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具有欧洲最强悍的陆军,为何二战一开打,法国就全线败亡
我们知道,法国在一战中是战胜国之一。由于与欧洲另一霸主英国关系交好,而德国又陷入了战后重整期。因此,战后的法国,各个领域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在当时有“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之称。
不过短短二十年后,这个所谓的“陆军第一”,却被曾经踩在脚下的德国闪电击溃,其政府沦为傀儡,国土也尽数沦陷。
(法国陆军,图取其意)
那么,明明法国陆军非常强悍,为什么却会在与德军的作战中一战即溃呢?
实际上,虽然法国战后进入了高速发展中,但欣欣向荣的景象却并没能持续多久。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法国大量企业破产,不少银行也宣告倒闭。经济的崩溃,随即就导致了工业生产的瘫痪。一时之间,法国几年的辛苦发展成果付诸东流,综合国力反而出现了倒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德国,却抓住机会,大力推进军事发展。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德军将领,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研究。德国陆军在新式作战理念的冲击下,全面升级成为了装甲部队。而随后“闪电战”理论的出现,更是让德国装甲部队如虎添翼。因此,在二战伊始,德国陆军便呈现出了所向无敌的势头。
而此时的法国,却依然沉醉于“欧洲第一陆军”的空名中。在波兰遭遇闪电入侵后,法国仅仅是向德国宣战,却并没有采取实际的措施,甚至于他们根本没有去研究德波军队的作战过程。
(德国闪电部队)
在他们眼中,德国只不过是个嚣张的手下败将,仅仅过了二十年而已,能翻起什么风浪?而且法国还拥有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只要德国人敢攻过来,肯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说起来,马克沁机枪配合铁丝网,确实是一战中的大杀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战争早已脱离了以堑壕推进,以血肉冲锋的单一模式。在德国的装甲部队面前,马奇诺防线的机枪和堡垒,早已经起不到多大的防御作用了。
而且,从实际作战情况来看,德国压根就没有去进攻马奇诺防线。德国陆军在占领法国周边国家后,绕开了马奇诺防线,直接插入了法国腹地。法军的防线被德国的装甲部队冲得七零八碎,后勤补给也被完全切断,整个战场迅速崩盘。
当然了,法国也并非没有和德国一战之力,只不过战争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贝当旧照)
在一战之后,法国因战争的影响,国家负债近250亿金法郎,财政几乎无法运转。而且在一战中,法国死亡近300万人,工业和交通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尽管在之后的几年中,法国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法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悲痛际遇,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痛恨战争。
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但凡是主张和平的政客,通常都会获得大量的选票。以贝当为首的主和派,一向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因此,尽管德国人在欧洲已经闹翻了天,法国却依然只是派人加固马奇诺防线准备防御,却从来不去考虑阻止德国,维持平衡。
哪怕后来法国国土已经遭到了德国人明目张胆的入侵,法国国内支持主和谈判的呼声,依然居高不下。由于整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战斗意志,因此法国的溃败也属于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法国军队之所以在二战中迅速溃败,除了军队不如德国外,还有战术理念保守落后,人民缺乏战争意愿却又没有办法遏制战争发生等各种原因。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相关文章
-
二战的时候,为何小日本能造出航母来,却造不出来坦克呢
-
为何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寸步不让?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
-
一战功成万骨枯,对越自卫反击战伤亡档案,中越双方损失3:1
-
反思的历史
-
这些艺术家都过古稀之年了,有的已经99岁高龄了:大家最喜欢谁?
-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盐”
-
科尔贝:奥斯维辛的圣人,顶替陌生人去死,被罗马教皇追封烈士
-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一直没有使用原子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今日历史】1月9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特写:《长津湖》在港掀起观影热潮观众为强大祖国自豪
-
有关日本的12个奇葩事实,到了日本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
看不见的牺牲品:甲午战争后一夜殉夫的女人
-
纳卡冲突:纳卡地区为什么会成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死结?
-
日本人知道鬼子在中国的暴行后,会是啥反应?
-
中国高级将领为何在中条山之战中接连阵亡
-
二战曝光惊天间谍案只因美女吃醋 丽质天成美女被克格勃相中
-
寡头政治、僭主政治,雅典民主的前夜:从忒修斯传说到德拉古法典
-
这款欧洲中世纪真人“吃鸡”游戏,凶狠到国王都驾崩了
-
萨达姆为了掌控权力,上台第一次开会就直接枪毙了多少位高官?
-
这个北欧小国看似很弱,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前苏联,如何做到的
-
古罗马钱币:信用货币在西方世界的诞生
-
古代中国,为啥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国土?土地太贫瘠了!
-
不足3平米的千年古墓,却出土了225件国宝,墓主人难道是盗墓贼?
-
【今日人物】5月8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
[多图]细数中国空军九大经典战例
-
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葡萄牙是如何抢到一块地的?
-
苏联打日本很轻松?日苏三次战役,日军伤亡6.7万,苏军损失6.2万
-
老照片1988年的阿尔巴尼亚中国援助的的老解放卡车
-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