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
“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
在评价一个人时,常常会用这样一个词,那就是“六亲不认”。“六亲不认”本来是个贬义词,形容不重天伦,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照顾;后来,又泛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不通人情,对谁都不讲情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亲不认”慢慢地由贬义词演化成一个中性词了,它又代指那些为了公众利益而抛却私情,办事按规矩的铁面无私者。比如有个歇后语,就叫“包老爷断案——六亲不认”,指的是作风正派的官员能秉公行事,这样理解的话,“六亲不认”又是令众心暖暖的褒义词了。
那么,“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的是哪些人呢?其实,“六亲”为一种泛称,指的是关系紧密的亲人们。在历史的传承中,“六亲”也被古人赋予了一定的具体指代,结合古典文献中的阐述,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有三种:
其一为“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左传》。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六亲)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左》文中的昏指的是妻子的父亲;媾指的是重婚之亲,年谡重婚者,指的是重㬪交互为婚姻,就是俗话中的亲上加亲,表兄娶表妹一类的婚姻;姻指的是女婿的父亲,就是现代所谓的姻亲。
其二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老子》。《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文中的“六亲”,据王弼的注称:“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其三是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汉书》。《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对于“六亲”的划分,历史上并不只是上述三种,比如还有将“天地君亲师友”说成六亲的。综合各家之言,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而现代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是,父亲为一亲(涵括父亲方的亲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等),母亲为二亲(涵括母亲方的亲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为三亲(涵括嫂子、弟媳),姐妹为四亲(涵括姐夫、妹夫),夫妻为五亲(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为六亲(涵括媳妇、女婿)。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华盛顿邮报》曾年亏损百万美元,几近倒闭,一名主妇挽救了它
-
德国元帅隆美尔最辉煌的卡扎拉会战
-
为什么武汉回国的700印度人无人感染?这三个原因一针见血
-
此人害得苏军损失近百万人,反搞得斯大林不好意思处决他
-
二战攻打柏林中,苏军火力人数都占绝对优势,为何伤亡达40万
-
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个计划?
-
苏联全力援助越南长达20多年,到底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
历史上的今天|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逝世
-
明朝花魁出了一句上联,下联难倒唐伯虎,来看看你行吗?
-
“党”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姓氏?这是我看到最好的答案!
-
太不要脸了!日军偷运中国男子配种,我华夏子孙尊严何在?
-
重刷《叛逆者》发现,从林楠笙这一耳光,就看得出敌人必败
-
抗战中第一个日本俘虏是怎么被抓获的?
-
这个人访华,发现中国人有三点“最可怕”,警告世界不要招惹中国
-
基层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
海湾战争差一点早30年爆发却被撤退前的英国人出兵阻止!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老照片:从解散军队到建立自卫队,二战后日本经历了什么?
-
漫谈我国古人名字与表字之间的八种关联
-
汝州之战:李自成内亚战术对孙传庭车营的完胜
-
全球第一号赌徒:面积还没有黑龙江大却敢同时和中美开战
-
中国五大悍匪排行榜,不管多么凶恶,最终都是法网恢恢谁而不漏
-
旋转跳跃不停歇,几百人不停歇的舞蹈狂欢,是至今无法解释的怪谈
-
传说中的图16Z真的存在吗?用途十分特殊,设计者脑洞大开
-
世界三大信仰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原来同出一门,是怎么回事呢
-
古代小说中的牛、驴真的知道复仇吗?
-
二战后法国曾考虑加入英联邦 这一提议却并非是天方夜谭
-
在水下多深才能避免不会被子弹射伤?专家:这个深度就可以无视
-
老照片:洋人帅哥让日本泳装女很羞涩全面侵华上层仍然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