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天下咸朝”的战役 姒启——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 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是很不容易的。
相关文章
-
林彪唯一没战胜过的对手:共和国著名战将陈明仁
-
史上最出名的“摸金校尉”,打开古墓后空手而归,却留下千古奇书
-
世界上著名的弹丸之国,一城即一国
-
在人类最古老的酿酒中心,能喝到什么样的葡萄酒?
-
对越反击战中,我军侦察兵是如何抓越军俘虏的?虎口拔牙绝非神话
-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见证千年前繁华的历史
-
《冰与歌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原型是不是大不列颠岛?
-
天皇即位必不可少,神秘的“三神器”究竟啥样?
-
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那只巨大的生物究竟是什么?
-
独挑大梁:二战前期的皇家海军管鼻燕战斗机传奇
-
日寇轰炸平民,美国牛仔愤而上天迎敌,牺牲后50万中国人为他送行
-
二战被围困的列宁格勒,遇难者约二百万,大多数死于饥饿
-
100多年的难题解决了!战士:终于能看到自己还剩多少子弹了
-
世代友好的两国怎么就闹掰了?
-
《佐罗》饰演者阿兰德龙如今年迈多病决心要安乐死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
-
1953年国共最后一战有多惨烈,从此蒋介石不再提反攻大陆
-
二战中不可小视的英国:有战争的地方就有英国人的身影
-
永安册封“首义五王”,洪秀全制衡杨秀清权力的尝试
-
俗语说:“床头四不向,无灾不欠账”,四不向是什么?有何道理?
-
《叛逆者》孟安南是干什么工作的?孟安南是好人吗?孟安南间谍身份结局怎样?
-
在雅典,寻找苏格拉底
-
[图文]盘点二战时期十大著名坦克有哪些?
-
卢奇自导自演,《邓小平小道》票房不俗,还原伟人人生至暗时刻
-
历史上的今天——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开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
-
王成龙家里的长子,乡亲眼中的秀才,人民的好儿子
-
在牛氏夫妇的正确经营下,集团资产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
为何古代把打败叫做“败北”,原来这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胜利法
-
老山对越反击战,解放军第67军打退越军进攻歼敌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