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坦克和装甲车辆单打独斗?除非你想死的更快
大部分常用的装甲单位一般主要指坦克和装甲车。坦克大家都是知道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装甲车的区分上。在很多时候,尽管APC(装甲运兵车)与IFV(步兵战车)长得都差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不少区别的。很大程度上,APC要比IFV在装甲、火力、操作性上都要差上很多,这也就意味着APC基本上不具备IFV那样能与坦克保持高度机动的乘车作战能力(除非明确知道敌对方缺乏反装甲力量)。
这个问题的最大关键点在于,很多时候指挥官那种不顾及作战环境和所乘车辆类型就盲目在接敌后紧挨车辆两侧或后方的方式,其实是极为愚蠢的(尤其拿悍马当堡垒的更是如此)。
当然,题外话,就现实来说,由于各国技术的进步,大部分的当代步兵战车与装甲运兵车倒是很难分个伯仲了。
理解机械化作战常识误区
“不要让你的坦克或装甲车单一作战”。在绝大多数军迷的心目中,所谓钢铁洪流大抵就是纪录片和部分二战名将回忆录在这方面的描述,那就是坦克集群窝成一坨的大冲锋。首先要说明的是,即使是装甲战先驱之一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也在其著作中一再告诫人们“坦克不能单一行动,必须要与其他兵器紧密协同”。
可惜的是,多数时候人们的印象里只记得名将们口中的“集中”和各种“演习”,却并不了解战役级兵团和战术级分队作战事实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一个连排级战术分队,其任务目标、战术展开均与战役级兵团有相当的不同。就一个战役中的局部战术分队来说,坦克是需要与装甲车、步兵、工兵、炮兵等密切协同的。
就算在现实里来说,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可谓是上个世纪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当时埃叙两军均师承苏联,所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装甲突击,但结果却被以色列的多兵种协同打得七零八落。
故而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单一的装甲分队都是不适合执行任务的。
请谨记,装甲车辆(不管是坦克还是装甲车)必须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
装步协同的常识性误区
也在很多时候,或许是受纪录片的影响,所以军迷们经常以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采用步兵居于装甲车辆甚至是摩托化车辆两侧或后方的队形。
而实际上,尽管这类作战队形是有其存在意义的,但却并非任何地域都要这么照搬。
军迷们首先应理解的问题在于:
1、装甲步兵(或者说机械化步兵)作战的核心是以围绕着装甲车辆进行为主,但应注意的是它其实是一个合成单位,比如对一个持剑盾的步兵来说,剑和盾都是他战力发挥的必需品。
2、装甲步兵是一种高机动作战单位,其作战样式要求经常快速转换,所以从本质上说它并没有一个特别定式化的作战队形,而是需要多次灵活转换。
3、装甲步兵的作战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a:乘车作战;
b:徒步突击作战;
c:徒步导引作战。
具体什么地方采用何种队形,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文作者:雪之痕,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老照片:民国初年,未被“旅游”的都江堰是不是比现在更美?
-
苏联最剽悍的妻子:为替丈夫报仇,倾家荡产买辆坦克去怼德国人
-
100多年前的世界各地老照片,纽约山羊车、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汉阳铁厂
-
哈尔滨巴彦县委书记何宪光在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宣讲巴彦历史和民俗
-
后世的儒家不是孔子时期推行的儒家学说的原因揭秘
-
100天屠杀100万人,人类文明最黑暗的一页
-
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王沪宁出席观看
-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冻死,他们为什么却不去抢劫苏联人
-
中国找了70年的国宝,美国总统都出面帮找,下落至今仍是历史迷案
-
[图片]中越战争纪实:活捉6名衣不遮体的越南女兵俘虏
-
军神巴顿,让他自豪的不是血战沙场的骄人战绩,而是奥运会成绩
-
故宫下面隐藏神秘遗址,专家:找了数百年,终于找到你
-
上甘岭战役为何打得如此艰难?战前一个重要情报被忽视
-
二战德军军官的配枪让美国大兵纷纷争抢?只为“贵族”二字
-
列宁晚年遭斯大林软禁?许多细节表明有人似乎想图谋不轨
-
苏提达王后争风吃醋,破坏西拉米50岁生日,昔日丑照接连曝光
-
一个外国人游历中国,给中国改了个名字,从此被世界误会500多年
-
上甘岭66周年:志愿军前赴后继与敌同归于尽,打败强大美军
-
[图文]广东军阀陈济棠为红军长征“让道”之谜
-
德国研究:欧元引入20年来只有这两国受益
-
【今日人物】1月20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
中国迄今第一个!四川旺苍发现恐龙界“巨星”马门溪龙集中埋藏地
-
这位德军元帅指挥70万军队战胜560万苏军,战后被西方奉为座上宾
-
二战后期,为何苏联士兵越打越多,而德国士兵越打越少?
-
露骨的侵略性:战后日本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反省
-
国内最真实“一线城市”,长是宽的600多倍,网友:太苗条了
-
影视剧也能寓教于乐《戏儒人生》:只有胡编乱造的野史能解压吗?
-
红军被迫仓促进行远征 在草地中几近断粮绝路
-
卡扎菲在联合国手撕宪章怒骂,访华嫌接待不周还大胆提出买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