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联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战德军的双弹匣MP40是怎么回事儿?
1942年下半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时。当时德军和苏军正在城市的断垣残壁中一个街道一个楼房的血拼。前线的战斗报告也如雪片一样的飞回国内,其中当然有对敌我轻武器的评估。
德军普遍表示:诶唷PPSH41太逆天了,71发弹鼓泼水太imba了,将近1000发的射速这谁遭得住啊?
苏军普遍表示:诶唷MP40太香了,短小轻便易操作,清楼扫巷比PPSH这憨憨好用多了,这谁遭得住啊?
然后...苏联出品了轻便又能折叠枪托的PPS43,那德军呢?当然也得有动作啊,只是解决的方法很耿直...
1942年末,ERMA兵工厂接到了OKW(统帅部)的单子,表示前线的吃瓜步兵嫌MP40的弹容量太小,只有32发。在面对毛熊PPSH41的时候总是被吊打,所以赶紧想想办法。
ERMA的工程师寻思,时间那么紧迫,重新设计枪是不可能的。加弹鼓是个办法,但PPsh41那种破弹鼓可靠性也不咋地啊~ 而且用弹鼓之后握持手感很糟,这怎么体现我们大德意志的人机功效?
当然是再插一个弹匣啊!
1943年6月,还只有个设备编号的Gerätnummer3004原型问世...
然后问题来了,虽然它有两个弹匣。但弹膛和枪机就只有一个啊。它肯定不能做到同时供弹,所以得设计一个切换弹匣的方式。
因此,德国人对MP40的供弹口下手了
看上图,整个供弹口被括的有三指,我的意思是三个弹匣那么粗。而两个弹匣井则是设计成了“日”字形,问题来了?为啥德国在三个弹匣宽的供弹口只设计了两个弹匣井?
因为这个日字弹匣井是需要滑动来切换弹匣的...
如上图,按下锁定档杆,弹匣井来回移动。当1号弹匣打完了就切2号弹匣,每个弹匣井后方都有个独立的弹匣释放杆,可以自个看情况换掉打空的1号弹匣,然后再切回来。
吃瓜德军:就这破设计?那我打空了32发子弹之后,不是还得做个切换弹匣的操作?
ERMA: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比以前快很多
吃瓜德军:@#%¥……¥
很明显,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双弹匣切换操作并不便利,而且日字弹匣井在恶劣环境下并不容易在导轨上滑动(卡灰尘或者泥巴),这还不是关键。
本身MP40就是一款冲压机匣的冲锋枪,而要安装这个巨大的供弹口就得切掉整大半个机匣下部,这导致仅存的弹匣上部刚性不足。所以ERMA又得用双倍厚度的机匣和供弹口去弥补刚性,再加上两个弹匣的重量,导致这货重量超过5.8公斤,比汤姆逊还沉,而且重心还靠前,人机功效=渣。
整个供弹结构也显得更加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应提升。反观苏联那边的PPS43和美国的M3黄油枪,取消了木结构,取消了弹鼓,用上了折叠托,统统冲压件,其目的就是轻量化、紧凑化、简单化,这才是二战冲锋枪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这款破枪虽然有个正式名称叫做Mp40/I,但德军并没有正式装备。
通过这款枪,我发现德军的一个特点,他们很擅长将原本好好的东西改成非常昂贵且不适合战时大规模生产的玩意...
相关文章
-
抗战时日本间谍重庆覆灭记付出了沉重代价
-
1985年中国军队百万大裁军震惊世界
-
老鼠长到30斤,还有的能吃掉5只猫,明清笔记里的巨鼠存在吗
-
诺贝尔奖史上的荒唐事:获奖的科学成果最终都被证明是错的
-
五分钟了解古代斩首刑罚:真庆幸我们生活在文明的时代
-
二战结束后,苏联曾经想把四岛归还给小日本,他们为何拒绝了
-
二战日本国内老照片:女学生端着枪训练、东京被炸得如月球表面
-
历时八年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
-
“不翻身,就翻船?”制造业生产管理到底怎么管?
-
欧洲骑士与蒙古骑兵的对决:迂回骑射,围三缺一
-
噩耗传来!31岁的他意外离世
-
这个国家不到两平方公里,却人人都富得流油,还非要给中国钱
-
北欧海盗是群什么样的人,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新大陆
-
英国就那么点小海岛,为什么能够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
为何就算与大唐死磕到底,吐蕃也不南下征服富得流油的印度?
-
人类的第一个正式形状的工具不是斧头
-
格奈乌斯山战役:罗马军团的苏格兰战记
-
白人穿汉服颜值高,看到黑人穿汉服后,网友:尴尬得抠了三室一厅
-
二战时德国制定一生育计划,导致无数少女受害,至今仍被世人诟病
-
皇族后裔爱新觉罗启星:坚决拒接清宫戏,却为偶像刘德华破例一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怀念袁先生
-
200多名专家护理列宁遗体,耗费数百万,保存至今却仅剩10%!
-
盘点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16次狮虎斗,老虎死亡次数更多
-
每日真题丨要战胜恐惧,不是退缩。打卡~
-
都说合肥改名失败,而为什么不继续用“庐州”,其实大有深意
-
约旦国王宣布收回租借领土 以色列:让我们再谈谈
-
叶利钦晚年想见戈尔巴乔夫,却惨遭拒绝,后者在葬礼上这样评价他
-
权力之争《兵法三国》更新国家系统
-
皇帝刘邦去世,匈奴单于给吕后写“肉麻”情书,吕后回复真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