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京东的市值只差26亿,京东到底怎么了?
搜狐科技 文/马颖君
京东、拼多多两家公司先后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然而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态度却截然相反。
截止纳斯达克11月20日收盘,拼多多大涨16%,市值256.34亿美元;京东收跌7.67%,市值281.98亿美元,创IPO以来的新低。对比市值可以发现,拼多多这家刚刚上市不到4个月时间公司的市值,距离体量庞大的京东只差25.64亿美元了。
从GMV增速上来看,拼多多的增速高达697%(2018年Q3同比去年增速),相比较之下,京东Q3的同比增长只有30%。两家公司的增速被拿来做文章,但实际上,GMV增速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家公司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我们需要穿透GMV的迷雾,找到更核心的数据来深入分析两家公司。
有迷惑性的GMV增速:松鼠可以跑很快,但不能让大象和松鼠赛跑
拼多多在对外宣传时,突出了自己的GMV增速,很多媒体在对比这两家公司时,也把两家公司的GMV增速放在一起讨论。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的体量相去甚远,将二者的增速放在一起讨论是很没有意义的。
截止2018年9月30日12个月期间,拼多多平台GMV达到34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6%。为了突出自己的增速有多快,拼多多在给媒体的新闻稿中还对比了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以及其他几家电商公司的GMV增速。
“据国家统计局此前数据显示,2018年1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70539亿元,同比增长25.5%;阿里2018财年报告显示,集团GMV同比增长29.3%,其中淘宝同比增长22%,天猫同比增长36%;京东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GMV同比增长30%。”
对比这些数字,拼多多的增长可以说是坐了火箭。
但实际上,用GMV增速去同时衡量拼多多和天猫、京东和淘宝的增速是有一定迷惑性的。
举个夸张的例子,A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10万,B公司的营业额是100万;前者今年的营业额增长了10万,后者增长了50万,但是反映在增速上,A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同比100%的增长,B公司仅增长了50%。对于一家体量稍小但运营健康的公司来说,得到一个快速成长的数值并不是太难,因为毕竟基数小;但是对于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来说,让它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就呈几何级上升了。这种情况类似于,松鼠可以跑得非常快,但是你让大象也这样跑跑看?
由于阿里巴巴从2016年6月宣布不再在财报里用GMV这个指标,所以此处我们仅讨论京东和拼多多两家公司的GMV。对比这两家公司,截止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的GMV达到3488亿,京东的GMV为15658亿。
接下来我们反推一下二者的增长基数,也就是看看二者是什么体量的动物。
拼多多称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3448亿人民币,较同期增长386%;由此推算,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这个GMV数值对应的是709亿。再来看看京东,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京东的同期GMV数据为11007亿元,是拼多多的15倍。换句话说,如果把京东比作一头大象的话,那拼多多就是一头牛。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拼多多的GMV增长了2739亿元,京东的GMV增长了4651亿元,比拼多多多出了近2000亿。但是京东的增长反映在增速上就比较吃亏,拼多多的增速是386%,京东的增速是42.4%。
如此看来,GMV的增速对于两个体量相差很多的公司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很公允的对比指标。相信在用真金白银给两家公司投票的时候,华尔街精明的投资者们看的并不是GMV,准确的说,不仅仅是GMV。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参考的是什么指标呢?
电商公司的命门:活跃用户数和客单价
华尔街见闻会员专享文章《是漫漫长夜,还是黎明前的黑暗?》评论京东财报称,
虽然“618”等特定促销期有拉高GMV的季节性波动成分在,但三季度GMV环比下跌数字远超用户数,显示对京东而言更严峻的态势——核心的、大额的优质用户正在从京东平台向天猫及其他B2C平台转移。对于电商驱动的“飞轮效应”来说,用户数和客单价是一切的基础。从京东的三季报来看,它已经失去了飞轮效应的失去动力,面临最糟糕的经营困境。
这个评论点出了电商企业最核心的数据:用户数和客单价。
截止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过去12个月至少有过一笔交易)为3.05亿,环比下跌2.8%。京东的活跃交易用户出现下滑800万,(同期阿里增加2500万),而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了3700万。
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是,拼多多找到了打开低线城市网购大门的金钥匙,在一二线城市互联网红利见顶的时刻,拼多多正在欢快地收割海量低线用户。
而外界对于京东本季度活跃用户数格外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是京东自上市以来,活跃用户数出现的首次环比下跌。
首次下跌是个很不好的信号,当投资者们习惯了一直增长的数字后,对于“下跌”的包容性非常低。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突出的是环比数据,而非同比数据。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外界开始格外关注环比数据了?
