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和高句丽啥关系?名字虽然差不多,其实没啥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高丽,高句丽,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王国,他们只差一个字,有啥关系吗?其实,他们没啥关系!
高句丽地图
我们先说下高句(gōu)丽(lí)。
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创立者叫做朱蒙。朱蒙是中国东北第一个政权扶余国的王室成员,因为内部争斗,朱蒙决定从扶余国出走,后来在今天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建立了高句丽国。
同是北方,竟然有两个政权,扶余国与中原王朝开始了对高句丽国的征讨,发生了很多次摩擦,遗憾的是高句丽是最后的胜利者。公元494年,高句丽干掉了扶余国,疆域极大扩大,涵盖了今天的辽宁、吉林部分地区、朝鲜全境、韩国部分地区。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期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在隋朝,隋炀帝曾经三次举国亲征高句丽,结果活活拖垮了大隋朝。到了唐朝的时候,高句丽国欺负邻居新罗国,而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这下子,唐朝不干了,你高句丽还敢欺负我的小弟,于是在正式向高句丽国宣战,一打就是20多年。
公元668年,唐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攻破高句丽首都平壤,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唐朝和新罗以大同江为界瓜分了高句丽的国土。
高丽地图
扶余国的主体民族是秽貊族,所以高句丽国民的主体民族也是秽貊族,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句丽国灭亡后,国民融入了中原,最后被汉族同化。这个来自中国东北腹地民族建立的高句丽政权灭亡200多年后,又一个从朝鲜半岛南方崛起的王国建立了,他就是高丽国。
新罗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鲜半岛中南部的统一,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同其宗主国唐朝一样,陷入内乱与衰落的窘境。9世纪末,真圣女王统治下的新罗爆发了人民起义,导致新罗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各处的起义势力中,弓裔和甄萱两个乱世枭雄脱颖而出,最后弓裔统一了全境,建立了国家,取名高丽。
为啥取名高丽呢?弓裔想借着高句丽的余威,呼吁人们造反起义,其实他与高句丽一点关系也没有。后来,弓裔被手下大将王建杀死,王建成为高丽王朝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称的王氏高丽。
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陆国家称臣,并曾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发战争。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了朝鲜王朝。
王建
知道两个国家的来历,我们就知道了,两个王国其实没啥关系。
1、两者文化起源不同。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扶余族在东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起源于吉林,后来才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文化归属感更接近于中原。高丽是古代韩国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权,脱离于新罗国,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
2、两者民族成份不同。高句丽的民族成分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丽人的主体则是新罗人,民族归属感更倾向于三韩部。
3、高句丽是曾经统治过朝鲜半岛北部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权,而高丽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两者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根本不是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完全没有继承关系。【参考资料:《高丽史》、《东史纲目》】(作者:每日汉字)
相关文章
-
希特勒最后的疯狂 拼光家底令美国胆寒
-
朝鲜战场上的空中较量 75秒内击落3架敌机
-
“进化之父”达尔文为何娶表姐近亲繁殖?10个子女非死即病
-
日军在这些战役是怎样无意中暴露弱点,被困张鼓峰上更是弹尽粮绝
-
那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生活得像“皇帝”,难怪都不愿回国了
-
我国最特别的民族,重女轻男,重点是男女不通婚,以此方繁衍后代
-
沈登苗: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来源、构成及原因初探
-
红军曾向军阀借道 兵不血刃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
揭秘美国千舰海军计划
-
拿破仑也要借钱?农民拿出拿破仑签字的欠条,法国做法令人称颂?
-
崇祯和徐光启穿上了西装,话剧《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
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
三峡大坝这么重要,周围有多少军事力量在保护它?国人看完放心了
-
东条英机被判绞刑后,日本人都说:他的妻子更应该判绞刑
-
在古代,嫡子的妾和庶子的正妻相比,谁地位更高?这里告诉你答案
-
科技趣闻:揭秘脑波仪如何让人“隔空取物”
-
越战时期美越在胡志明小道的血腥较量
-
亮剑:李云龙发财时,为何旅长要故意敲诈他?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
-
首都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之叁
-
乌干达总统外访后国内发生巨变,带1500名死士回来,结局怎样?
-
她带8个子女改嫁进印度王室,王子为博她一笑,拆掉王冠给她做项链
-
汪精卫不忘情妇秘密返沪 戴笠命伺机下毒暗杀
-
灭绝了的动物为何会再现?地球怎么了!
-
台防务部门负责人拒拆“两蒋”铜像 “这就是历史,没有理由动它”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优势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
-
珍珠港事件中的四名日本将军结局如何?没一个活到战争结束
-
84年前,那位不向纳粹敬礼,还露出不屑笑容的德国市民,后来怎样
-
戈兰高地,你到底是哪家领土
-
难怪如今老板爱找女秘书,二十世纪中叶前欧洲的秘书都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