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拿到银子都要咬一口?不会吃进细菌吗
古代人做生意,没有什么别的钱币防伪措施,好像用的最多的就是把银子拿到牙齿边上,用力地咬上一口。再在银子上留下自己的牙印后,心满意足地把银子往兜里一揣,乐呵呵地递上货品,一桩美妙的交易就这样完成了。
不少古装剧中都有描述过这样的场景,人们拿到银子都会咬它一口,就像现在的部分奥林匹克冠军咬金牌一口那样,以这种看上去有点奇怪的方式来验银子的真伪。这时候很多观众就要纳闷了,为什么要咬银子?钱上细菌这么多,不会咬出病吗?牙不会疼吗?
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更何况是短暂地咬一下,按照科学原理来说,只要不是抱着银子舔、或者把银子含在嘴里吮,那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如果要说咬银子的动作只是小说或者影视剧里虚构出来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古代人还真的有咬银子的习惯,其目的主要还适用于辨别银子真伪。
但是咬银子并不是古人最主要的验钞方法,说到咬银子的方法,用得最频繁的还属民国年间吧。民国年间,我国的产银量大幅度提高,流通的货币种类中,银元的成分也逐渐居多了起来。再古早一些的时候,其实民间的大部分百姓很少用银元交易,因为银元算是高等货币,而铜钱则是比较亲民的币种。
相对来说,咬金子的比较多一点。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金子比较好造假,但银元就相对不会了。金子的质地软、色泽更偏近于铜,所以一般的铜铸假币如果不咬一下,就很难辨别它的真伪。而银子就不同了,银元只有纯银和杂银之分,虽说这两者都是银子,但含银量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除了咬元宝之外,还有这些被人们所广泛运用的鉴伪钞方式。
看色泽。杂银的色泽要比纯银暗淡,真正的纯银是泛着晶莹剔透的光泽的,银元宝里的杂志越少、关泽就越纯粹,整体看上去就越好看。但杂银就与之不同,杂银的色泽看上去也比较粗糙,较为劣质,用久了就会发黑而不是发灰。
掂重量。如果是道上资历比较老的生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货币的真假了,根本不需要特地咬一口。重量是验钞的很重要一环,每种不同的金属有着不同的密度,而商人们和钱打交道习惯了,就能看出来一定价值的银子大概有多少,如果和他们预想内的有出入,这便有可能是杂银了。
像这样鉴伪钞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所以说在古代,人们虽然没有发达的防伪技术,但依旧运用了智慧来保证交易的公平进行。
相关文章
-
越南士兵被解放军包围后喊了一句话 于是战斗就结束了
-
对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有感
-
这个海军大将能力平庸,为什么能成为山本五十六的接班人
-
希特勒最信任的人究竟是谁?答案就在他的这个遗嘱之中
-
开封有一座塔,历经37次地震依然完好无损,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
20190209唐师曾:说刀(1)
-
他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造成30万人死亡 多年后说:我不后悔
-
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
苏德已开战,斯大林为何还要自断右臂?真相令国人唏嘘
-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后,为什么英法美不允许日本占领东北?
-
朱元璋后代中,竟然出现了一位悲天悯人的善心王爷,实在罕见
-
霍元甲死亡的另一种说法,迁坟时真相让日本人哑口无言!
-
中国最难攻破的5座城市,其中一座日军7年未攻破,是你家乡吗?
-
苏德战争中的老照片:德军前期所向披靡,被俘苏军一脸哀伤
-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著名神枪手张桃芳杀敌二百多
-
欧洲人为何能把一个面罩强化到能防护整个头部?骑士水桶盔演化史
-
二战结束后,苏联俘获的战俘有60万,苏联人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
[图文]神秘枪声来自何方:国民党元勋廖仲恺倒在血泊中!
-
[图文]罕见的解放初广州陆海空三军女战士合影照
-
1937年四川大饥荒饿殍载道的上色彩照倒毙的孩子爬满苍蝇
-
赘婿:霖安之乱令宁毅发生蜕变,他已获得两支辅助力量
-
日本二战到底败在了哪里?参加投降签字的日本人说,并非原子弹
-
重读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之:最后一趟生意
-
二战时,这位日军中将攻占过美国本土,美国人不允许宣传
-
数字藏家首发敦煌元宇宙数字藏品上线秒售罄
-
英国陆军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一个失败策略,丧失了近六万人的生命
-
法国人为何在意巴黎圣母院?
-
二战后,日本如何做到迅速超越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二强国的?
-
中国一个“最生僻的姓氏”,只有三笔,很多人却不知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