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政身上学做一个好父亲:别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权威之下
文/丽华心语
(丽华心语原名张丽华,天津市人,曾从事政府研究室工作;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的副主编;现为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员;散文随笔曾发表在《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名镇世界》等报刊。有100多篇文章被各大网络平台推荐。)
《红楼梦》中的贾政,一直是以严厉的父亲形象出现的,尤其是他与宝玉的矛盾,主要围绕宝玉读书举业的管教方面,坚信在“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科甲出身才是仕宦正途。红楼梦对这一情节描写的是非常真实而且血肉丰满的。贾政他为人刻板、拘谨,固守、不苟言笑,我们很难看到他会对谁和颜悦色,就连女儿当了贵妃这样的大喜事,书中也没有描写他有多么“喜欢”。可是,这个中国的传统模式“严父”,这个刻板、固守的贾政为何能走出《围城》呢?
对于贾政,在很多品读《红楼梦》的人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在过去上百年的红学发展历程中,贾政一直是个饱受诟病的人物形象,什么“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什么“虚伪的老学究”,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既是贾政的悲哀,亦是红学研究的悲哀。想要真正理解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就必须放下成见与这个人物将心比心地交流,而我们一旦窥探见贾政严肃外表下的无奈内心深处,就不能不为之前的误解和贾政的温情而唏嘘不已。
贾政是个重文采之人,红楼梦中的林如海有着读书人品格,这一点贾政是极为欣赏的。而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既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才女,又是自己的外甥女,贾政自然是喜爱有加了。贾政常常想起他自己,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存有以科举考取功名的理想,后来皇帝恩赐了官职,只好作罢。所以贾政很自然地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给了儿子,而长子夭折,贾环天赋不够,宝玉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寄托理想的最佳人选。
丽华心语认为:对于一个父亲,对于一个中国的传统模式下的“严父”,对于一个钟爱读书人的贾政而言,一心追求高雅学问,是无可厚非的,在他看来学问也许是大过一切的。
贾政平日里见着宝玉,不是“冷笑”就是“断喝”,以至于宝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听说父亲传唤就条件反射式的惊恐不安。如第23回,宝玉听说元妃下谕,让他和众姐妹去大观园居住,喜得无可不可。忽然听说“老爷叫宝玉”,顿时像打了个焦雷,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拉着贾母求助,死也不敢前去。其实,这一次贾政只不过是要嘱咐他在园子里不要淘气。
在毒打宝玉之后,听到王夫人哭“苦命的儿”、哭贾珠,贾政的“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父子骨肉相连的天性是无法完全由理智控制的。所以,严厉的贾政,对儿子仍然掩饰不住地时时会流露出父亲的慈爱。
丽华心语:可惜很多读者都只看到贾政“严”的一面,而忽略了他“慈”的一面。但是,如果回归到生活本质的层面来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曹雪芹用他善于发现、善于体验的心,写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典型的“父爱”。
也是第23回,贾政举目看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不同于贾环的委琐荒疏,又联想到贾珠,再想到妻子王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自己也已胡须苍白,于是“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第七十六回中,写道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之夜,在大观园的凸碧堂和凹晶馆处比赛对对子,因湘云赞这个馆的名字取得好,林黛玉无意之中道出了舅舅贾政对她的赏识。林黛玉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要知道这项任务本应该是宝玉来完成的,宝玉才疏,由黛玉暗中代劳,作为父亲贾政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很高兴,甚至后悔“那日该就叫他姐妹一并拟了”,还命令凡黛玉拟的额联都一字不改,全部用了。足见贾政对有才华的人赏识。
第七十八回中,文中有一段贾政的内心旁白,先肯定了贾宝玉的才情,又说:“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归以正路。近日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贾政此时已经深切地感觉到了家族的破落无可避免,加上自己年迈,把一切都看淡了,对宝玉也换了一种看法。
接下来看贾政甚至与宝玉一起合演了一出父子合作的风雅剧: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同作《姽婳词》,贾兰、贾环先成各有佳处,宝玉更是“立意不同”且合了贾政的“主意”,于是贾政主动“笑着”提出“你念我写”,结果宝玉一边念贾政一边写,并不时催促“快续”“再续”,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场面实在是难得的温馨。贾政就是那种典型的严父型,对于孩子的优点虽然心里是肯定的,但是却不会说出来。结果这一篇父子合作的《姽婳词》,让众门客“大赞不止”,贾政虽然谦虚,但也难得自始至终多次“笑道”;而且因为贾政的“笑”,宝玉也不似平日的局促惊恐,能在父亲面前“笑道”自己的想法。
在经历了种种努力之后,贾政像众多的父亲一样不得不面对现实,放下望子成龙的期盼,冲出围城,认可并欣赏儿子,不再以举业相逼。作者曹雪芹借贾政来警示那些已经是为人父母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让子女臣服在自己的权威之下就是最好的教育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教育借鉴和意义。
相关文章
-
古代烟花女子会在腰间绑一根红绳,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
李治怎么死的 为何五十五岁于贞观殿溘然长逝
-
1984年湖北一村妇去世,28年后真实身份被孙子揭秘,其身份不简单
-
古代最聪明的三个人,智商逆天,刘伯温无缘上榜,第一名无人不知
-
女娲为报复纣王下了多大本钱妲己真的该死吗
-
《甄嬛传》怪不得皇后多年不孕,你也不看剪秋的头发藏着啥秘密
-
古代想当官很容易,只有你手里有一样物品,直接一路青云直上
-
董源与澄心堂纸——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宣纸上挥毫的画家
-
【史林漫步】是真名士自风流——“四明狂客”贺知章的真性情
-
王震用七个“特殊”,传达开国上将土葬批示,邓小平:下不为例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宫观和神仙
-
电影《邓小平小道》在江西开启点映
-
古代士兵为何要顶着被皇帝杀的风险,跟将军一起造反?
-
牛顿三大发明是什么 牛顿有哪些有名的发明
-
《推背图》预测辛丑牛年,战火将起于墙外,这究竟能不能相信?
-
黄埔名将众多,而病逝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的将领只有这两位
-
他坚持革命18年,在军中地位很高,后来却成为红军的第一叛将
-
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是……积大德!
-
高渐离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给荆轲报仇(视死如归)
-
等等,贴对联前你需要看这篇文章!
-
从《封神演戏》理清中国历史中的神话体系
-
宝钗得体,黛玉小性,可为何总觉林妹妹比宝姐姐可爱?
-
古人上完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古代普通人家的方式好特别
-
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
-
解密王莽的“新”朝仅维持了十六年灭亡原因
-
帕克氏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米/大腿比小腿长且发达)
-
明朝趣闻:明代老百姓竟然也可花钱买文凭
-
蜀龙:中国四川大型恐龙(长11米/生活在河畔湖滨地带)
-
主导中国历史格局的两条分界线