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参与的这项研成果了不起……
3月10日,
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举办的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评选结果在南京揭晓。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科研成果“解锁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古人群动态演变和适应性基因演化”入选。
▲东亚北方末次盛冰期前后人群动态示意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院
▲东亚南方1.1万年以来人群动态示意图(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尤其是末次冰盛期前后人群系统性基因组研究尚属空白,其深层探索对揭示东亚古人群动态演变及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有重要科学意义。针对该缺环,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主导的合作团队通过研究我国北方黑龙江、南方广西和福建距今40,000-300年57例人类古基因组,揭示东亚四万年来人群动态遗传历史和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且在广西新发现一支迥然不同的古东亚人群,为探究东亚古人群复杂演化模式提供了新见解,且为探索人类对环境适应性机制提供了重要遗传学证据。(Cell,2021))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院
2021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三名研究员谢光茂、杨清平、李珍组成的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等合作,对广西龙州、田东、隆林、平果、大化、南丹等地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分子人类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及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并且在广西新发现一支迥然不同的古东亚人群,为探究东亚古人群复杂的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洞见,首次从遗传学角度为探索人类与环境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相关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左)、杨清平(右)对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研究。
再看一下
信息来源|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综合整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黄伊莹 罗琳
校对| 甘维良 凌雪丽
责编| 雷鑫莹
总编| 才巍 李志雄
运营|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0771- 5615803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章
-
首次发射失利!我国“朱雀一号”火箭解体,专家:某种程度是好事
-
金门战役为何惨败 金门战役经过
-
非洲有个矮人国,身高只有1米3,喝露水吃白蚁,被称作最后的猎人
-
灭绝了的动物为何会再现?地球怎么了!
-
《乌龙山剿匪记》播出35年:钻山豹65岁仍单身,田秀姑成作家
-
阿富汗政府军发起围剿战,双方发生正面冲突,一天内近百人倒地!
-
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为什么同意各国建科考站?
-
[图文]国府“敦刻尔克”撤退 民生轮船公司功劳大
-
加勒比海有个群岛,为何想并入遥远的加拿大?
-
二战后,古德里安为什么没有被认定为战犯,源于他对于此事的反对
-
鸣梁海峡之战:必死之战为何能反败为胜
-
《云南虫谷》献王墓跟神秘的滇国有什么关系?献王和古滇国国王是兄弟吗?
-
法国人为何在意巴黎圣母院?
-
[图文]长征中渡江奇迹揭秘:七只小破船转移两万人
-
老照片:回顾1980年南疆对越血战的照片
-
慰安妇及南京大屠杀新史料披露
-
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见证者
-
一代宗师霍元甲死亡之谜,79年后开棺终得验证,日本人沉默了
-
古代有“炮竹送瘟神”的习俗,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这些习俗合理吗?
-
古代中国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多强?揭秘元朝“四海测验”壮举
-
天皇制度的存在与否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
日本为何有十万多个姓氏?山口、井上、犬养原来是这样来的
-
南海和中国历史有多久 我们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
艺术的一切领域,都逃不过“达达主义”的碎片
-
突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六大深坑环伺,齐本安如何独善其身?
-
若尤二姐坚持作贾琏的外室,而不是姨娘,会怎么样?
-
二战老照片,美国B-17轰炸机,能像下雨一样扔炸弹
-
《征服》刘华强原型,揭秘石家庄黑帮老大,弟弟被砍开启复仇之路
-
登舰探秘:贵阳舰为何服役不满一年就能参阅?舰上女兵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