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成为坦克车长,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战封神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第一次实施大规模多兵种协同作战,初步展现了我军机械化作战的能力,尤其是坦克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
今天,咱就来看看在这场战争中,我军最年轻的坦克车长:李永胜。
李永胜是山东人,1978年12月入伍,刚满18岁,进入了第41步兵师第2坦克连。
这么年轻的小战士,一般情况下没有两年功夫,是不可能被提拔为坦克车长的,但李永胜是个非常勤奋而且特别聪明的小伙子,好像天生就是坦克手的好材料,无论是驾驶、战术,亦或是维修技术,李永胜都是一教就会。
李永胜不光学习快,而且他还非常喜欢钻研,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很快就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上级的重视。
当时,部队号召要选拔优秀的新人,所以,李永胜很快就成为坦克2连第311号坦克车长。
一个入伍刚几个月、刚刚18岁的“稚口小儿”担任坦克车长,这个决定在连队里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有几个老兵就提出和李永胜“比武较量”。结果一较量,才知道天才真不是盖的,李永胜在各个方面都胜过比他年长的老兵,这下子大家都彻底服了!
李永胜刚刚当上311坦克车长,对越自卫反击战就爆发了,李永胜所在部队也奉命参战。
越南黄连山省孟康县是中越边境附近的一个战略要地,这里群山环绕,易守难攻,通往其他城市的主干道只有一条,因此也是我军进攻老街等其他越南目标的必经之地。
越军早在很多年前就在这里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火力网和军事工事群,中越关系恶化后,又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带有重炮连的加强团,妄图依托天然险恶地形和后天修筑的坚固工事,将解放军御于国门之外,还狂妄地宣称:解放军三个月也拿不下孟康!
为了打好这出国后的第一战,我军决定用“杀牛刀”来宰这只“鸡”。第41师的第1、第2坦克连会同两个机步团奉命打头阵,李永胜也驾驶着他的311战车参加了孟康之战。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311车撵上一颗地雷,一个负重轮被打坏,李永胜不顾车外的枪林弹雨,背起一把冲锋枪就跳出战车,修理损坏的车轮。
突然,他发现前方一伙越军扛着火箭筒朝他们这里冲过来,显然是想打掉311战车。由于特殊年代的干扰,我军坦克还停留在二战时期的理念,全凭钢板抵御敌方火力,没有意识到世界坦克战与反坦克战技术都已经突飞猛进,单凭薄薄的钢甲已经无法应对敌人的反坦克武器,即便是普通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可能对我军坦克造成致命威胁。
看到越军的火箭筒,李永胜的直觉告诉他很危险,便一面端起冲锋枪,压制住越军,一面大声呼唤车里的战友:“你们快出来!危险!”
他一连喊了很多声,车里的战友才听见,都迅速跳出来,拿起武器一起阻击越军。激战中,李永胜浑身多处受伤,大腿被打穿,肋部受了伤,他们的坦克车也中了越军一发反坦克火箭,炮塔被击穿一个洞,所幸没有引发坦克弹药的殉爆,还能继续战斗。
最后,他们合力击退了这股越军,然后迅速修好坦克,驾驶着受伤的坦克继续战斗。
就这样,李永胜和他的311战车,在战斗中发挥神勇,一连击中三辆越军坦克,立下了一等功,李永胜也荣获“英雄坦克手”的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
-
花木兰替父从军,军营生活12年,为何从未被人识破女儿身?
-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诞辰
-
楼市为何总被谣言缠身?
-
东北发现金国王妃墓,脸被金帛蒙住,触摸有弹性,揭开后让人发麻
-
明朝的特种部队 让满人惊惧的关宁铁骑
-
勇担使命自强不息
-
56岁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干了什么
-
南非的曼德拉,到底是“圣人”还是“罪人”?
-
芬兰的奥兰群岛,为什么岛上都是瑞典人?
-
咖啡易融:看选秀“避世”的年轻人,正滑向一场危险的游戏
-
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抬头看见一块石碑,立马跪下磕头并撤出村子
-
大英帝国: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王室深刻影响英联邦国家
-
这支皇室后人,到现在都坚持近亲结婚,称:只为血统!谁劝都不听
-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平息国内反战情绪精心炮制了一则假新闻
-
“党”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姓氏?这是我看到最好的答案!
-
波音737机长分析印尼坠机:飞行数据异常,或存机械故障
-
[图文]傅作义为何夜袭五原城
-
侵华日军炮轰一建筑物,13发炮弹一发没炸,指挥官看后立马下跪
-
▲万军冲锋战场,清一色重甲骑兵,不光惨烈,还很震撼!
-
被掩盖的越战秘闻:为什么越南宁愿输,也不愿用空军攻击中国?
-
化学武器遗留下的恐怖后果 美国在越战使用的化学武器
-
知人善用的晋文公:晋文公图霸中原
-
南粤政法英模风采|“全国公安爱民模范”孙建国:从火场抱出煤气罐,枪林弹雨中勇救人质
-
揭秘二战英国“象人”吉尔斯·马克雷尔:用象群拯救数百名难民
-
乌干达总统外访后国内发生巨变,带1500名死士回来,结局怎样?
-
为史存证,记住每一个他和她
-
司令慧眼识珠,看出身边警卫员必成大器,再见面已是军长!
-
二战后期为何盟军还没来得及发力日本就投降了
-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北吉林,长衫礼帽赶庙会的男女穿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