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理财故事:古代人究竟是如何理财的?
说到理财,其实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了,古语有云:“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正当,禁止民众不合理的开支和浪费,这是古代理财最合宜的方法。那么,古代人究竟是如何理财的呢?
大文豪苏轼
苏轼在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减,于是他“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即控制每天的开销,然后每个月发工资之后,取出4500文钱,分成三十串挂在房梁上,每天要用的时候用叉子挑下来一串,取完就把叉子藏起来,然后在屋里放一个大竹筒,存放每天剩下来的钱,用来招待客人。这属于”节流“,同时,苏轼还从当地衙门那里申请到数十亩废弃的土地,”开源“种地。
这种理财方式,其实就是现今提倡的“储蓄”方式,将钱积累起来,来保证自己生活比较安稳。稳赚理财助手专注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推荐,不求高收益,只要稳健安心即可。
战国人白圭
白圭的理财之道就是不贪图眼前小利,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使利益最大化。战国时期的商人,大都在经营珠宝生意,因为“珠宝之赢百倍”。而白圭却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他偏偏看上了“十倍”的“耕田之利”。
他在收货的季节适时买进谷物,再把丝绸、漆具等生活用品卖给比较宽裕的农民,而在青黄不接或者收成不好的时候,又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品。这样一来,某些商品积压的时候,白圭用比市价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匮乏的时候,他又用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出售,既保证了自己的利益,又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这种理财方式,也是现如今许多理财专家提倡的: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期,从而获得高收益。这种理财方式需要对市场的高度把控与熟悉。
爱好风险吕不韦
比如:吕不韦在邯郸见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战国策》)。当然,这种高收益的模式必然会带来高风险。
吕不韦发现有潜力,价值被低估了的“企业”(秦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他“上市”(登基当皇帝),从而获得巨大收益,不过,这种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欢迎来 众推风云榜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谬误欢迎赐教。
整编:众推风云榜——大男孩寅申
更多请看:zhongtuifyb.com
投稿邮箱:kefu@zhongtuifyb.com
欢迎投稿给我们,共同交流讨论!
相关文章
-
韩国首尔:景福宫,观北京故宫(明)卫士换岗仪式
-
[图文]揭露险象环生的日本政府投降内幕
-
列宁的遗物,看皮鞋他脚很大,还有一颗凶手射进他体内的子弹
-
1994年,陕西出土7300年前遗体
-
这几个女性冒充男人当兵,为何到死没暴露身份?看照片就懂
-
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境遇如何?
-
古代的骗子有多狡猾:装作要买一匹马,最后被骗的却是绸缎庄
-
他们被处死前留下遗言,有的幽默,有的让人敬佩,有的死不悔改
-
大清洗动摇了苏联军队的根基团长被提拔到军长开战一打惨败千里
-
“无奸不商”是好意,后人都把它弄反了
-
最后的罗宾汉:西西里土匪风云
-
二战时欧洲版的珍珠港炸出惊天毒气阴谋
-
历史上懂的审时度势,懂得进退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
纳粹“人体实验”与日本“七三一部队”:以医学的名义戕害人类
-
桂林将步入7区时代,柳州6区,灵川县以及鹿寨县可以考虑设区
-
越军特工部队的战斗力很强,然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
冷战时台湾曾秘密出兵中东培训当地飞行员
-
抗战最解气一战,中美英加印多国联军打得日军满地找牙,死伤十万
-
9102年了,赵立新们为什么还会有汪精卫式疑问?
-
照片上这个穿中国衣服的日本军人,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凶手!
-
蒙古国二战援苏300公斤黄金50万马匹 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有限的核战争 世界变得怎么样
-
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唐二陵
-
历史上的今天——1908年6月30日,俄国贝加尔湖西北发生通古斯大爆炸
-
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病逝:师从季羡林在冷门绝学上接力耕耘
-
非洲大多数国家都独立了,留尼汪为什么不脱离法国?
-
四十张沙俄时代妙龄少女老照片,美丽而有贵族气质
-
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经典之吻被搬上柏林墙!
-
宝钗3次派人到黛玉房间,次次都令人不齿,连作者都说她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