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这里告诉你原因
有人问,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提取数据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1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2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越南战争中,击毙一名敌人需要消耗12万发子弹,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消耗60亿发子弹击毙了2.4万人,也就是25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小编认为,导致现代战争中弹药消耗量成倍增长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作战观念存在差异。以往战争中,中国《孙子兵法》中的“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观念,对世界战争格局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争规模和火力烈度;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推崇以力取胜,追求火力至上的原则,其军事思想对其他落后国家军队具有引领作用,最终导致战场上火力逐步升级。
二是军事工业飞速发展。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武器装备及军火弹药的生产能力,是一支军队打赢战争的物质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仅有一所条件简陋的黄崖洞兵工厂,战场所需弹药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要靠战场缴获。在这种条件下,八路军战士只能把敌人放近了打,以近战夜战、刺刀见红的手段先消灭敌人,尔后缴获弹药;现代条件下,世界各国军工企业普遍产能过剩,靠大量倾泻钢铁和火药的手段赢得战争,已经成为一种战场常态。
三是作战样式发生变化。自从17世纪末燧发枪应用于实战,人类战争正式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子弹消耗量与歼敌数量之间的比值,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状况。一战时期,进攻一方往往采用密集队形进攻,以至于出现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一天阵亡6万人的情况;二战时期,各国步兵普遍采取散兵线进攻队形,使作战人员在连发速射武器大量涌现的战场上,却并未出现大量阵亡的情况;现代条件下,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样式,战争往往在彼此人员未进入对方轻武器有效射程之内的情况下,就已经结束了。因此,现代战争中的巨大弹药消耗量,通常是在迷盲射击、警戒射击时产生的。
相关文章
-
苏德战争初期,数量庞大的苏军为何被德军打得一溃千里
-
几乎将马克思逼上绝路的《林木盗窃法》事件,究竟有多不可理喻?
-
日本最恶空难:民航被战斗机撞毁,唯一幸存者被送上法庭
-
南大将在苏州建新校区
-
审判萨达姆的前后两任法官,他们最终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
赘婿:霖安之乱令宁毅发生蜕变,他已获得两支辅助力量
-
庄子:生儿子太多不好,赚钱太多有害,人这辈子关键看这几个
-
毛泽东为什么非要赶走司徒雷登?
-
[图文]二战期间军犬的杰出贡献 负责给伤员运送医疗用品
-
揭秘:1944年冈村宁次为何要大举进攻重庆?
-
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参与的这项研成果了不起……
-
热情接待李鸿章,很不喜欢希特勒,荷兰女王一生充满传奇
-
印度难得硬气,为45名士兵报仇,派兵激战12小时,击毙匪首
-
当年美国扔原子弹的地方,为何现在依然住着人,不怕被辐射吗
-
历史|征服全世界,茶叶竟然是最大赢家
-
如何去学习复盘,是每个人最好的自我成长方式
-
甘肃馆藏精品丨镶骨珠骨簪
-
清王朝为何要放弃贝加尔湖地区的1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
据说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军队用毒品提高士兵战斗力?这是真的吗?
-
他们违反战争法,穿着敌国军装作战,一旦被抓可当间谍就地枪决
-
在缅甸打日军,孙立人与廖耀湘比试谁更猛,英军想捡漏,结局惨烈
-
[多图]细数中国空军九大经典战例
-
一号作战:日本最大规模的陆军攻势
-
此国200万大军压境以为稳赢,4天4夜才推进8公里,士兵成了炮灰
-
搏击主持人郑环宇怒斥作家方方:国家有什么对不起你,真是个贱人
-
百色起义,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
-
一个小家伙,在强者如林的美军中称王称霸20年
-
会唱歌的石头:灵璧奇石八音石
-
他是最后一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日本天皇给他的丧葬费只有43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