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最惨的国家:1/10女性失足,女孩被赎也只能重操旧业
纵观历史,强权不一定能带来真的富强,但很大程度上确实能保证稳定。树倒猢狲散,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又开始各走各的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之后,却没几个国家过得比以前更舒坦。我们就拿乌克兰来看,曾经单以军力就被短暂视为世界一大国的“苏联兵工厂”不但为了示好西欧而自废武功,如今也过得相当窝囊。
“大国”尚且如此,小国就更不用说了,从联盟中分裂出来的诸多国家里最惨的莫过于摩尔多瓦了。
对于俄罗斯人而言,苏联的解体并不单单意味着一个盛极一时的伟大国家的陨落,更在于一个民族信念的动摇。曾经,苏联人民坚信勤劳和勇敢可以达到一切目标,那些好逸恶劳的人会被耻笑。在严格的管控与民众积极的响应下,毒品在整个苏联都没有市场。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年轻人居然把吸毒当成一种时尚;摩尔多瓦的情况比这更糟。
历史上,摩尔多瓦曾与几个邻居分分合合,人文上算是一个整体。1812年,随着沙俄的扩张,摩尔多瓦曾被并入沙俄的版图。1859年1月,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为罗马尼亚,然而仅不到20年后,摩尔多瓦再次被俄国掠走。“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摩尔多瓦宣布独立,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同罗马尼亚再次合并。1940年6月,苏联将整个比萨拉比亚地区全部纳入版图,这块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即摩尔多瓦)合并,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新成员。
苏联政府向来注重政权的稳定,而摩尔多瓦这种历史上就不安分,一有机会便要闹分家的“刺头”显然是个巨大的麻烦。为了让摩尔多瓦老老实实地听话,苏联高层开始人为地改变当地人口的结构:他们把大量的斯拉夫人送到摩尔多瓦,不过,不同种族的人并没有像两杯水一样混合到一起,相反,他们形成了“划河而治”的尴尬局面——斯拉夫人大多集中在德涅斯特河右岸,摩尔多瓦人则集中在河的左岸,这也为后来摩尔多瓦内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小国无外交”,虽然苏联解体打破了冷战的铁幕,但失去了“中央”的摩尔多瓦根本没有足以支撑本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能力,状况一落千丈。即便是在和平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摩尔多瓦也清楚地认识到,不拜个山头是很难混下去的。为此,摩尔多瓦从2009年开始就疯狂地全盘欧洲化,希望以狂热的姿态得到西欧各位大哥的认可,投入西方世界的怀抱。然而,摩尔多瓦的热情并没有换到他们想要的未来,反而让国家陷入了大麻烦。
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一天,列宁就高声向全世界保证,他们要为红旗之下的每一位公民提供优质的教育。随后,苏联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制度,哪怕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山村里只有1名儿童需要上学,政府也会在那儿建立一座能够提供免费午餐的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人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和识字率都位于世界第一,不过遗憾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教育体系也没能拯救摩尔多瓦。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个十年里,摩尔多瓦的年轻人甚至认为读书也改变不了贫穷的现状。苏联解体后,大量文化程度很低的年轻人陷入了迷茫,为了挣钱,他们只能赌博般地押注每一个“机会”。
摩尔多瓦人向往意大利、法国这些强盛而浪漫的欧洲强国,因此,不少心怀不轨的人投其所好,到摩尔多瓦对当地年轻的女孩承诺,他们能够为女孩们找到在罗马和巴黎的餐厅里当服务员的工作。女孩们欣喜若狂,她们纷纷背井离乡走上求职之路。然而,这些女孩会被送到一个叫做威勒斯塔的小城里。
