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伙严重偏科,“梦中”推出3900个公式,后来竟成一代数学大师
拉马努金于1887年生于印度的一个落寞的贵族家庭,祖上是印度著名的“婆罗门”家族中的分支。拉马努金的父亲在裁缝店打工,母亲在教堂唱圣歌。夫妻俩靠微薄的工资养活家里的五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童年时,拉马努金居住在姥姥家生活,那时的他没有玩伴。从小性格内向的他从不与外人交流,也养成了很多的怪癖。比如他从不与别人一起吃饭,总喜欢将食物拿到安静的地方自己享用,家里的东西他习惯性地摆放在墙角,不喜欢别人乱动。
1898年,10岁的拉马努金就读于贡伯戈讷姆的一所中学,在学校里,他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到了数学。在数学方面,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经常让老师挂在黑板前出丑。
有一次上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数除以它本身,都等于1,比如我手中有三块糖果,分给小明、小红、小丽三位同学,结果每人得到的是一块糖果。
拉马努金举手提问道:“老师,如果按照您的思路,您手中有0块糖果,再分给0个人,结果还是一块吗?”
老师立即替自己圆场,说道:“当然,这个命题中不包括0的情况。”
拉马努金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没人愿意跟他玩。他只能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对数学中的几何尤其感兴趣。
他整整用了五年,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这本书中的上千个公式全部推导完,留下的是几百本的草稿。这五年中,他几乎掌握了数学中所有的基本的公式。这几千个公式,便是他以后研究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拉马努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印度著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高中时,因为每天的课程时间均匀,所以拉马努金并没有太偏科。到了大学,他果断地放弃了其他学科,全心扎根在数学上。这也导致了他其他学科都不及格,被学校开除。
一年后,拉马努金又参加高考,考上了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他依然只对数学感兴趣,其他学科连看都不看。很快,他又一次被赶出了大学的校门。
被学校劝退后,拉马努金步入社会。因为是家中的长子,经济的压力一下子落在他的肩上,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工作。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拉马努金遇到了一位贵人。此人叫拉奥,是一名官员,同时又是个富豪。机缘巧合的是,拉奥也是一位数学迷,他很欣赏拉马努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并鼓励他继续研究数学,而不是找其他工作。
拉奥承诺每月给拉马努金1000卢比,作为他的生活费,这些钱足够让他专心研究数学。
然而,拉马努金婉拒了拉奥的资助,因为他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施舍。他也没有找工作,而是整日在家中埋头苦干,研究数学。
1911年,24岁的他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关于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后来他又陆续发表了14个关于圆周率计算的公式。他虽然发表了很多篇论文,但当时印度国内的整体数学水平很低,根本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研究成果。
几年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信件寄给了剑桥大学教授哈代,哈代收到的只是拉马努金所研究出的公式和命题,并没有证明的过程。
哈代看完这些公式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找到英国另一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交流。李特尔伍德经过仔细研究,认为拉马努金是一个难得的数学天才,因为这些公式有一个自己曾经论证过。
哈代急忙给拉马努金回信,希望他到英国来一起研究数学。
1914年,拉马努金顶着家族的压力,只身来到剑桥大学。拉马努金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数学的研究上,他的算法非常杂乱,缺少严谨性,这样的研究成果就算发表了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哈代正是剑桥大学的教授,对于数学,他有着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算法,可以帮助拉马努金将其算法规范化。而哈代所缺少的是创新,因为多年的研究,他的思想慢慢禁锢了,拉马努金则可以为他带来新的灵感。
哈代也曾坦言:“如果拉马努金从小一直接受正归的数学教育,他在数学上的造诣将远远超过我。”
在哈代的指导下,拉马努金一共发表了28篇重要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高度赞誉!英国数学家给拉马努金的评价是:拉马努金推导的公式,将带领世界数学前进一百年。
为了表彰拉马努金,剑桥大学破格聘请他为数学院的院士,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印度人。
拉马努金一生中共推导出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却说:“这些公式都是在‘做梦’时,女神娜玛卡尔给予我的启示,早上醒来,我回忆梦中的启示,就撰写出了这些公式和命题。”
拉马努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由于营养跟不上,加之工作上过度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并不好治愈。由于长期住院,拉马努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1920年4月,对数学仍然依依不舍的他告别了人世间,33岁的数学巨星就此陨落。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杜月笙爱女:在外漂泊半生,71岁回上海老宅,发现门匾中有惊喜故事大观
“邻居三不要,亲戚三不交”是什么意思?老祖宗的忠告,你应该知道历史传奇
特种小队执行任务时神秘消失,归来后竟击毙倭寇数万人!阅点小说
涪陵榨菜:躲过“酸菜劫”,陷入“钠”争议AI财经社
激光雷达2022:在风口、泡沫和希望中行走财经杂志
摆谱?莫里森拒见中国大使,又甩锅中国观察者网
让虎皮兰冒新芽,抓紧做4件事,新叶长满盆阅客生活
相关文章
-
二战时丘吉尔著名肖像你知道谁拍的?这位“摄影界伦勃朗”还拍过更多名人
-
史上规模最大的钢铁对决!两军出动8000辆坦克,该国损失6000辆
-
日本最后的投降兵:把二战拖到1974年,还拒绝天皇召见
-
慰安妇及南京大屠杀新史料披露
-
他是谜一样的新国王,她从保镖到王后,他们爱起来那么热烈疯狂
-
二战期间的德军,可以说是靠嗑药造就了陆战的无敌状态
-
妻子遭邻居强奸三次 夫杀犯人被判无期
-
历史上的重步兵,不同的组合意味着不同的任务
-
借给专家的圣旨还要的回来吗?主人要了26年未果,最后告上法庭
-
[图文]德国人发明机枪交叉 一天两万名官兵丧生
-
苏联特权阶层有多可恶?上面偷偷发红包,钱多到官员不敢收
-
希特勒手下的三位名将,没有他们估计二战还没开始德国就败了
-
【今日历史】1月2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八字中的空亡是什么意思?命带空亡会怎样?
-
米芾趣闻轶事多:曾沉迷于奇石而拜石遭弹劾
-
[图文]百岁老兵回忆难忘的中国远征军历史
-
《甄嬛传》从新婚之夜就已经注定,浣碧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孟静娴
-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诞辰
-
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
-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坦克及其步坦协同战揭秘
-
美国为啥将原子弹投降了广岛、长崎,而不是东京?背后有说道!
-
70年前,这个团的官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
解蛊毒的最简单办法,可怜亦可悲,困苦徒劳身不得安
-
盟友遭德军屠城,苏军近在咫尺乐得看戏,事后美英却无话可说
-
二战法国本土沦陷,戴高乐为何还进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
中国600年前说它“海外仙境”,如今战乱不断,我们则安居乐业
-
章永乐:将中美争议类比于“英德之争”是恰当的吗?
-
918俩奇葩,一个穿和服招摇,一个搞店庆促销,想当网红想疯了?
-
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