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伊朗王储迁居甘肃,为中国添了一个姓,全国现有170万后裔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姓氏的国家,很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经常是“请问您贵姓?”出门在外,若是能碰到姓氏相同的人,即使再怎么陌生,也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之感。可以说,中国的姓氏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在五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也诞生了不少姓氏。除最初的汉族姓氏外,现有姓氏中有不少都是由少数民族同化后改姓而来,比如金、肇、萧、兰等,此外像独孤、完颜、慕容等复姓,也大多都是少数民族的汉姓。
▲安息帝国石雕
不过子渊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姓氏,其先祖不仅不是汉族,甚至连中国人都不是,而是两千多年前迁入中原定居的伊朗人。这个姓氏就是安姓。说起这个姓氏,可能南方地区比较少见,知道的人也不多,作为外来姓氏,安姓在北方分布得更多一些。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安姓在籍户口人数有170万,在外族姓氏之中,安姓已经算是一个大姓了。有意思的是,一些安姓居民的长相依稀能看出高鼻深目的痕迹,和典型的汉人有一定区别。究其根本,还要从二千年前的安息帝国说起。
▲安息帝国疆域示意图
安息帝国,又名帕提亚帝国,是伊朗地区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奴隶制帝国,坐落于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上。汉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将强、名将辈出,其版图一度扩张到中亚,在派张骞凿空西域后,东西方贸易变得十分发达。作为中转站的安息帝国,很多居民都听说了大汉王朝,也对大汉富庶安宁的生活心生向往。一些人遂前往汉朝进行贸易,最后与当地女子通婚并定居下来,如今的甘肃一带就是当年这群安息商人的聚居区。
▲汉武帝刘彻剧照
事实上,大汉不仅是对于普通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就连安息国太子也被大汉吸引,自愿放弃继承的王位,随后由叔父沃洛加西斯四世继位,自己则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7年)前往中原传教。这一行为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安息民众和官员随从跟着太子前往中国,并逐渐融入当地,与当地人来往通婚。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学习汉语,将姓氏统一改为安帕提亚氏,简称为安,以纪念故国。比如这位安息国太子,也改名为安清,表字世高。
▲安息帝国宫殿遗址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安姓人不断地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居住地也不再仅限于西北一带,而是慢慢地分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人口也越来越多。当然,现代汉族安姓中也有极少部分是鲜卑安迟部或唐朝“昭武九姓”后裔,但是大部分都是曾经那些伊朗人的后代,奉安清一支为安氏正宗,郡望为凉州、姑臧,而且在面貌上多少仍能看出细微区别。
▲安氏宗亲前往武陟县安氏宗祠祭祖
可以这么说,假如各位读者有认识的安姓朋友,皮肤较白或是五官轮廓比较明显,那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伊朗安氏后裔。通过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中华文化悠远深邃,每一姓氏其实都有着悠长历史和传奇故事,包含了人类千年的变迁和融合历史。循着这些姓氏的脉络,现代人亦可触摸到整个国家的变迁兴衰。
参考文献:
《史记·大宛列传》《安氏族谱》
相关文章
-
1902年的日本恐怖山难,日军行军训练遭遇风雪,210人只活下11人
-
日本飞机“上海号”神秘失踪差点改变历史
-
经济衰退,却穷兵黩武大把撒钱,普京在带领俄罗斯走苏联的老路
-
此开国中将率军连拿2国首都,手下副团长居然躺进总统浴缸里泡澡
-
中印战争,林彪为什么“一意孤行”?原来是为了这盘大棋!
-
跨越时代的黑胶唱机,为何再成新秀?这个原因无可代替
-
靖州:三桥村惊现疑似秦“镡成之岭”古城墙系列遗址
-
老照片:德军占领下的乌克兰,战俘一脸茫然,妇女表情复杂
-
被朋友出卖,被妻子背叛,被法院套路,被犯人谋杀的苏联间谍
-
认识日本新天皇:学霸情圣出生在仓库里的非传统皇太子
-
一根断线引出一项技术创新
-
鄂崇荣|河湟文化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考
-
[图文]国民党特工池步洲破译“珍珠港密电”但没有引起重视
-
[图文]国军重庆战场主帅宋希濂是怎样被俘虏的
-
越南人口9300万,国土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
-
这个人高居日军元帅,却糊里糊涂,还有个非常难听的绰号
-
一代宗师霍元甲死亡之谜,79年后开棺终得验证,日本人沉默了
-
丹霞源风水:如何验旧坟
-
Jong-HeungKim,美国贝尔花园公园我做了一个木雕作品!
-
一战老照片:奥匈军队屠杀平民、德军利用自行车行军
-
【今日历史】1月2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二战后,几十万日本侨民滞留中国东北,他们最终是怎样的结局呢?
-
洪森:中国人只是来投资,并没有带着军队来侵略我们
-
同为美洲帝国: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
大国余晖,曾经的法兰西帝国,如今还有多少家底?
-
《娘道》剧情介绍,《娘道》大结局中隆延宗和谁在一起?
-
贾母,为何莫名其妙地对妙玉说:不喝“六安茶”?
-
WangYi:AssertivenesshasneverbeenpartoftheChinesetradition
-
这些“国宝级”古籍,在他们手中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