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9岁青年开了两枪,引发全世界三千万人伤亡,他却没判死刑
文/快哉风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因为一个塞尔维亚青年暗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
那么,你对这个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的青年,有多少了解?为何要暗杀?怎么成功的?惊天暗杀后,他为何没被处以死刑?
图:改变历史进程的两枪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1894年出生在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吞并),父母是贫穷的塞族农民,他是家里唯一活到成年的孩子。
图:普林西普的父母
因为体弱多病身材瘦小,普林西普从小就被人轻视,他后来回忆道:“无论我走到哪里,人们都把我当作弱者......我也假装自己是一个软弱的人,尽管我不是。”
图:普林西普(被捕后照片)
进入中学时代后,普林西普成为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和一群志同道合者泡在一起,渴望驱逐奥匈帝国等外国势力促使民族独立。他加入了一个秘密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黑手社”,接受了使用炸弹、枪支的暗杀训练,等待着机会出现。
1914年,机会终于来了:6月28日这一天,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来到萨拉热窝视察。
图:费迪南大公夫妇
对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青年们来说,奥匈帝国王储是绝好的暗杀目标,是一切外国势力的象征。普林西普在内的六个青年负责暗杀行动,他们在多人帮助下,偷偷将炸弹、手枪和氰化物胶囊(用于被捕时自杀)运到萨拉热窝,很快策划了行动计划。
图:暗杀附近的拉丁桥
计划是这样的:按照斐迪南大公的访问行程,六个人依次躲到一条叫艾普尔码头的路上,在大公马车抵达时投掷炸弹和开枪暗杀。但是,在马车抵达时,前几个人失去了勇气,什么都没做,只有一个叫查布里诺维奇的青年向大公的车投掷了一颗炸弹,但只炸到了一些随从和围观群众。查布里诺维奇跳进河中,吞下氰化物胶囊自杀(没起效果),被抓。
图:警卫逮捕一名疑似暗杀者
斐迪南大公本人很有勇气,他不愿意因为有人暗杀而改变行程,坚持访问了城市礼堂后,他命马车出发到医院看望被炸伤的随从人员。
不料,司机开错了路,拐错了一个弯,不得不停下来在一个拐角处调头。普林西普的运气好到令人发指:当时,他正好站在这个拐角的咖啡店前。
图:描绘萨拉热窝事件的漫画
普林西普掏出勃朗宁手枪,冲到马车前开了两枪,一颗子弹穿过了大公的颈静脉,另一颗子弹射中大公妻子的腹部。后人推测,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个狂热的狩猎迷,他一生中仅射杀的牡鹿就超过5000只,痴迷打猎对他的耳膜造成了永久性损伤,所以他对暗杀反应非常迟缓。
图:描绘萨拉热窝事件的西方绘画
惊恐万分的警卫们一拥而上,掀翻扭住了普林西普。普林西普试图使用氰化物药丸自杀并没成功(事实上胶囊已经过期失效了,警方事后认为他们集体被骗买到了假药)。普林西普后来回忆:“我是否打中了他们,我都说不清楚,因为很快人们开始打我。”
当时,大公妻子苏菲当场死亡,但费迪南大公仍然“僵硬挺拔”,他抱着妻子呼喊:“苏菲,索菲,不要死……为我们的孩子活着!”
图:现存维也纳军事史博物馆的暗杀手枪
然而,几分钟后费迪南大公死在车上。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爆炸了。
这起刺杀事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奥匈帝国、德国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开启了战争,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历时四年多,伤亡3000多万人,对人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伤害。
图:费迪南大公遇刺时的制服,至今带有血迹
回到那个开始这一切的人。十多个暗杀行动者被抓捕,大多数人被判处绞刑,但开枪杀死大公夫妇的普林西普却没有死刑。
原因是:他未满20周岁。
刺杀王储时,普林西普的身份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名中学生,19岁,距离20周岁还差两个星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试图推翻的奥匈帝国法律保护了他——法律禁止任何20岁以下的人被判处死刑。
图:庭审时的普林西普(前排中)
关于萨拉热窝事件,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群民族主义青年的自发行为,他们在整个行动中表现得非常不专业,能成功完全是三个字:运气好。
普林西普被判处20年监禁,但他没活到20年后——1918年,也就是在一战结束的那一年,他因肺结核病死在监狱。
时至今日,普林西普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被前南斯拉夫誉为民族英雄和自由斗士,也被某些人士认为是恐怖分子。
图:萨拉热窝的普林西普铜像前,一个演员化装成普林西普
无论后世如何评价,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普林西普,这个不经意闯进历史舞台的瘦弱青年,他开的两枪成为世界历史上最致命的瞬间,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进程。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维基百科
相关文章
-
中国三大猛将:岳飞垫底,第一名实至名归,被称为战神之神
-
1890年的沙俄皇都莫斯科,无不显示着帝国气派
-
他是我军上将,儿子考大学升参谋他都不许,说干部子女不搞特殊
-
中国警察什么时候开始叫“公安”的?
-
盘点这些年特朗普带美国退出的这些“国际群”
-
夫君和父亲只能活一个,女子做出了选择,却背上了千古骂名
-
古代人类也喜欢喝醉
-
[图文]苏军发动突袭攻占北方四岛 日军败将心有不甘
-
他本是御林军总管,后来成为一灯大师弟子,却因为爱上义女而发疯
-
外媒:如果哥伦布占领美洲后又发现中国会怎样?老外回答出奇一致
-
二战时伊朗在德国与苏联之间摇摆,结果如何呢?
-
最大胆的越狱:他从纳粹战俘营逃离了200次,只为和一姑娘约会
-
英国发现一颗2600前的“活脑”,内部结构清晰,藏着什么秘密
-
她16岁被日军抓去,被当做四脚牛做事,一生都在等待一个道歉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她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37岁因病去世,留下2个儿子,现状如何?
-
老山对越反击战,解放军第67军打退越军进攻歼敌700余人
-
二战情书 爱情密码躲避审查
-
他曾拯救数千万人性命,还荣获诺贝尔奖,只因一个举动化身恶魔
-
古代两军打仗时的免战牌有什么作用?
-
今天的延乔路,延乔路牌下摆满鲜花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
-
专家云集!就为了平潭这个重要遗产的环太平洋之旅……
-
几十万华人生活在该国,却没有1条唐人街,跟74年前战争有关
-
勇担使命自强不息
-
明仁天皇外交回顾日本第一位访华的天皇
-
实现祖国统一迈进伟大复兴
-
希姆莱打了败仗想撂挑子,古德里安趁势拔掉了这颗钉子
-
这个东南亚国家也曾拥有图16轰炸机,威慑过欧洲强国海军航母
-
古代打仗防御力和机动性怎么取舍?简述欧洲腿部防护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