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考成法是干什么用的?
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针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例如“上计”、“京察”等,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了官场风气、推进了政府廉洁。在明代中期的张居正改革中,有一项“考成法”曾将全国上下30%的官员进行罢黜裁汰,可见其“威力”之大,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整个鼎鼎大名的“考成法”。
张居正文集
实际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层,对吏治问题十分重视。明代早期就已经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 “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计”,这些措施都是对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和作为进行盘点对质,良好者有机会继续晋升,不端者则会遭到相应的惩戒甚至罢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实行起来无异于走过场的“面子工程”。即使有奏效之时,也是被部分权臣把持在手,成为争夺权力的工具。鉴于官场中的种种乱象,万历初年成为首辅并执掌大权的张居正建议实行“考成法”。
考成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六部和都察院为所属官员的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往负责纠察的六科,一本上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由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六部、都察院、六科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瞒报差错者,均要予以相对应的制裁。
明代的中央机构设置
考成法推行后,立即可见成效。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据统计,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这一数字虽不免夸张之嫌,但其带来的影响可以想见。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的“考成法”大量裁撤了办事效率低下的官员,并大胆擢用了新晋人才,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但也是由于这项制度之严苛,使得官僚集团上下不满,张居正逝后,考成法便遭到了废止。
参考资料:
1.张廷玉等:《明史》
2.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3.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4.汪成玉:《谈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原因及启示——以“考成法”为视角》
相关文章
-
列女仁智图原来是部“教科书”
-
皇帝朱瞻基为什么让宦官读书,使明朝埋下覆灭的祸根
-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事件揭秘 狸猫换太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银行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一句话令其哑口无言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四次出家为僧?
-
北京展区的月季花为何提前绽放
-
他相当殷纣王的“国防部长”亦是秦的祖先为何用生命守护暴君?
-
党史上的今天丨湘黔铁路全线通车
-
唐玄宗为何独宠杨贵妃:杨贵妃如何征服唐玄宗的
-
古代断案故事:县尉张鷟机智过人,让驴自己找到小偷
-
小型植食镰刀龙:二连龙 长达4米(拥有巨大指爪)
-
瓦尔盗龙:欧洲小型食肉恐龙(长1.8米/距今7000万年前)
-
唯一没有改名字的开国元帅是谁?主持开国阅兵仪式,名字十分有寓意!
-
“邱处机”到底是姓“邱”还是“丘”?
-
火子采访老兵纪实 用电影叙述英雄事迹
-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仲秋时节的开始(每年的9月7-9日)
-
此人建一国只存在一年,兵败后被杀身首异处,五个儿子全都被煮死
-
【党史天天学】1月16日
-
为了夺取皇位,他干掉亲兄弟,霸占嫂嫂,却被后人称颂为千古一帝
-
白崇禧坐镇华中,担任剿匪总司令,那么麾下三个兵团都是谁统领!
-
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进入寒冷季节(每年的1月5日-7日)
-
《人民的名义》祁同伟为什么会被分配到乡镇?不止是梁群峰的打压
-
都知道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那你知道“十大上将”都有谁吗?
-
《史记》中揭露人性本质的10句话,不得不服!
-
古时候女人避孕的方法 比现代人还要伤身
-
诸城暴龙:已知第二大暴龙类(仅次于霸王龙/长12米)
-
俗语“家有四样,不破也亡”,是哪四样,古人说得有道理吗?
-
古墓挖出千年宝剑,如今依旧寒气逼人,可轻易划破20层纸张
-
孙悟空上天前,谁是前任弼马温?难怪得知真相的孙悟空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