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桐油有多牛?促使美方主动援华抗日 还在香港高价抢购
至少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称中国桐油为世界级的战略物资并不为过。
对于桐油的战略价值,早在抗战前期的1939年就有媒体刊文称其是“唯一救国的宝贝”,甚至认为“一株桐树抵得过一支机关枪, 一个桐果抵得过一颗手榴弹, 一粒桐籽抵得过一发子弹”。这样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倒也不算太离谱。
桐油与丝、茶一样,皆为中国特产,从古代至近代,一直作为防水防腐材料用于粉刷船只,制作油篾、烟墨或充当照明燃料。但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开放,工业技术突飞猛进的西方发现中国桐油的干燥、防水、防腐、酸碱性能均优于他们过去所用的亚麻籽油,于是从1894年开始从中国进口桐油。
20世纪初,欧美航空工业蓬勃发展,桐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因为机身只有涂以桐油,才能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完全杜绝湿气进入,从而避免生锈。由此一来,桐油遂逐渐成为中国出口大宗货物之一。
据统计仅1935年,桐油大省四川产量就超过6万吨,按当时市价可换取外汇2000多万美元。而在1936至1937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统计当中,桐油均名列榜首,1936年出口额达7338万元,占全国出口总值10.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战前后美国综合实力激增、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中国桐油的依赖性非常大,据统计最多时美国有850种工业制成品需要用到桐油,1935年时美国桐油消费量占到全球近75%。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1937年之前中国是桐油的唯一出产地。
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中国桐油输出业一落千丈,而起初对华援助不太积极的美国随着进口桐油量大幅下降,加上亚太形势吃紧,也逐渐倾向于联华抗日,而美方答应给中国提供援助贷款的主要条件就是换取桐油。
1938年底《中美桐油借款合约》签署,美国向中方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用于购买美制汽车、和整修滇缅路交通大动脉,而中方则要在期限内向美方出售22万吨桐油。再之后,中美锡矿借款、钨砂借款相继达成,中方利用上述美援资金购买了4.5万支手枪、航空汽油、汽车和其他大批军用物资,有力地支撑了本土抗日战争。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对华政策变为敌视态度的美国政府还一度在香港市场上高价抢购桐油,为的就是尽量减轻因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而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
【今日历史】1月1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台湾竹联前帮主黄少岑,返回故乡湖南桂东探亲,曝罕见照片
-
地球最北渔村仅23位居民,政府:答应个条件就给你们修高速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罕见照片
-
内蒙元代窖藏出土了一个高足杯,这件文物,竟比元青花还要珍贵
-
不惧美国制裁,坚持购买俄制苏35战斗机,印尼做英雄就得有准备
-
[图文]怎样打飞机 指导士兵计算射击距离和角度
-
此人借钱从来不花,全部存在保险柜,定期还款,20年后成为富翁
-
美国武器依赖中国稀土,中国如果断供会怎样?
-
影视剧也能寓教于乐《戏儒人生》:只有胡编乱造的野史能解压吗?
-
[图文]公元前世界最强的军队:秦军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
-
53年前,数十万中国人在印尼被杀,凶手至今依然逍遥法外
-
春节的这一仗,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
二战德军围困列宁格勒三年,苏联是如何抵抗的?
-
红色之旅(22):从保定到巴黎,追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肇端历程
-
堪称装甲洪流的苏军吃过瘪!700多辆坦克被德军一个装甲师摧毁
-
华夏传人,且容他人无礼!大国自有风范,请勿再说是你们的!
-
甄嬛风华绝代,为何舒太妃一眼看中丫头浣碧做儿媳?原著有交代
-
蒋介石侍卫长出书 披露1962年反攻大陆历史
-
卢森堡前大公病逝,为何震动整个欧洲?
-
《江水无声》:同饮一江水,共筑一家亲
-
中国五大战区13个集团军,为什么番号是从71到83?
-
制造新西兰恐袭的澳籍凶手:澳极右势力的历史缘起和社会因素
-
看完这些古代刑罚,我还是宁愿被凌迟
-
55年前中印战争,印度这样解释战败原因,中国把它打清醒了
-
日本新年号真的“摆脱”了中国吗?天皇名字为何一直是“仁”?
-
美越战争中的上色老照片:看看美军的武力入侵,给越南带去的伤害
-
[图文]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
-
什么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