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三:许攸真心归顺,曹营中却只有两个人相信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集中十万大军与曹操展开战略决战,虽然在战争的开始阶段曹操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是由于袁绍实力雄厚,双方随即又在官渡地区展开拉锯战,曹军很快便陷入苦战,不久之后粮草也消耗殆尽。
面对如此危局,曹操的心中也产生了动摇,打算放弃与袁绍的决战撤回许都。为此,曹操一面写信向远在许都坐镇的谋士荀彧问计,一面亲自与此时已经随军出征参与军事谋略的贾诩探讨当前的局势以及自己打算撤军的想法。当时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而曹操单单挑选了贾诩这位归顺不久的降将来咨询意见,也足见曹操对于贾诩这位老对手能力的认可。
对于曹操放弃官渡之战的想法,贾诩是不赞同的,不过贾诩并没有从具体的战术层面对战争的前景进行预测,而是从曹操与袁绍这两位领兵的统帅的性格和综合能力着手,向曹操提出了曹操必胜的“四胜论。
贾诩认为:无论从聪慧、果敢、用人、决断这四个方面,袁绍都无法与曹操匹敌。之所以战争进行了半年时间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主要是因为曹操心中总想着万无一失,不敢出其不意的采取行动。贾诩表示:只要曹操能够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很快就可以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贾诩的分析与荀彧的看法不谋而合,这就坚定了曹操继续作战的决心。
曹操很快便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抓住袁绍设在乌巢的粮草基地兵力空虚的弱点,亲自率兵火烧乌巢,并利用张郃、高览等袁绍手下将领主动投降的有利时机,果断向袁绍发动总攻,终于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数年,曹操终于消灭了强大的袁绍集团并平定中国北方地区,成为汉末群雄中的最强者。
作为归顺曹操不久的谋士贾诩,不但在战略层面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在临阵决策上也积极的为曹操出谋划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官渡之战后期,袁绍的谋士许攸归顺曹操并主从提出火烧乌巢这一扭转战局的方案,但遭到了曹军上下多数谋士及将领的反对,他们认为许攸的话并不可信。这个时候又只有贾诩和荀攸一起反复劝说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向袁绍发动致命一击。这也体现出贾诩对于当时的战场局势的准确判断。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
-
梁山好汉的座次排序,是一出中国版《权力的游戏》
-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他为什么可以写这些优秀诗句
-
古蜀文字是什么文字 现在还有古蜀文字吗(图形文字)
-
明清以来宁国府民间信仰的传播与分化(三)
-
广德籍抗美援朝英雄张万海(下)
-
揭秘:蒋介石人生最后的四次公开露面是在什么场合
-
葛明: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修订情况
-
《寻访老英雄》纪录片被山东省档案馆收藏
-
胡服最早由谁引入中原?赵武灵王为推行骑射改革服饰
-
清明祭初祖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
历史解密清承明制 朱元璋是中国的落后根源?
-
口述历史•老兵故事②丨抗美援朝老兵孙益卿
-
刘邦老婆薄姬怎么死的?汉朝薄姬的儿子刘恒是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
-
收藏捡漏是什么人都能捡的吗?回顾多年收藏经历
-
帝王竟被饿死 惨死皇帝有那些
-
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三星堆应用了新的科技?
-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孙敬和苏秦(为了学习而努力)
-
山东一女子,曾效仿武则天“称帝”并纳4名“男妃”,结局如何?
-
打开中美大门第一人,却因拒绝“批邓”遭排挤,在周总理逝世时大骂江青,这个安徽人让我们钦佩
-
元稹为盛唐落幕写的挽联,最好的时代已经逝去,只剩下满头白发
-
他是历史上堪称全才名气最高的文人,也是“历史上最坎坷诗人”
-
都说淮海战役粟裕功劳最大,其实这个人才是第一功臣,却不被宣传
-
商鞅是谁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
击剑和旅行家李白
-
古代妃子侍寝的过程 射中谁就谁侍寝
-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个个令人潸然泪下
-
唐伯虎,这个大明朝的弃儿,虽才华横溢,但却一生历尽坎坷
-
美男子潘安为何说自己是“二毛”?
-
【邓氏世系】敦倫堂与宝庆堂字辈世系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