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国槐、家槐,其实叫做日本槐
故老相传,山东人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搬迁而来,假如此事为真,又假如真的有这么一棵大槐树,那肯定不是刺槐。
青岛中山公园的刺槐
刺槐又名洋槐,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Linn.,豆科刺槐属。19世纪末从欧洲引入栽培,青岛即是全国第一批刺槐的落脚地。时至今日,青岛中山公园内仍有当年的老槐树存活。上图中那几棵都是,方便的话不妨去瞻仰一番,这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历史。
槐
山东人乃至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大槐树,必然是豆科槐属的槐/Sophora japonica Linn.,又名守宫槐(群芳谱),槐花木、槐花树、豆槐、金药树等,这些名字见于《中国植物志》,不知编者从哪里搜罗来的,但现实中没见一个活人用过......为了与刺槐相区别,一般叫国槐或家槐,满满的家国情怀。
刺槐的托叶刺
槐和刺槐,均为高大乔木,都是羽状复叶和蝶形花冠,但不同之处更多。刺槐有托叶刺(并不是都有,青岛中山公园的就没有),而槐无之。小叶亦有不同,槐的小叶先端尖锐,刺槐的小叶更为圆润一些。槐的当年枝呈青绿色,老干树皮才转为灰褐,刺槐只有嫩枝才是绿色的,会迅速转为灰褐色至黑褐色。
槐的花序
最重要的外观区别还是在花、果上。刺槐开花较早,暮春时节最为煊赫,花香袭人,沁人心脾,槐的花期要等到夏季才姗姗来迟。刺槐为总状花序,成串生在叶腋,下垂;而槐则为圆锥花序,如同金字塔一样长在枝顶,一般昂扬向上。刺槐的花香甜可食,生熟皆宜,槐的花香味儿不足,且苦不堪食。
槐的荚果,摄于即墨
二者的荚果气质截然不同。刺槐秉承了豆科植物的“豆荚”风格,“荚果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线状长圆形”,其形略似镰刀;槐的荚果根本就不像“荚”,而是呈绿色串珠状,果皮肉质。镰刀和串珠,这是农具和文玩的距离,分不清就实在不应该了。
刺槐进入我国后,迅速开枝散叶,以至于鹊巢鸠占,似乎比槐更为普遍。不过,槐原产我国,自古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古诗文中也常以槐为意象,其地位是刺槐比不了的。检索《全唐诗》,提及“槐”的有299首诗作,共计138位诗人。仅白居易一人就用了42次,如“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以及“轻衣稳马槐荫路,渐近东华渐少尘”等,皆为传世名作。
龙爪槐,摄于胶南
槐多见于华北和黄土高原,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栽培日久,则妖孽生焉。除了普通的槐树之外,槐还有一些变型。最常见的当属龙爪槐/f. pendula,其枝和小枝均下垂盘悬,形似龙爪。这种特征无法通过有性繁殖遗传,用其种子播种,长出来的是正常的槐树,故只能采用嫁接的手段来保持其拧巴的性状。
五叶槐,摄于山西太原
还有五叶槐/f. oligophylla,此变型的复叶仅有小叶1-2对,集生于叶轴先端成为掌状,或仅为规则的掌状分裂,形如蝴蝶,所以又称“蝴蝶槐”。园林中应有较少,本砖家也只在山西出差时见过一次。
金枝国槐,摄于即墨
近年来又有新兴品种金枝国槐/Sophora japonica 'Golden Stem',一年两度黄,幼芽嫩叶为淡黄色,5月上旬左右黄转绿,9月后再次转为金黄。其枝干尤为惊艳,越是隆冬季节,其金黄色就越是显著,如同涂了金粉一样熠熠生辉。那啥,别问我为啥黄了,我也“唔知吖”......
还是金枝国槐,摄于山西太原
呼应一下“标题党”,为什么说槐应该叫日本槐?问题出在拉丁文名上,“Sophora japonica”,直译即“日本槐”,这事儿要怪分类学祖师爷林奈老爷子。当年他得到了一份槐的标本,据说来源于日本,于是悍然以“日本”为名,并沿用至今。
但植物的中文定名自有准则,并不采用拉丁文名直译,犯不上为之介怀。想当年评选国鸟,据说丹顶鹤因其拉丁学名为Grus japonensis(直译为日本鹤)而遭淘汰,有点可惜了。
相关文章
-
带“猪”的词语都很丧?非也!二师兄来教你用“猪”说吉祥话
-
正在阅读:何万祥:滨海军区战斗英雄
-
翁有为 | 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
-
汉服大百科: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
-
今日渤海网,五桃木四十烈士纪念碑揭碑
-
洞房里新郎新娘为何要喝交杯酒
-
所有汉人都梦寐以求的一颗头颅,被一个小兵砍下,保住欧洲四百年
-
屈原之灵都感到慰藉:元代的端午节热闹非凡
-
今晚《戏码头》,从一件国家宝藏说起。名震天下的越王勾践剑,为何最终流落到楚国?
-
甲午遗恨 北洋水师在仁川有歼灭日本海军的绝好机会
-
文物解码丨唐代西域的饺子与馄饨
-
说春是石阡哪个民族流传下来的:侗族(节令说唱活动)
-
嘉峪关关城:天下第一关的千年沧桑尽数显现
-
古罗马斗兽场有多恐怖残忍:人和野兽战斗(供贵族观看)
-
凤凰墩果然是泰州“宝地”!这户居民家装油的罐子,竟是元代传下来的国宝……
-
甘肃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
他是彭老总麾下的小将,当过上海市委书记,逝世后降半旗致哀
-
H5|传移模写——来辽博看古代经典画作如何被传承发扬
-
中国奥运冠军唐功红:举重太拼导致七窍流血,结婚6年依旧无子
-
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谜 李煜怎么死的
-
神秘消失的宝藏:雷峰塔倒掉后惊现神秘地宫!(图)
-
三国演义中的神仙于吉,左慈到底是什么人?
-
内乌肯盗龙:南美迷你驰龙科(长2.5米/仅出土脚骨)
-
难怪玉帝杀不死孙悟空,原来猴哥有一致命弱点,你看看菩提说了啥
-
赵义京:创造了平原地区伏击战的范例
-
汉代政府“打拐”趣闻:斩首还要分尸
-
国家统一的征程中,起义的道路上永远欢迎后来人
-
辽宁公安曾抓获一位81岁“农民”,立即执行枪决,群众拍手称快
-
中爪兽:史前哺乳肉食动物(长有奇特蹄状脚/奔跑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