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498731052415087.jpg)
尘封70年的绝密日记中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498731052358645.jpg)
汤宝田之女汤远珊视24本日记如宝贝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498731053267376.jpg)
汤远珊在向东方网记者讲述她印象中的父亲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 [多图]张学良秘书日记公开 用2千字记录了西安事变](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498731054261251.jpg)
汤宝田留下的唯一照片和日记
东方网记者霍世杰、朱琪报道:"外面枪响了,接连机枪声,手榴弹声,满城都是枪声,及天大明,闻宿舍之西附近枪声最密,余等见杨虎城部下兵士正围剿省会公安局……"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挤在泛黄的宣纸本上,这一页的右上角清楚地写着"十二月十二日,十月廿九戊辰,晴"。
那一天,中国现代史和一位叫汤宝田的文职军官,同时记录了件大事,后来的人们称它为"西安事变"。
70年后,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汤宝田日记,在上海由东方网首度独家公开。24本由宣纸等装订的日记有近60万字,一天不漏地整整记录了35年。汤宝田的后人吃惊地发现,他们文质彬彬的父亲,不仅亲历了西安事变,而且当时的身份就是张学良东北军司令部准尉司书、一等录事。
"父亲临终前第一次提及西安事变"
"1961年,父亲临终前,让我们妥善保管他写的十几本日记,说里面写到西安事变。" 68岁的汤远珊老太太小心地翻着这些父亲汤宝田留下的日记,"在我记忆中,这是他唯一一次提到西安事变"。
"父亲去世时,只有两年小学文化的大哥把父亲的日记一本本收好,几十年来只记得要好好保存,却完全没有打开看看的念头。2002年大哥去世。父亲的日记交给我保管。由于储藏不当,日记本逐渐被腐蚀,我决定给这些日记装订个书皮,这些日记才第一次被翻开。"汤远珊表示,要不是看了日记,至今还不知道父亲竟然当过张学良两年的文书,并亲身经历西安事变。
"当时那个年代,谁敢说自己给国民党当过差,还是张学良的身边秘书",汤远珊告诉东方网记者,父亲从未和谁谈过那段经历,包括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只是个开过私塾的数学老师。"当知道父亲曾是张学良的文书后,汤远珊和老伴寻遍了父亲所留遗物,希望找到一件实物,来证明"有这么一回事",可最后"连个国民党的徽章都没找到"。
"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
"下午6时,张(学良)副总司令召集全部职员在大礼堂训话。大意谓:‘今天事变情形,大家须要知道,我自从入关跟随委员长缴共,我的军队有十几万,始终服从他的命令。到现在,我的军队损失几个师,(蒋)口说给我补充,结果仍然是我的军队愈闹愈少。在"九一八"发生后,我就主张抗日。蒋的命令不许抗日,我只得退入关内,希图将来恢复。前天我当面要求蒋,请你不必缴共,抗日是大事。蒋当时对我大发脾气而特发脾气,……我与杨虎城来他一个兵谏,将蒋委员长暂时扣留此地,……如其坚决不允,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我也必须亲身护送蒋到南京,俟中央政府的发落。大丈夫做事要磊磊落落,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
汤宝田在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里,洋洋洒洒2000多字,详细记录了"西安事变"当日的情形。
