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制定作战方案,是稳扎稳打好还是大穿插大迂回好
谈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常有一个话题,就是解放军当年搞的大穿插、大迂回战术并不成功,疲惫了部队,增加了伤亡,也没有包围敌人,未打成歼灭战。特别是在东线高平战区,陆军第41军121师执行长途穿插任务,在转战过程中先后遭到敌人五次较严重袭击,教训可谓惨痛。这支曾经塔山扬威的老部队,在此次作战中历尽磨难,很多指战员后来都发出了不堪回首的感叹。
实际上1978年12月8日总参向各军区下达战略展开预先号令时,并未明确一定要采取大穿插、大迂回的作战方针。当时南方越军还没有全面侵柬,形势虽困难但未发展到极端,因此我军对越实施反击强调的还是机动作战,即选择边境浅近纵深县级城镇几个点,集中优势兵力,快速迅猛打歼灭战,1、2天内结束战斗。如敌人敢于反扑,则做好用3-5天歼敌1、2个师的准备。
12月25日越军大规模侵柬,军委也相应改变作战方针,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将进攻目标由边境县级城镇升级到省会城市,时间延长到15-20天,歼灭越军3-5个师,达到反击效应。这样一来,作战时间延长,进攻纵深加大,就必然会触动苏越条约的底线,在北方不能不严防苏军可能采取武力策应越军的行动。为争取战略主动,南方对越作战需要采取速战速决、速歼速回的方针。到了此时,军委才确定要采取战役穿插、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尽量缩短作战时间,保障南打北防战略的成功实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略决定战术,对于军委的决策并不难以理解。
回顾1978年12月底到1979年1月,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及军区领导班子根据军委意图,提出的作战方案是以高平以北之敌为主要歼击目标,但分三步走,先打边防屯,再打省属地方部队,最后打越军主力部队。这是一个稳扎稳打的战略,虽然也提出了战术性质的穿插手段,但纵深浅、目标小,尚不能与后来的战役穿插相比。
这个方案上报后,因为不符合军委意图,被否定了。总部首长对广州军区予以了指导,明确作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高平为主要目标,集中主力对敌人实施战役穿插,迂回包围,在3-5天内解决战斗。同时以部分兵力攻击同登之敌,牵制谅山方向;第二阶段,使用2个军兵力继续进攻,快速歼灭谅山之敌,摧毁敌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尔后撤军回国。
就这样,在军委和总部的指导下,广州军区修改了作战方案,确定以第41军、第42军组成南北两翼突击集团,以装甲兵、炮兵、步兵组成合成部队,以战役穿插与战术穿插相结合,长途突击,南北合围,在3-5在内歼灭高平地区之敌,尔后转用兵力于谅山方向。
到这里也就基本明白了,稳扎稳打还是大穿插大迂回,这是一个被战略决定的战术问题。固然后来在实战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作战效果也不理想,但其思考方法和决策过程仍值得研究借鉴。我军不愧是久经考验的威武之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越打越好,最后横扫越北,歼敌5万,奏凯而还。
相关文章
-
河南发展最快的城市,GDP从千亿到万亿只用了15年,厉害
-
二战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他们为何不否认犹太身份?真相让人胆寒
-
小恶魔提利昂才是《权力的游戏》最大赢家!
-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给古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
对越反击战枪神向小平
-
女厨师上厕所不洗手直接做饭,让数百人感染病菌,使7人因此病逝
-
他曾两次担任日本首相,但他说:我这件事比当首相更伟大
-
二战德国为何万里迢迢,不惜代价拿下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
拿破仑兵败的滑铁卢在哪儿?
-
荒岛没吃没穿,那个拒不投降的日本兵,为何能在上面生活30年
-
死刑缓期2年是什么意思?是2年后再执行吗?其实并非那么简单
-
日本最后的投降兵:把二战拖到1974年,还拒绝天皇召见
-
禹城县尧山发现“仙蜕”,本来是考古大发现,却因为意外而毁掉了
-
没拿过这个帝国金援,它的排行榜,别说自己是中世纪战斗民族
-
几乎见地就抢的俄国 为何放过资源丰富位置优越的蒙古?不可思议
-
紫石英号事件以后,再没有外国军舰敢在中国的内河里横行霸道
-
彭城之战:刘邦因大意而一败涂地?
-
有shi学家认为,文明的开端是第一个马桶的诞生
-
2405件文物亮相省博物馆
-
木柄手榴弹变砸核桃神器?制造太繁琐,我国兵工厂为何量产数亿枚
-
苏联的冬天被誉为战争史的地狱级难度,但真但是冬天赶走了德国吗
-
日本新年号“脱汉”?以往年号也是逸出原典本意的汉字新组合
-
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
林彪唯一没战胜过的对手:共和国著名战将陈明仁
-
国内唯一一座以道士命名的城市,千年来从未改名,如今富得流油
-
古罗马男人从战场上获得女俘,变为奴隶后,他们一般怎么处置
-
二战时,希特勒为何注重军服的设计?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
台军:两艘美国军舰今通过台湾海峡
-
97岁的他说“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