我们借助对GDP环比增速的分析来侧面说明问题。
关于“GDP环比增速为何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德国商业银行周浩表示,经过季节性调整的环比数据,往往被认为最能反映经济变化动能的数据,这主要是因为同比数据可能受到基数、工作日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剔除了这些因素影响的环比数据,被认为能够反映当期经济的实际表现。在发达经济体中,市场最为关心的数据往往是经过季调之后的环比数据,而非同比数据。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数据质量等原因,同比数据更为流行。
可以做类比的是,对于体量庞大、发展驱稳的电商公司,市场最为关心的数据是环比数据,而非同比数据,也就是说,对于年GMV超过1.5万亿的京东来说,同比数据太粗放了,资本市场更苛刻地关心你是不是每个季度都在进步,是不是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可以说,活跃用户数,或者更严苛一点说,环比活跃用户增速反映的是一家成熟电商公司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前景。
目前外界对于京东的前景是那么乐观的,华尔街见闻另外一篇文章甚至还这样评价道:
这应该是本轮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第一个用户下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不过就此否定京东也是有失客观的,毕竟京东只是首次出现活跃用户下滑,这并不能说明未来的趋势,就此预测“拐点”太过草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这一季度京东的技术研发费用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8亿元增长96.4%至人民币34亿元。对于技术研发费用的投入,显著高于其他费用的增长。京东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上付诸了实际行动。
对于立志成为未来零售基础设施的京东来说,从技术投资方面能看出京东的决心。但是对于这种投资未来的举措,也需要有一个完美的big story才能让华尔街买单。未来想要重拾资本市场的信心,京东要非常努力地追赶才行。
相关文章
-
瑞幸咖啡将在美国上市市值42.5亿美元成全球最快IPO公司?
-
网约车新战事,BMW ReachNow重新定义专车?
-
如何申请icloud账号
-
阿里合伙人新增两名80后“技术男”
-
如何设计电商系统商品中心?
-
个人快递迎来重磅玩家,京东能否搅动市场风云?
-
社交赛道抢跑者,Soul如何斩获五千万用户?
-
热点|Facebook指控中国四家公司在其平台上推销虚假账户
-
【虎嗅早报】视觉中国遭天津网信办连夜约谈,再次道歉并关站整改
-
大年初一致敬城市英雄!请将尊重都留给他们!
-
勒索过苹果的黑客REvil又来了?这次是7000万美元赎金!
-
怎样将文档目录转换为纯文本格式
-
你要看看!OFO小黄车和权健的危机,媒体充当什么角色?
-
中国屏幕巨头崛起:出货量全球第一,打破三星垄断!
-
参与「AI最佳雇主」投票,免费拿iPadmini等5重大礼!
-
网约车合规化乱象:持牌最多公司为何成刷单平台?
-
5G发令枪响,苹果拒绝起跑
-
【钛晨报】身陷巨额会计丑闻,德支付巨头Wirecard拟启动破产程序;英国批准华为在剑桥建立研发和制造中心;拜腾美国办公室月底前裁员
-
「布本智能」推出知识小助手,想帮每个组织优化“培训”这个事儿
-
焦点分析|百度的“钱袋子”过时了吗?
-
现代汽车集团加速在华氢能布局
-
“借鸡下蛋”拒绝归还,京东的霸权做法能持续到几时?
-
美的空调内机怎么从墙上取下来
-
“宇宙级”祝福来了!
-
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织就郑州疫情“防护网”
-
T-Mobile推出移动银行解决方案“T-Mobile Money”
-
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为何愈演愈烈?危机公关还有用吗?
-
VR社交应用《VRChat》称其VR用户约占总用户数30%,数量增长125%
-
成都群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