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灌区工程历史回望
陈 乘
第753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作为宣城市水利部门的一名新兵,我接触到青弋江灌区工程的历史资料后,曾经对那35万民工肩挑手推、夜以继日兴修灌区的雄壮景象感到十分震撼。那些一串串真实的数据及社会经济综合收益,是无名英雄建设者们的汗水结晶,亦是他们不容磨灭的脚印。回望青弋江灌区工程历史,寻觅筚路蓝缕的建设过往,对后来者会有一定的激励意义。愿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能接好接力棒,脚步能迈得再坚实些。
灌区简介
青弋江灌区(原名陈村灌区)属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之一,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跨漳河流域和青弋江、水阳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利用陈村水库发电尾水及区间径流为水源,集农业灌溉、防洪、发电、城镇生态供水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主体工程位于革命老区泾县境内,受益范围涵盖宣城市泾县、宣州区和芜湖市南陵县、繁昌县四个县(区),总控制面积1383平方公里。
青弋江灌区工程1971年10月开工兴建,现已建成溪口枢纽,黄村泄洪闸、总干渠、东干渠、北分干渠、青左支渠、柏山干渠(西干)等骨干工程,拥有各类水工建筑物977座,固定资产总值2.73亿元。
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106.91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72.37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45.60万亩;纪村电站装机34兆瓦;年均提供灌溉用水3.32亿M3,生态供水0.3亿M3,发电供水16亿M3,城镇供水0.3亿M3。
兴修缘由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宣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居长江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接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
河水位变幅大,农田灌溉无保障。1958年,国家批准兴建陈村水库。1966年6月,由安徽省水利设计院和水电部上海勘测设计院共同提出《陈村水电站工程修正扩大初步设计》,认为:“陈村水库以下,西河镇以上的畈地,现有泾县的安吴渠与南陵县的柏山渠两个自流灌区,均为无坝引水,因河水位变幅大,引水流量不稳定,且遇久旱时期,河道水位降低,引水流量也感不足。”
1970年7月芜湖地区革命委员会呈报《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规划报告》至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报告中提出:在泾县溪口青弋江拦河建坝,将水位抬高到55米高程。总干渠沿青弋江右岸山坡在黄村过徽水后,经过泾县县城到纪村,分为东、西两大干渠。东干渠沿杨柳镇、黄渡镇到水阳江边,灌溉泾县、宣城县广大地区。西干渠灌溉南陵、繁昌等地区。
兴建总干渠
1971年3月,安徽省正式将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1971年11月上旬,总干渠第一期工程开工,开挖溪口至黄村段15公里长渠道,泾县、南陵、宣城、繁昌、芜湖5县10万民工参加施工。
1972年10月中旬,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开挖黄村至泾县城郊15公里长渠道,芜湖、繁昌、南陵、宣城、当涂、广德、郎溪8县11万民工参加施工。
1973年总干渠第三期工程开工,10万民工参加施工。而在总干渠施工过程中,民工共伤亡65人。渠道以人工开挖为主。土质较硬,用人力打孔爆破后结合人力开挖,土方运输以人力挑抬为主,人力小板车补充。35万民工会战于泾县,全屏一根钢钎一双手,一条扁担两只筐,把一座座山移走,将一段段渠埂筑起。春秋天阴雨绵绵,路滑泥又深,夏天持续干旱,四面尘土迷漫,冬天寒冷彻骨,土冻水寒。民工们用群众的智慧克服困难,凿通了山岭,劈开了天官山,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1976年总干渠基本竣工。
溪口闸枢纽工程
兴建东干渠
1989年10月30日,东干渠渠道土石方工程正式开工,由于芜湖市人民政府的报告,省人民政府决定“东干渠灌区不再包括芜湖县境内的灌溉面积,东干渠缩小断面后,由宣城地区组织实施”。
第一期工程,由宣州市13个乡、办事处和泾县16个乡,4万民工进驻工地。彼时工地红旗飘扬,人山人海。沿渠线的施工地段和公路两旁张贴了“开通干渠、造福人民”“团结治水,造福子孙”等等大幅标语。施工以人工为主,除机械配合施工,用推土机碾压外,其余全部人挖肩挑。