"蒋委员长闻变无法逃脱,由一卫士用肩将蒋顶出墙园,避至山上小洞中。卫兵营第一次搜山无踪,第二次搜山被一小兵见着,蒋的卫士尚欲开枪射击,被蒋阻止。搜山的士兵将蒋围住,一面报告长官,长官即赴此第一看,果是蒋委员长,连忙招呼部下敬礼。此时蒋足下光着袜,鞋子跑掉了,身上穿的黑大衣也没有了。大家请蒋下山,用汽车一辆,护送到西安皇城内杨虎城处。下午一时许,洛阳飞来飞机七架,盘旋侦察数遍。"
两周之后,1936年12月25日,汤宝田的日记中最后一次记叙张学良:"下午4时,张副司令共送蒋委员长至洛阳……张副司令临时留手谕作为遗笔,本部用锌版将副司令亲笔所书之遗笔手谕翻印,凡总部大小职员均赠给一份作为纪念。"
"科长钱效圣、会计股长周镇向余曰:儒系老旧职员,仍在本署服务,薪资自有相当。余思家日久,未允,请资遣。"汤宝田于1937年7月1日退伍返乡。
据了解,汤宝田的日记共24本,包括16本日记、7本"著作"和1本家谱,约60万字。其中7本"著作"是指汤宝田自行编写的"论二十八宿风雨阴晴"、"鸣雷诀"、"量船积米法"、"婚娶礼"、"开平方法"、"三色方程歌"等。
"乡里人都称他为‘刻板道人’"
1932年,汤宝田逃荒来到武汉杨泗堂街,以做小生意为生。1936年元月,同房的卫兵王连长看到他每天都在读书写字,就推荐汤宝田到西安张学良司令部做一等录事,这使得汤宝田"有幸"与西安事变邂逅。对于张学良将军的回忆,汤远珊说:"日记中并没有太多描写,父亲更是从未向家人亲口提及过。"
"父亲的书法很好,日记全部是用毛笔书写的蝇头小楷写成的。"据汤远珊回忆,父亲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煤油灯下写字,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口中念念有词,这么一写就是35年。
"父亲性格刚强,为人正直,热心公益,乡里人都称他为‘刻板道人’。"汤远珊告诉东方网记者,"他帮人写合同契约、对联、书信,分文不取,只以卷烟种菜为生。"
汤远珊希望父亲的日记能够对历史研究做出一点贡献,让后人更多了解"西安事变"。
相关文章
-
珍珠港被偷袭第二天,美军俘虏一名日本少尉,挖出另一个阴险计划
-
日本战国时代,为何“村长们之间的战争”也精彩纷呈?
-
如果当年在影院错过这些电影,这次一定要收藏
-
这不是斯巴达:古典时代的历次温泉关之战
-
看看1942年苏德的差距,就知道靠苏联自己根本打不赢德国
-
前苏联特种兵指挥游击队精心设下埋伏,结果失败,原因丢人
-
武当最长寿的道姑,100多岁出现“返老还童”,长出新牙和黑头发
-
二战老照片:一路入侵疯狂的德军、家园被烧毁的苏联平民满面悲伤
-
“牺牲”过两次的女红军--王桂兰
-
黄克诚墓,他主张客观评价林彪,把林彪写成一无是处是不符合事实的
-
解放军2个连比赛攻击速度,攻占2个高地歼灭越军221人
-
中国最早的琥珀,距今4800年,曾被称为“江珠”【琥珀博物馆】
-
他是东条英机的接班人,高居首相,却没有人看得起他
-
1768年,库克船长前往南太平洋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
-
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教训:炮兵团火箭炮连为何遭越军特工伏击
-
苏德战争前,苏联到底有没有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
历史上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逝世
-
征服疆土最多的三位铁血皇帝,打起仗来毫不手软,有一位是女性
-
远超想象!这款古董手雷产量巨大,全中国一人一颗还有剩余
-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
俄国大文豪深陷赌博不能自拔,输光所有钱后,典当衣物继续赌博
-
抗战时,日军刺刀上有个看似奇怪的设计,其实作用非常重要
-
解密苏联与俄罗斯的国家追杀机制
-
沦为千古笑谈的宋襄公 泓水之战中的“贵族精神”
-
[图文]中国在东海海域测试超远程地波雷达
-
西拉米才是无冕之后,人美心善重回C位,苏提达王后暂避锋芒
-
那个看不上小车,却将猪驯养成坐骑“骑猪大爷”,如今怎样了?
-
[图文]血腥的最后一战:解放海南岛 第一次渡海作战
-
二战老照片:镜头下真实的意大利军队,谁都想打但打谁都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