威勒斯塔是位于南斯拉夫、马其顿和保加利亚三国交界处的小城,这儿曾是一座名满欧洲的旅游城市,然而如今已经成了一座少女的地狱。每年,数以十万的年轻女孩被哄骗到这里,他们会被奴役、殴打和强暴,一直到这些女孩没有力气再反抗。来自摩尔多瓦的少女个个美若天仙,身姿优美,因此颇受人口贩子们的青睐。经过“训练”之后,女孩们成为妓女,她们会被卖到乌克兰、匈牙利昏暗的街角小巷里,或是阿姆斯特丹的斯威格(欧洲著名红灯区),从此永不见天日。在欧洲街头失踪的女孩很有可能会有一天出现在威勒斯塔,那时的她们已经染了一身病,浑身黑斑和淤伤,呆滞的双眼看不到一丝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肮脏的交易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似乎已经难以摧毁了。国际警察组织曾不止一次地铺下天罗地网,试图一举捣毁这个黑暗的产业链。然而,每次经过“洗劫”后不久,这个产业链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曾有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记者试图通过采访和报道的方式拯救这些被奴役的女孩,女孩们却说: “100个像你们这样的记者,恐怕也干不过当地的一个蛇头。”更要命的是,女孩们似乎主观上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曾有一位嫖客对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动了恻隐之心,他花了2500美元将女孩赎了出来。重获自由的女孩回到了摩尔多瓦,当看到距离家乡约30公里的基希讷乌依旧贫困后,女孩竟然回到了威勒斯塔。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她们别无选择。随后,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甚至是乌克兰人,都成了她的常客。大家不妨想一想烂到根里的墨西哥,这种情况比起毒品泛滥且无法收拾的墨西哥,其实根本好不到哪儿去。
在贫穷的逼迫下,约有40万摩尔多瓦妇女沦为妓女,约占本国女性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每10名摩尔多瓦女性中,就有一人因生活所迫而失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1994年3月,摩尔多瓦人情绪激昂地投出了手中的反对票,阻止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再次合并,他们为自己国家实现真正的独立而欢呼。实际上,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的经济一落千丈,他们甚至连恢复到苏联时代最后几年水平的能力都没有。
人们总戏言称“苏联解体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摩尔多瓦却是苏联解体的一个悲剧。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强权不一定会带来真正的富强,但很可能会带来稳定。
图文来源:审度
相关文章
-
美国首富将自己冷冻50年,本该在2017年复活,如今怎样了?
-
最特殊的开国将军,49岁回国战功为“零”,为何被直接授予少将?
-
一日本兵被政府宣布死亡,失踪60年,“复活”后说:对不起中国人
-
美军两架B-52轰炸机在南海执行训练任务?中国外交部回应
-
南海发现一南宋沉船,花3亿打捞出14万件文物,专家:价值超千亿
-
薤白
-
日本为啥投降?日本天皇是怎么想的?
-
《乌龙山剿匪记》播出35年:钻山豹65岁仍单身,田秀姑成作家
-
她是冠绝后宫的宠妃,曾对皇后颐指气使,下场却比戚夫人还惨
-
揭秘日本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做了什么?
-
大唐最严重的边患:吐蕃的综合实力在唐朝的周边势力中稳居第一
-
二战经典“废柴武器”大和号战列舰,除了挨炸啥都不会!
-
世界历史上最有钱的人,为什么大都是连祖国都没有的犹太人
-
军迷必读的德军三大文件:隆美尔战时文件,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
-
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就已损失几百万部队,为何还能反攻胜利
-
[多图]美军全能战舰独立号外形酷似星际战舰
-
墨斗、锯、斧等——中国传统家具背后的匠心与匠具
-
古人讲“寡妇门前是非多”,是这样吗?上半句同样精彩值得一看
-
[图文]德国人发明机枪交叉 一天两万名官兵丧生
-
二战的间谍之王,帮助苏联击败了德国,却因小疏忽暴露身份被捕
-
二战结束后,一名日本士兵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的妻子也从战场回来
-
愿先烈借小哥哥们的眼眸,看到这美好时代
-
1984年,“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什么倒在贴身警卫的枪口下?
-
169名西班牙人对阵数万印加人,结果印加士兵死亡7千,皇帝被俘
-
德国为什么杀犹太人 犹太人是哪个国家的
-
慰安椅:慰安妇制度下的产物,侵华日军的罪证,营救士兵见者落泪
-
江西一古村发现巨大黑洞,专家发掘遭遇阻拦,原来里面埋着他
-
如果日本不先攻打中国,而是先攻打美国就有胜算吗?输得更惨!
-
北约29国65艘军舰大会师:突然一艘俄军战舰,杀入演习区怒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