第二期工程,宣州市4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参加了渠道土石方施工。除养贤乡全部投劳人力挖运外,其余各乡镇均以资代劳,按分配土方任务每立方4元折资。承包给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南京军区83468部队等20多个专业施工队伍以机械化施工。
东干渠可以称得上人民修渠,工地的动人事迹数不胜数。鳌峰办事处张锦行政村一共产党员为办事处义务每天从当日21点到次日凌晨2点开推土机15天,即使右手开刀两次也没停下进度。“方家三兄弟”骑自行车行驶20多公里的路程,每天都在拂晓前到达工地。百园乡小伙子们每天早上4点钟出发上工地,天黑收工回家,步行往返50多公里。12月份霏霏细雨,敬亭乡400名民工、向阳乡200多位民工冒雨干活......有这么一首筑坝诗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锹力量,铲去陈腐的观念。
一把汗水,造成宏伟的业绩。
一车黄土,堆筑历史的长堤。
在青弋江东干渠工地上,
我愿以青春的热血,
抒写宣州史上动人的篇章。
我用执着的追求和信念,
憧憬宣州明天生活的鸟语花香。
按照既定规划,总干渠黄村泄洪闸、纪村水电站、溪口大坝和中小建筑物相继建成。东干渠紫园渡槽、花园渡槽、鼓楼铺隧洞、罗冲隧洞、杨柳渡槽等建筑工程已然完工。陈村灌区开始发挥农田灌溉、发电、城镇用水的综合功能。
续建配套设施,功能日臻完善
青弋江灌区的农田灌溉的功能已向生态环境保障功能延伸。宣城市城区活水工程暨宣城市引水入城项目,从青弋江灌区东干渠纪村闸进水口沿东干渠引水到北分干渠的关庙水库,再由关庙水库埋设管道到主城区殷村水库进行调节,对主城区清溪河、梅溪河等河流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补。
山口闸拆除重建工程
灌区的每一座闸、每一段渠,入眼皆是景。是人力、水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静静的水面、宽宽的闸口用流过的潺潺水声告诉我们她的厚重历史。
现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16-2020年)正进入最后的冲刺(纳入全国计划),总干渠泾县城区古塘段喷灌浆防渗加固、拆除重建山口泄洪闸、东干渠进水闸、三板桥泄洪闸,溪口枢纽加固除险等。通过工程实施将改善灌溉面积45.6万亩,保障了渠道防洪安全和输水安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灌区的工程效益。
(作者单位:宣城市水利局青弋江灌区管理处)
相关文章
-
英法已经得到了有关德国进攻的情报,为何却没有做出像样的防范?
-
洛克菲勒:他家庭的财富为何传承超过六代
-
那些谣传的历史故事,你信了几个?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讲好丝路故事扩大合作共识
-
能把4个目标显示成101个目标,韩军阿帕奇雷达曝出致命bug
-
[图文]英国最新解密资料:女中音马格丽·布斯二战英雄浮出水面
-
《羞辱》笔记之二:认识这个中东“火药桶”
-
除了粮票和肉票,大家还知道有哪些票证?
-
《人民的名义》之后再《突围》,周梅森:我力求讲真话,起码不讲假话
-
一直好奇古代滴血认亲是认真的吗?到底靠不靠谱?
-
为何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不数银子?
-
莱特兄弟为何成“专利流氓”?只要天上有人招手,立刻律师函警告
-
使用时要靠肚子帮忙!这把古希腊弩是“黑科技”还是思维奇葩?
-
印尼发现4.4万年前壁画 或为最古老叙事性壁画
-
世界毒枭之王,为何从不卖毒品给中国?只因尊敬一个中国人
-
俗话说:“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好男、女标准是啥
-
路易十四为何一生不洗澡?他身上到底有多臭?10米开外臭气熏天
-
在缅甸打日军,孙立人与廖耀湘比试谁更猛,英军想捡漏,结局惨烈
-
开战三天就沉没绝非太弱只惜如此强的战列舰生不逢时
-
柬埔寨支持,新加坡反对,独立20年的东帝汶,为何不被东盟接纳?
-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下
-
人类交通规则趣史:50亿“靠右走”25亿“靠左走”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
这个高官因支持敌人被撤职,敌人被打败了他却官复原职,换成你也会同意
-
抗日战争中,它成了我军优先攻击目标,日军只能排第二
-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逝世
-
中国航海博物馆:“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开幕
-
远古文明的猜测
-
历史上以瘦为美的朝代,减肥方式荒唐可笑,甚至拿生命在瘦身
-
看图说话!这几个人手臂都快到膝盖了,字母哥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