爱同事、爱路人、爱动物、爱植物、爱所有该爱的和不该爱的博爱之心。与别人不会的、不懂得、不知道的、不明白的、不清楚的、不理解的渊博知识。只要你能做到这三点,你就是未来人们所敬仰的“神”。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